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高翻孔开裂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013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高翻孔开裂的结构,包括:上模装置,下模装置,打孔装置;所述上模装置上设有上模刀块;所述打孔装置上设有打杆;所述打杆固定在所述上模刀块下端面;所述打杆下端设有倾斜的过渡斜边;所述过渡斜边下端设有导向段;所述导向段呈圆柱型;所述导向段下端设有半圆状导向柱;所述上模装置、下模装置中间设有连接导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打杆上设置一端导向段,导向段下端设置半圆状导向柱,既能对打杆打孔是起到定位的作用,也能保证打杆打孔时候不会偏移原有位置,通过将压料板设计成中间向内凹陷的形状,既能保证翻孔高度,也能保证翻孔的时候不会开裂,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A structure to prevent the crack of high turning 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高翻孔开裂的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冲压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高翻孔开裂的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家庭轿车的拥有量逐年增加,从而带动了汽车模具行业的发展。在汽车模具行业的领域中,汽车零件冲压模具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目前模具冲压翻孔大多数采用一次翻孔到位。对于翻孔直径大或者翻孔高度小的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如果翻孔直径小并且高度很高,就会导致翻孔开裂。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成本较低的防止高翻孔开裂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工作稳定的防止高翻孔开裂的结构。为了保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工作稳定,本技术涉及了一种防止高翻孔开裂的结构,包括:上模装置,下模装置,打孔装置;所述上模装置上设有上模刀块;所述打孔装置上设有打杆;所述打杆固定在所述上模刀块下端面;所述打杆下端设有倾斜的过渡斜边;所述过渡斜边下端设有导向段;所述导向段呈圆柱型;所述导向段下端设有半圆状导向柱;所述上模装置、下模装置中间设有连接导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打杆上设置一端导向段,导向段下端设置半圆状导向柱,既能对打杆打孔时起到定位的作用,也能保证打杆打孔时候不会偏移原有位置,通过将压料板设计成中间向内凹陷的形状,既能保证翻孔高度,也能保证翻孔的时候不会开裂,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进一步的,所述上模装置、下模装置上设有上限位柱、下限位柱;所述上限位柱、下限位柱以上模装置、下模装置中心线对称布置。通过限位柱的作用,避免上模装置、下模装置在进行上下移动时产生碰撞,保证工作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上模装置上设有防侧块;所述防侧块以所述上模装置中心线对称布置;所述防侧块设置在所述上限位柱内侧。通过将防侧块设置在上限位柱内侧,更加直接有效地的避免上模装置发生倾斜等状况,将其设置在内侧,进一步的避免了上模装置和下模装置到位后才发现倾斜等问题,保证了及时发现问题,提供了安全时间及行程。进一步的,所述下模装置上设有垫板;所述垫板上设有模框;所述模框上设有压料板;所述压料板中间呈向内凹陷型。通过将压料板设计成中间向内凹陷的形状,既能保证翻孔高度,也能保证翻孔的时候不会开裂,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进一步的,所述压料板两侧设有下模刀块。进一步的,所述下限位柱上端设有存放块。通过设置存放块,对不同大小的存放块的设计,可以适应打孔大小及深度的不同需求,保证了工作的精度。进一步的,所述下模装置下端设有压机板;所述压机板和所述下模装置中间设有垫脚;所述下模装置和所述压机板中间设有传递板。通过垫脚的作用,设置多个垫脚,保证下模装置和压机板之间连接稳固,避免工作中产生晃动。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导柱上端、下端设有吊耳。通过设置吊耳,保证了上模装置和下模装置的承重性及稳定性,保证工作的安全性,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防止高翻孔开裂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防止高翻孔开裂的结构的打杆示意图。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的部件名称:1.压机板;2.垫脚;3.垫脚;4.垫脚;5.传递板;6.下模装置;7.垫板;8.模框;9.下模刀块;10.压料板;11.下限位柱;12.存放块;13.连接导柱;14.上模刀块;15.打杆;16.防侧块;17.上限位柱;18.吊耳;19.上模装置;20、打孔装置;21、过渡斜边;22、导向段;23、半圆状导向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工作稳定的防止高翻孔开裂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为了保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工作稳定,本技术涉及了一种防止高翻孔开裂的结构,包括:上模装置19,下模装置6,打孔装置20;所述上模装置19上设有上模刀块14;所述打孔装置20上设有打杆15;所述打杆15固定在所述上模刀块14下端面;所述打杆15下端设有倾斜的过渡斜边21;所述过渡斜边21下端设有导向段22;所述导向段22呈圆柱型;所述导向段22下端设有半圆状导向柱23;所述上模装置19、下模装置6中间设有连接导柱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打杆15上设置一端导向段22,导向段22下端设置半圆状导向柱23,既能对打杆15打孔时起到定位的作用,也能保证打杆15打孔时候不会偏移原有位置,通过将压料板10设计成中间向内凹陷的形状,既能保证翻孔高度,也能保证翻孔的时候不会开裂,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进一步的,所述上模装置19、下模装置6上设有上限位柱17、下限位柱11;所述上限位柱17、下限位柱11以上模装置19、下模装置6中心线对称布置。通过限位柱的作用,避免上模装置19、下模装置6在进行上下移动时产生碰撞,保证工作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上模装置19上设有防侧块16;所述防侧块16以所述上模装置19中心线对称布置;所述防侧块16设置在所述上限位柱17内侧。通过将防侧块16设置在上限位柱17内侧,更加直接有效地的避免上模装置19发生倾斜等状况,将其设置在内侧,进一步的避免了上模装置19和下模装置6到位后才发现倾斜等问题,保证了及时发现问题,提供了安全时间及行程。进一步的,所述下模装置6上设有垫板7;所述垫板7上设有模框8;所述模框8上设有压料板10;所述压料板10中间呈向内凹陷型。通过将压料板10设计成中间向内凹陷的形状,既能保证翻孔高度,也能保证翻孔的时候不会开裂,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进一步的,所述压料板10两侧设有下模刀块9。进一步的,所述下限位柱11上端设有存放块12。通过设置存放块12,对不同大小的存放块12的设计,可以适应打孔大小及深度的不同需求,保证了工作的精度。进一步的,所述下模装置6下端设有压机板1;所述压机板1和所述下模装置6中间设有垫脚2;所述下模装置6和所述压机板1中间设有传递板5。通过垫脚2的作用,设置多个垫脚2,保证下模装置6和压机板1之间连接稳固,避免工作中产生晃动。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导柱13上端、下端设有吊耳18。通过设置吊耳18,保证了上模装置19和下模装置6的承重性及稳定性,保证工作的安全性,实用性强。在实际操作中,上模装置19通过连接导柱13的作用慢慢向下移动,通过限位柱及存放块的作用保证工作到位,保证工作行程的稳定性,在上模装置19下移的过程中,打孔装置20上的打杆15也往下移进行打孔,通过压料板10上陷入型凹槽进行打孔,由于打杆15上设有过渡斜边21、导向段22、半圆状导向柱23,过渡斜边21段和导向段22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高翻孔开裂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装置,下模装置,打孔装置;/n所述上模装置上设有上模刀块;所述打孔装置上设有打杆;所述打杆固定在所述上模刀块下端面;所述打杆下端设有倾斜的过渡斜边;所述过渡斜边下端设有导向段;所述导向段呈圆柱型;所述导向段下端设有半圆状导向柱;所述上模装置、下模装置中间设有连接导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高翻孔开裂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装置,下模装置,打孔装置;
所述上模装置上设有上模刀块;所述打孔装置上设有打杆;所述打杆固定在所述上模刀块下端面;所述打杆下端设有倾斜的过渡斜边;所述过渡斜边下端设有导向段;所述导向段呈圆柱型;所述导向段下端设有半圆状导向柱;所述上模装置、下模装置中间设有连接导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高翻孔开裂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装置、下模装置上设有上限位柱、下限位柱;所述上限位柱、下限位柱以上模装置、下模装置中心线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高翻孔开裂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装置上设有防侧块;所述防侧块以所述上模装置中心线对称布置;所述防侧块设置在所述上限位柱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广州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脉泉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