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震支座安装辅助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震支座安装辅助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近些年的特大地震,大量的房屋倒塌,并造成重大人员及财产损失,随着房建工程对抗震要求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房建工程抗震技术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传统建筑通过加粗或增加钢筋、框架柱的抗震技术已经逐步遭淘汰,隔震橡胶支座近年来在建筑抗震措施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隔震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其原理是在建筑物的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一层具有足够可靠性的隔震层,将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分离,阻隔地震波向上部结构传播,将传入结构的地震能量被隔震层的减隔震元件吸收,减少结构变形,对主体结构实现有效保护,提高结构的安全性。传统的隔震支座安装方法,是人工手动安装预埋板,经过反复测量、调整预埋板位置,最终采用焊接短钢筋的方式将预埋板锚筋固定在支墩钢筋笼上。在这过程中,如何准确、高效地调整上、下预埋板的标高、斜度与轴线位置,一直是隔震支座施工的难点。此外,传统安装方法还存在着短钢筋焊接不方便、浇筑支墩混凝土时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震支座安装辅助平台,包括限位平台、升降装置,限位平台连接在升降装置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平台包括平台板、滑动柱,平台板固定连接在滑动柱上端,滑动柱与升降装置连接,升降装置包括承柱台、顶部千斤顶、滑轮,顶部千斤顶底端固定连接在承柱台顶端,顶部千斤顶与平台板下端面相接触,滑轮连接在承柱台底端,承柱台侧面设置有滑道并通过滑道与滑动柱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震支座安装辅助平台,包括限位平台、升降装置,限位平台连接在升降装置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平台包括平台板、滑动柱,平台板固定连接在滑动柱上端,滑动柱与升降装置连接,升降装置包括承柱台、顶部千斤顶、滑轮,顶部千斤顶底端固定连接在承柱台顶端,顶部千斤顶与平台板下端面相接触,滑轮连接在承柱台底端,承柱台侧面设置有滑道并通过滑道与滑动柱滑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支座安装辅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板中部设置有方形孔洞,方形孔洞内侧壁设置有条形限位带,条形限位带呈环状,条形限位带的厚度小于平台板的厚度,条形限位带位于方形孔洞内侧壁高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震支座安装辅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孔洞上连接有辅助固定板,辅助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与隔震支座预埋板固定连接的固定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震支座安装辅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板包括左平台板、右平台板,左平台板与右平台板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榫卯插口并通过榫卯插口可拆卸连接;榫卯插口上设置有用于加固且相互对应的螺栓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震支座安装辅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柱有八根,其以两两为一组固定连接在平台板的四个端角下端;承柱台有四个且分别设置在平台板的四个端角下方,承柱台两侧均设置有滑道,滑动柱下端套接在承柱台两侧的滑道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震支座安装辅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柱侧面固定连接斜撑,斜撑呈倾斜状设置在滑动柱与平台板之间,斜撑底端与滑动柱侧面固定连接,斜撑顶端与平台板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震支座安装辅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柱台侧面固定连接限位环;当滑动柱套接在滑道内时,限位环套接在滑道和滑动柱外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震支座安装辅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柱台底端设置有底端开口的空心腔体,空心腔体内设置有脚踏千斤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新超,刘文斌,黄志平,夏淑凯,周军,李伟,马星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六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