【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面电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器件上电容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面电容结构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电容的制作是由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及其之间的介质所形成的,结构如图1所示。一般在半导体器件的正面制作被动元件电容,为了节省半导体器件面积,传统的平面电容结构面积S较低,电容值较低。一般情况下介质层材料一确定,最小间距即被确定,要增大电容一般是增大极板的面积,但这大大占用了芯片面积,不利于集成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背面电容结构及制作方法,解决传统平面电容占用半导体器件面积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背面电容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半导体衬底的正面沉积氮化物层,在半导体衬底的背面正对氮化物层处制作孔,所述孔底为所述氮化物层;在半导体衬底的背面上沉积金属,在孔内壁和半导体衬底的背面上制作第一金属层;沉积氮化物层,在孔内壁和半导体衬底的背面上形成覆盖第一金属层的介质层;涂布第一光阻层,在半导体衬底的第一金属层上显影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面电容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在半导体衬底的正面沉积氮化物层,在半导体衬底的背面正对氮化物层处制作孔,所述孔底为所述氮化物层;/n在半导体衬底的背面上沉积金属,在孔内壁和半导体衬底的背面上制作第一金属层;/n沉积氮化物层,在孔内壁和半导体衬底的背面上形成覆盖第一金属层的介质层;/n涂布第一光阻层,在半导体衬底的第一金属层上显影出通孔,蚀刻去除通孔内的氮化物层。/n涂布第二光阻层,显影保留通孔处的第二光阻层;/n沉积金属,制作覆盖介质层的第二金属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面电容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半导体衬底的正面沉积氮化物层,在半导体衬底的背面正对氮化物层处制作孔,所述孔底为所述氮化物层;
在半导体衬底的背面上沉积金属,在孔内壁和半导体衬底的背面上制作第一金属层;
沉积氮化物层,在孔内壁和半导体衬底的背面上形成覆盖第一金属层的介质层;
涂布第一光阻层,在半导体衬底的第一金属层上显影出通孔,蚀刻去除通孔内的氮化物层。
涂布第二光阻层,显影保留通孔处的第二光阻层;
沉积金属,制作覆盖介质层的第二金属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面电容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正面沉积氮化物层时,还包括如下步骤:
正面上蜡,再上一层蓝宝石,翻转到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面电容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制作与通孔内的第一金属层连接的金属连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面电容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淑芳,陈智广,李立中,黄光伟,吴靖,马跃辉,庄永淳,林伟铭,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福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