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相全桥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功率器件电子模块,具体涉及一种三相全桥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功率器件及其模块为实现多种形式电能之间转换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国防建设、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自上世纪50年代第一款功率器件应用以来,每一代功率器件的推出,都使得能源更为高效地转换和使用。传统功率电子模块内的电子元件由硅基功率器件主导,主要以晶闸管、功率PIN器件、功率双极结型器件、功率MOSFET以及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等器件为主。在进行电子模块设计时,电子元件的电极与电极之间、电极与引脚之间往往通过金属线连接,这导致电子模块内部的寄生电阻、寄生电感偏大,使得电子模块的能量损耗增加。故而,亟需一种能够抑制寄生电阻与寄生电容的打线方式,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抑制寄生电阻与寄生电容的三相全桥模块和制造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三相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相全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全桥模块包括:第一相桥臂(100)、第二相桥臂(200)、第三相桥臂(300)和金属框架(400);/n所述第一相桥臂(100)、第二相桥臂(200)和第三相桥臂(300)各自分别包括第一功率器件M1和第二功率器件M2;在各相桥臂中,第一功率器件M1的漏极和第二功率器件M2的源极相连形成相连引脚;第一相桥臂(100)、第二相桥臂(200)和第三相桥臂(300)的相连引脚分别为相连引脚A1、相连引脚A2和相连引脚A3;/n所述金属框架(400)包括金属臂(410),所述金属臂(410)将所述第一相桥臂(100)的第二功率器件M2漏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全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全桥模块包括:第一相桥臂(100)、第二相桥臂(200)、第三相桥臂(300)和金属框架(400);
所述第一相桥臂(100)、第二相桥臂(200)和第三相桥臂(300)各自分别包括第一功率器件M1和第二功率器件M2;在各相桥臂中,第一功率器件M1的漏极和第二功率器件M2的源极相连形成相连引脚;第一相桥臂(100)、第二相桥臂(200)和第三相桥臂(300)的相连引脚分别为相连引脚A1、相连引脚A2和相连引脚A3;
所述金属框架(400)包括金属臂(410),所述金属臂(410)将所述第一相桥臂(100)的第二功率器件M2漏极、第二相桥臂(200)的第二功率器件M2漏极,和第三相桥臂(300)的第二功率器件M2漏极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全桥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臂(410)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左金属板(420)、右金属板(430);
所述第一相桥臂(100)的第二功率器件M2的漏极面,贴附在所述左金属板(420)的左部分表面;所述左金属板(420)的左部分形成漏极引脚B1;
所述第二相桥臂(200)的第二功率器件M2的漏极面,贴附在所述左金属板(420)的右部分表面;所述左金属板(420)的右部分形成漏极引脚B2;
所述第三相桥臂(300)的第二功率器件M2的漏极面,贴附在所述右金属板(430)的表面;所述右金属板(430)形成漏极引脚B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全桥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金属板(420)的左侧设有第一金属板(440),所述左金属板(420)和右金属板(430)之间设有第二金属板(450),所述右金属板(430)的右侧设有第三金属板(460);
所述第一相桥臂(100)的第一功率器件M1的漏极面,贴附在所述第一金属板(440)表面;所述第一金属板(440)形成所述相连引脚A1;
所述第二相桥臂(200)的第一功率器件M1的漏极面,贴附在所述第二金属板(450)表面;所述第二金属板(450)形成所述相连引脚A2;
所述第三相桥臂(300)的第一功率器件M1的漏极面,贴附在所述第三金属板(460)表面;所述第三金属板(460)形成所述相连引脚A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相全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极引脚B1、漏极引脚B2、漏极引脚B3、相连引脚A1、相连引脚A2和相连引脚A3的引脚宽度范围为:0.5~10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相全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金属板(4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袁正,周锦程,朱久桃,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电基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