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取模的金属片材用弯曲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017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取模的金属片材用弯曲模具,其结构包括包括底板、模座、导套、导柱、受压板、承压条、顶模装置、杆槽、弹簧、限位环、模槽和模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材料弯曲成型后由于空间位置限定导致取模操作不便的问题,通过在模座前端中部设置顶模装置,经过手部的手指抓附于主动杆前端指槽的垫层处,并同时施加向下的转动力,在转动轴处的轴承作用下,带的从动杆轴绕轴承向上旋转,使得顶杆接触弯曲成型后的材料并抬起,再将弯曲成型后的材料取下,达到了可方便的对型材在弯曲位置进行顶起以便于操作取模的有益效果。

A bending die for sheet metal easy to t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取模的金属片材用弯曲模具
本技术属于金属片材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取模的金属片材用弯曲模具。
技术介绍
弯曲模,是指将毛坯或半成品制件弯曲成一定形状的冲模;弯曲模的结构与一般冲裁模结构相似,分上下两个部分,它由凸和凹模,定位、卸料、导向及紧固件等组成,但弯曲模具还有它的特点,如凸、凹模除一般动作外,有时还需要作摆动和转动等动作,弯曲模结构形式应根据弯曲件形状,精度要求及生产批量等进行选择,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新型在材料弯曲成型后由于空间位置限定导致取模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便于取模的金属片材用弯曲模具,以解决材料弯曲成型后由于空间位置限定导致取模操作不便的问题,达到可方便的对型材在弯曲位置进行顶起以便于操作取模的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便于取模的金属片材用弯曲模具,包括底板、模座、导套、导柱、受压板、承压条、顶模装置、杆槽、弹簧、限位环、模槽和模头,所述底板顶端中部通过满焊方式与模座焊接,所述导套设置有四个,并且导套低端面均通过手弧焊方式分别焊接于底板顶端四部角落,所述受压板底端四部角落通过钨极氩弧焊方式与导柱焊接,所述承压条设置有九条,并且承压条由左至右均等距焊接于受压板顶端面,所述模座前端中部设置有顶模装置,所述杆槽设置于导柱顶端中部,所述导柱外表面下部贯穿杆槽内壁,并且导套与导柱活动连接,所述弹簧顶底两端分别设置于导柱底端和杆槽内壁低端中部,并且弹簧均通过手弧焊方式分别与导柱和杆槽焊接,所述导柱外表面下部与限位环焊接,所述模槽设置于模座顶端中部,所述模头通过满焊方式与受压板底端中部焊接,所述顶模装置包括活动槽、转动轴、轴承、主动杆、指槽、垫层、从动杆和顶杆,所述活动槽设置于模座前端中部,所述转动轴贯穿轴承左右两端中部,并且轴承通过过盈配合方式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杆后端与轴承前端上部焊接,所述主动杆前端上下两部均设置有指槽,所述指槽内壁通过强力胶与垫层粘接,所述轴承后端下部与从动杆焊接,所述顶杆底端通过手弧焊方式与从动杆顶端后部焊接,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模座前端中部,并且转动轴左右两端均通过满焊方式与模座焊接。进一步的,所述垫层厚度为3mm,并且垫层外表面粗糙。进一步的,所述指槽深度为2.5mm,并且指槽内壁光滑。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左右两端面分别与活动槽内壁左右两端面相互平行,并且转动轴左右两端面和活动槽内壁左右两端面均光滑。进一步的,所述顶杆顶端设置有橡胶层,并且橡胶层厚度为3.5mm。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圈数设置有十圈,并且弹簧的弹性限度为100N。进一步的,所述导套顶端设置有挡环,并且限位环外径大于挡环内径4mm。进一步的,所述模槽内壁与模头外表面下部相互嵌合,并且模槽内壁左部与模头左端面下部处于同一垂直水平线进一步的,所述垫层的材质为泡棉。进一步的,所述轴承的型号为608ZZ。(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材料弯曲成型后由于空间位置限定导致取模操作不便的问题,通过在模座前端中部设置顶模装置,经过手部的手指抓附于主动杆前端指槽的垫层处,并同时施加向下的转动力,在转动轴处的轴承作用下,带的从动杆轴绕轴承向上旋转,使得顶杆接触弯曲成型后的材料并抬起,再将弯曲成型后的材料取下,达到了可方便的对型材在弯曲位置进行顶起以便于操作取模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侧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侧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顶模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底板-1、模座-2、导套-3、导柱-4、受压板-5、承压条-6、顶模装置-7、杆槽-8、弹簧-9、限位环-10、模槽-11、模头-12、活动槽-71、转动轴-72、轴承-73、主动杆-74、指槽-75、垫层-76、从动杆-77、顶杆-78。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方案中: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取模的金属片材用弯曲模具:包括底板1、模座2、导套3、导柱4、受压板5、承压条6、顶模装置7、杆槽8、弹簧9、限位环10、模槽11和模头12,底板1顶端中部通过满焊方式与模座2焊接,导套3设置有四个,并且导套3低端面均通过手弧焊方式分别焊接于底板1顶端四部角落,受压板5底端四部角落通过钨极氩弧焊方式与导柱4焊接,承压条6设置有九条,并且承压条6由左至右均等距焊接于受压板5顶端面,模座2前端中部设置有顶模装置7,杆槽8设置于导柱4顶端中部,导柱4外表面下部贯穿杆槽8内壁,并且导套3与导柱4活动连接,弹簧9顶底两端分别设置于导柱4底端和杆槽8内壁低端中部,并且弹簧9均通过手弧焊方式分别与导柱4和杆槽8焊接,导柱4外表面下部与限位环10焊接,模槽11设置于模座2顶端中部,模头12通过满焊方式与受压板5底端中部焊接,顶模装置7包括活动槽71、转动轴72、轴承73、主动杆74、指槽75、垫层76、从动杆77和顶杆78,活动槽71设置于模座2前端中部,转动轴72贯穿轴承73左右两端中部,并且轴承73通过过盈配合方式与转动轴72固定连接,主动杆74后端与轴承73前端上部焊接,主动杆74前端上下两部均设置有指槽75,指槽75内壁通过强力胶与垫层76粘接,轴承73后端下部与从动杆77焊接,顶杆78底端通过手弧焊方式与从动杆77顶端后部焊接,转动轴72设置于模座2前端中部,并且转动轴72左右两端均通过满焊方式与模座2焊接。其中,所述垫层76厚度为3mm,并且垫层76外表面粗糙,增大了摩擦力,便于操作转动。其中,所述指槽75深度为2.5mm,并且指槽75内壁光滑,合理设置数据,便于手部抓附稳定。其中,所述转动轴72左右两端面分别与活动槽71内壁左右两端面相互平行,并且转动轴72左右两端面和活动槽71内壁左右两端面均光滑,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安装稳固力。其中,所述顶杆78顶端设置有橡胶层,并且橡胶层厚度为3.5mm,提供接触缓冲,防止刮花。其中,所述弹簧9的圈数设置有十圈,并且弹簧9的弹性限度为100N,合理设置材料,便于位置回复。其中,所述导套3顶端设置有挡环,并且限位环10外径大于挡环内径4mm,提供位置限定,防止脱落。进一步的,模槽11内壁与模头12外表面下部相互嵌合,并且模槽11内壁左部与模头12左端面下部处于同一垂直水平线,提高位置的垂直水平度,加大原材成型精确度。其中,所述垫层76的材质为泡棉,质轻,舒适度好。其中,所述轴承73的型号为608ZZ,摩擦系数小,便宜。本专利所述的轴承73,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取模的金属片材用弯曲模具,包括底板(1)、模座(2)、导套(3)、导柱(4)、受压板(5)、承压条(6)、杆槽(8)、弹簧(9)、限位环(10)、模槽(11)和模头(12),所述底板(1)顶端中部通过满焊方式与模座(2)焊接,所述导套(3)设置有四个,并且导套(3)低端面均通过手弧焊方式分别焊接于底板(1)顶端四部角落,所述受压板(5)底端四部角落通过钨极氩弧焊方式与导柱(4)焊接,所述承压条(6)设置有九条,并且承压条(6)由左至右均等距焊接于受压板(5)顶端面,所述模座(2)前端中部设置有顶模装置(7),所述杆槽(8)设置于导柱(4)顶端中部,所述导柱(4)外表面下部贯穿杆槽(8)内壁,并且导套(3)与导柱(4)活动连接,所述弹簧(9)顶底两端分别设置于导柱(4)底端和杆槽(8)内壁低端中部,并且弹簧(9)均通过手弧焊方式分别与导柱(4)和杆槽(8)焊接,所述导柱(4)外表面下部与限位环(10)焊接,所述模槽(11)设置于模座(2)顶端中部,所述模头(12)通过满焊方式与受压板(5)底端中部焊接;/n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模装置(7),所述顶模装置(7)包括活动槽(71)、转动轴(72)、轴承(73)、主动杆(74)、指槽(75)、垫层(76)、从动杆(77)和顶杆(78),所述活动槽(71)设置于模座(2)前端中部,所述转动轴(72)贯穿轴承(73)左右两端中部,并且轴承(73)通过过盈配合方式与转动轴(72)固定连接,所述主动杆(74)后端与轴承(73)前端上部焊接,所述主动杆(74)前端上下两部均设置有指槽(75),所述指槽(75)内壁通过强力胶与垫层(76)粘接,所述轴承(73)后端下部与从动杆(77)焊接,所述顶杆(78)底端通过手弧焊方式与从动杆(77)顶端后部焊接,所述转动轴(72)设置于模座(2)前端中部,并且转动轴(72)左右两端均通过满焊方式与模座(2)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取模的金属片材用弯曲模具,包括底板(1)、模座(2)、导套(3)、导柱(4)、受压板(5)、承压条(6)、杆槽(8)、弹簧(9)、限位环(10)、模槽(11)和模头(12),所述底板(1)顶端中部通过满焊方式与模座(2)焊接,所述导套(3)设置有四个,并且导套(3)低端面均通过手弧焊方式分别焊接于底板(1)顶端四部角落,所述受压板(5)底端四部角落通过钨极氩弧焊方式与导柱(4)焊接,所述承压条(6)设置有九条,并且承压条(6)由左至右均等距焊接于受压板(5)顶端面,所述模座(2)前端中部设置有顶模装置(7),所述杆槽(8)设置于导柱(4)顶端中部,所述导柱(4)外表面下部贯穿杆槽(8)内壁,并且导套(3)与导柱(4)活动连接,所述弹簧(9)顶底两端分别设置于导柱(4)底端和杆槽(8)内壁低端中部,并且弹簧(9)均通过手弧焊方式分别与导柱(4)和杆槽(8)焊接,所述导柱(4)外表面下部与限位环(10)焊接,所述模槽(11)设置于模座(2)顶端中部,所述模头(12)通过满焊方式与受压板(5)底端中部焊接;
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模装置(7),所述顶模装置(7)包括活动槽(71)、转动轴(72)、轴承(73)、主动杆(74)、指槽(75)、垫层(76)、从动杆(77)和顶杆(78),所述活动槽(71)设置于模座(2)前端中部,所述转动轴(72)贯穿轴承(73)左右两端中部,并且轴承(73)通过过盈配合方式与转动轴(72)固定连接,所述主动杆(74)后端与轴承(73)前端上部焊接,所述主动杆(74)前端上下两部均设置有指槽(75),所述指槽(75)内壁通过强力胶与垫层(76)粘接,所述轴承(73)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宝伟郑霖玲张康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宏昌汽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