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取模的金属片材用弯曲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017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取模的金属片材用弯曲模具,其结构包括包括底板、模座、导套、导柱、受压板、承压条、顶模装置、杆槽、弹簧、限位环、模槽和模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材料弯曲成型后由于空间位置限定导致取模操作不便的问题,通过在模座前端中部设置顶模装置,经过手部的手指抓附于主动杆前端指槽的垫层处,并同时施加向下的转动力,在转动轴处的轴承作用下,带的从动杆轴绕轴承向上旋转,使得顶杆接触弯曲成型后的材料并抬起,再将弯曲成型后的材料取下,达到了可方便的对型材在弯曲位置进行顶起以便于操作取模的有益效果。

A bending die for sheet metal easy to t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取模的金属片材用弯曲模具
本技术属于金属片材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取模的金属片材用弯曲模具。
技术介绍
弯曲模,是指将毛坯或半成品制件弯曲成一定形状的冲模;弯曲模的结构与一般冲裁模结构相似,分上下两个部分,它由凸和凹模,定位、卸料、导向及紧固件等组成,但弯曲模具还有它的特点,如凸、凹模除一般动作外,有时还需要作摆动和转动等动作,弯曲模结构形式应根据弯曲件形状,精度要求及生产批量等进行选择,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新型在材料弯曲成型后由于空间位置限定导致取模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便于取模的金属片材用弯曲模具,以解决材料弯曲成型后由于空间位置限定导致取模操作不便的问题,达到可方便的对型材在弯曲位置进行顶起以便于操作取模的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便于取模的金属片材用弯曲模具,包括底板、模座、导套、导柱、受压板、承压条、顶模装置、杆槽、弹簧、限位环、模槽和模头,所述底板顶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取模的金属片材用弯曲模具,包括底板(1)、模座(2)、导套(3)、导柱(4)、受压板(5)、承压条(6)、杆槽(8)、弹簧(9)、限位环(10)、模槽(11)和模头(12),所述底板(1)顶端中部通过满焊方式与模座(2)焊接,所述导套(3)设置有四个,并且导套(3)低端面均通过手弧焊方式分别焊接于底板(1)顶端四部角落,所述受压板(5)底端四部角落通过钨极氩弧焊方式与导柱(4)焊接,所述承压条(6)设置有九条,并且承压条(6)由左至右均等距焊接于受压板(5)顶端面,所述模座(2)前端中部设置有顶模装置(7),所述杆槽(8)设置于导柱(4)顶端中部,所述导柱(4)外表面下部贯穿杆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取模的金属片材用弯曲模具,包括底板(1)、模座(2)、导套(3)、导柱(4)、受压板(5)、承压条(6)、杆槽(8)、弹簧(9)、限位环(10)、模槽(11)和模头(12),所述底板(1)顶端中部通过满焊方式与模座(2)焊接,所述导套(3)设置有四个,并且导套(3)低端面均通过手弧焊方式分别焊接于底板(1)顶端四部角落,所述受压板(5)底端四部角落通过钨极氩弧焊方式与导柱(4)焊接,所述承压条(6)设置有九条,并且承压条(6)由左至右均等距焊接于受压板(5)顶端面,所述模座(2)前端中部设置有顶模装置(7),所述杆槽(8)设置于导柱(4)顶端中部,所述导柱(4)外表面下部贯穿杆槽(8)内壁,并且导套(3)与导柱(4)活动连接,所述弹簧(9)顶底两端分别设置于导柱(4)底端和杆槽(8)内壁低端中部,并且弹簧(9)均通过手弧焊方式分别与导柱(4)和杆槽(8)焊接,所述导柱(4)外表面下部与限位环(10)焊接,所述模槽(11)设置于模座(2)顶端中部,所述模头(12)通过满焊方式与受压板(5)底端中部焊接;
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模装置(7),所述顶模装置(7)包括活动槽(71)、转动轴(72)、轴承(73)、主动杆(74)、指槽(75)、垫层(76)、从动杆(77)和顶杆(78),所述活动槽(71)设置于模座(2)前端中部,所述转动轴(72)贯穿轴承(73)左右两端中部,并且轴承(73)通过过盈配合方式与转动轴(72)固定连接,所述主动杆(74)后端与轴承(73)前端上部焊接,所述主动杆(74)前端上下两部均设置有指槽(75),所述指槽(75)内壁通过强力胶与垫层(76)粘接,所述轴承(73)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宝伟郑霖玲张康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宏昌汽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