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雷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3827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车用雷达装置,其包含有一雷达模块及一非金属防尘件。雷达模块具有一外壳与一设于外壳内的雷达传感器,外壳具有一第一外壁面与一背对第一外壁面的第二外壁面,其中的第一外壁面朝向保险杆的内壁面,至于雷达传感器的发射面正对于外壳的第一外壁面,非金属防尘件具有二相对的防尘面,该二防尘面分别贴抵于雷达模块的外壳的第一外壁面及保险杆的内壁面。藉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用雷达装置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粉尘影响雷达传感器的性能,进而达到提升感测灵敏度及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

Vehicle rada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雷达装置
本专利技术与车用雷达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提供良好防尘效果的车用雷达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车用雷达主要是安装于保险杆的内壁面,当车辆在长时间的行驶之下,外在环境的粉尘可以很轻易地进到保险杆与车体之间的缝隙内,进而附着在雷达外壳的表面。由于这些粉尘大多含有金属杂质,所以不但会干扰雷达波的发射与接收,甚至可能会产生不可预期的散射而出现噪声,如此势必会造成雷达的操作性能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衰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雷达装置,其具有良好的防尘效果,以提高感测灵敏度及延长使用寿命。为了达成上述主要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用雷达装置包含有一雷达模块及一非金属防尘件。该雷达模块具有一外壳与一雷达传感器,该外壳具有一第一外壁面与一背对该第一外壁面的第二外壁面,该外壳的第一外壁面朝向该保险杆的一内壁面,该雷达传感器设于该外壳内且具有一发射面,该雷达传感器的发射面正对于该外壳的第一外壁面;该非金属防尘件可以用聚氨酯、硅利康、泡棉、环氧树脂或热可塑性弹性体等材质所制成,该非金属防尘件具有一第一防尘面与一第二防尘面,该非金属防尘件的第一防尘面贴抵于该雷达模块的外壳的第一外壁面,该非金属防尘件的第二防尘面贴抵于该保险杆的内壁面,更进一步来说,该非金属防尘件的第一防尘面可以完全或局部覆盖该雷达模块的外壳的第一外壁面。由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车用雷达装置利用该非金属防尘件有效防止外界粉尘附着于该雷达模块的外壳的第一外壁面,使该雷达传感器所产生的感测信号在穿透该外壳的第一外壁面时不会受到干扰,进而提升该雷达模块的感测灵敏度及延长该雷达模块的使用寿命。有关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对于车用雷达装置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专利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专利技术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系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车用雷达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车用雷达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车用雷达装置安装于保险杆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车用雷达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车用雷达装置安装于保险杆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例的车用雷达装置的立体分解图。【符号说明】「第1实施例」10车用雷达装置12保险杆14内壁面20支架21盖板22承靠面23翼板24固定组件25容纳空间30雷达模块40外壳41第一侧盖42第一扣接部43第一外壁面44第二侧盖45第二扣接部46第二外壁面47凸耳48固定组件50雷达传感器52发射面60非金属防尘件61第一防尘面62第二防尘面「第2实施例」70非金属防尘件71第一防尘面72第二防尘面73镂空槽80外壳82第二侧盖83第一外壁面84翼部90固定片91结合孔具体实施方式申请人首先在此说明,在以下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以及附图中,相同的参考号码,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其结构特征。请参阅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车用雷达装置10包含有一支架20、一雷达模块30,以及一非金属防尘件40。如图2及图3所示,支架20具有一盖板21与多个翼板23。盖板21具有一承靠面22,盖板21的承靠面22朝向一保险杆12的一内壁面14,该多个翼板23一体地垂直连接于盖板21的外周缘且利用诸如铆钉或定位销、凸点和扣件之类的固定组件24固定于保险杆12的内壁面14,或者保险杆内壁面14也可以一体成型定位柱、凸点、扣件或定位孔以利于固定组件24的结合固定,使得支架20的盖板21与保险杆12之间形成一用以容纳雷达模块30的容纳空间25。雷达模块30具有一由非金属材质(如塑料)所制成的外壳40。外壳40具有一第一侧盖41与一第二侧盖44,第一侧盖41的外周缘具有二第一扣接部42,第二侧盖44的外周缘具有二第二扣接部45,第一、第二侧盖41、44之间利用第一、第二扣接部42、45的扣接关系组装在一起(如图1所示)。再如第2及3图所示,外壳40的第一侧盖41具有一第一外壁面43,外壳40的第二侧盖44具有一第二外壁面46,如第3图所示,其中的第一外壁面43朝向保险杆12的内壁面14,至于第二外壁面46抵接于支架20的盖板21的承靠面22。此外,如第1及2图所示,外壳40的第二侧盖44的外周缘更具有凸耳47,藉由诸如螺丝的固定组件48穿过所述凸耳47之后将外壳40的第二侧盖44跟支架20的盖板21锁固在一起。如图2及图3所示,雷达模块30更具有一雷达传感器50,雷达传感器50设于外壳40内且具有一发射面52,雷达传感器50的发射面52正对于外壳40的第一外壁面43,使得雷达传感器50所产生的感测信号可依序穿过外壳40的第一外壁面43及保险杆12而发送出去,一旦遇到障碍物(如前方车辆)时会产生反射信号,此一反射信号会依序穿过保险杆12及外壳40的第一外壁面43之后再由雷达传感器50进行接收,进而判断出障碍物的位置、角度、速度和距离。非金属防尘件60可以由聚氨酯、硅利康、泡棉、环氧树脂或热可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Elastomer,TPE)等材质所制成。如第2及3图所示,非金属防尘件60具有一第一防尘面61与一第二防尘面62,非金属防尘件60的第一防尘面61利用诸如泡棉胶之类的方式贴设于雷达模块30的外壳40的第一外壁面43,非金属防尘件60的第二防尘面62亦是利用诸如泡棉胶之类的方式贴设于保险杆12的内壁面14。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非金属防尘件60为一实心体,使得非金属防尘件60的第一防尘面61完全覆盖住雷达模块30的外壳40的第一外壁面43。另一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中,非金属防尘件70的结构有不同变化,如图4及图5所示,非金属防尘件70具有一镂空槽73,镂空槽73贯穿第一、第二防尘面71、72且被保险杆12的内壁面14与外壳80的第一外壁面83所密封住,使得非金属防尘件70的第一防尘面71环绕于外壳80的第一外壁面83的周缘,也就是外壳80的第一外壁面83有一部分没有被非金属防尘件70的第一防尘面71给覆盖住,如此即可藉由镂空槽73来增加感测信号的穿透性。此外,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省略了支架20的使用,而是将雷达模块30的外壳80直接固定于保险杆12的内壁面14,更明确地说,如第4及5图所示,外壳80的第二侧盖82的外周缘一体地延伸出多个翼部84,该多个翼部84利用诸如铆钉、凸点、扣件或定位销之类的固定组件24固定于保险杆12的内壁面14,使非金属防尘件70保持在保险杆12的内壁面14与外壳80的第一外壁面83之间或是保险杆12的内壁面14与翼部84的内侧表面。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第1、第2实施例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互相交换,举例来说,非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合保险杆使用的车用雷达装置,包含有:/n一雷达模块,具有一外壳与一雷达传感器,该外壳具有一第一外壁面与一背对该第一外壁面的第二外壁面,该外壳的第一外壁面用以朝向该保险杆的一内壁面,该雷达传感器设于该外壳内且具有一发射面,该雷达传感器的发射面正对于该外壳的第一外壁面;以及/n一非金属防尘件,具有一第一防尘面与一第二防尘面,该第一防尘面贴抵于该雷达模块的外壳的第一外壁面,该第二防尘面用以贴抵于该保险杆的内壁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06 TW 1071235781.一种配合保险杆使用的车用雷达装置,包含有:
一雷达模块,具有一外壳与一雷达传感器,该外壳具有一第一外壁面与一背对该第一外壁面的第二外壁面,该外壳的第一外壁面用以朝向该保险杆的一内壁面,该雷达传感器设于该外壳内且具有一发射面,该雷达传感器的发射面正对于该外壳的第一外壁面;以及
一非金属防尘件,具有一第一防尘面与一第二防尘面,该第一防尘面贴抵于该雷达模块的外壳的第一外壁面,该第二防尘面用以贴抵于该保险杆的内壁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雷达装置,其中该非金属防尘件为一实心体,该非金属防尘件的第一防尘面覆盖该外壳的第一外壁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雷达装置,其中该非金属防尘件具有一贯穿该第一、第二防尘面的镂空槽,该镂空槽被该保险杆的内壁面与该外壳的第一外壁面所密封住,该非金属防尘件的第一防尘面环绕于该外壳的第一外壁面的周缘。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雷达装置,其中该非金属防尘件的材质选自于聚氨酯、硅利康、泡棉、环氧树脂及热可塑性弹性体所构成的群组。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雷达装置,其中该外壳固定于一支架,该支架用以固定于该保险杆的内壁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雷达装置,其中该外壳具有一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山泉林有顺陈锡勋杨水蓬
申请(专利权)人:为升电装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