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热装置和食品加工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179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即热装置和食品加工机,即热装置包括:供水管;安装体,设置在供水管内,用以减小供水管的流通量;和加热件,设置在供水管外,用于对供水管进行加热。该即热装置,安装体安装在供水管内,加热件设置在供水管外,由于安装体占用了供水管内一定量的体积,向供水管内供水时,供入的水仅能自安装体和供水管之间的间隙内通过,在相同供水压力下则供水管内供应的水的流通量减小,而且供水管内的水沿安装体的外表面分散开,水与供水管的接触面积则增加,加热件对供水管加热后,供水管加热的水的面积增大,水的加热效率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即热装置和食品加工机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即热装置和一种食品加工机。
技术介绍
铝压铸的即热装置中设一根供水管,为了食品安全供水管为不锈钢管,不锈钢管的导热系数比较低,传热比较慢,通常为了提高加热效率尽量用大口径的不锈钢管,这样可以增大水管的受热面积,从而提高加热效率。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使水温达到预定温度,特别是要达到较高温度、甚至烧开水时,只有通过供水管的水量较少,才能达到即热效果,在向供水管内供入少量水时,水与供水管的接触面积则较小,对水的加热效率又非常低,为此,如何在供入少量水的情况下提高水与供水管的接触面积,以此来提高加热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即热装置,在供入少量水的情况下,水与供水管的接触面积较大,确保水的加热效率较高。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食品加工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即热装置,包括:供水管;安装体,设置在所述供水管内,用以减小所述供水管的流通量;和加热件,设置在所述供水管外,用于对所述供水管进行加热。可选地,所述安装体的横截面积与所述供水管的横截面积之比为0.3~0.95。可选地,所述安装体的横截面积与所述供水管的横截面积之比为0.5~0.8。可选地,所述供水管呈往复弯折的曲线形状。可选地,所述安装体为长杆,所述长杆的形状与所述供水管的形状相匹配。可选地,所述安装体包括多个安装块,多个所述安装块依次设置在所述供水管内。可选地,所述安装块呈球形状或柱形状,多个所述安装块依次连接在一起。可选地,所述安装体活动安装在所述供水管内,所述供水管内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位所述安装体沿所述供水管的轴向运动。可选地,所述即热装置还包括:铝基体,所述加热件和所述供水管均位于所述铝基体内、并通过所述铝基体连接成一体;其中,所述安装体为空心件或实心件,所述安装体的材质为不锈钢或硬质塑料。本技术提供的食品加工机,包括杯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即热装置,所述即热装置连接所述杯体与供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通过所述即热装置向所述杯体内供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即热装置,安装体安装在供水管内,加热件设置在供水管外,由于安装体占用了供水管内一定量的体积,向供水管内供水时,供入的水仅能自安装体和供水管之间的间隙内通过,在相同供水压力下则供水管内供应的水的流通量减小,而且供水管内的水沿安装体的外表面分散开,水与供水管的接触面积则增加,加热件对供水管加热后,供水管加热的水的面积增大,水的加热效率得到提升。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即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即热装置的俯视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即热装置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即热装置另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即热装置又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即热装置再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食品加工机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供水管,2安装体,3加热件,4铝基体,5水箱,6杯体,7粉碎装置,8接浆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即热装置,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供水管1;安装体2,设置在供水管1内,用以减小供水管1的流通量;和加热件3,设置在供水管1外,用于对供水管1进行加热。该即热装置,安装体2安装在供水管1内,加热件3设置在供水管1外,由于安装体2占用了供水管1内一定量的体积,向供水管1内供水时,供入的水仅能自安装体2和供水管1之间的间隙内通过,在相同供水压力下则供水管1内供应的水的流通量减小,而且供水管1内的水沿安装体2的外表面分散开,水与供水管1的接触面积则增加,加热件3对供水管1加热后,供水管1加热的水的面积增大,水的加热效率得到提升。在供水管1内未设置安装体2时,供水管1的流通量为A,在供水管1内设置安装体2时,供水管1的流通量为a,由于安装体2在供水管1内占用一定的体积,故a<A。可选地,安装体2的横截面积与供水管1的横截面积之比为0.3~0.95,优选为0.5~0.8,此种情况下供水管1的流通量a则更小,供入的水可以直接加热到较高温度,甚至烧开。安装体2的横截面积与供水管1的横截面积之比不宜过大,过大容易使得水的流通量过小,供入的水容易直接气化成水蒸气。可选地,如图1、图3至图6所示,供水管1呈往复弯折的曲线形状,以此来减小供水管1的占用空间,更好地适应于食品加工机的形状,避免应用于食品加工机时,食品加工机的尺寸制作的过大而影响美观。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安装体2为长杆,长杆的形状与供水管1的形状相匹配,可以是直的长杆与直的供水管1先穿装在一起,然后一起进行弯折来得到想要的形状。长杆可以为空心杆或实心杆等,形状可以是圆柱形、四棱柱形或六棱柱形等。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体2包括多个安装块,多个安装块依次设置在供水管1内,而且安装块的直径设置为大于供水管1的半径,避免安装块在供水管1的径向上排列,使得多个安装块仅能在供水管1的轴向上依次设置,这样水能够更大面积的与供水管接触。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块可以呈球形状或柱形状(如:圆柱、三棱柱、四棱柱、六棱柱等)等,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技术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而且,多个安装块可以依次连接在一起,也可以多个安装块各自相互独立,相邻安装块之间均能够相互进行限位,安装块在供水管1内不容易沿安装管的轴向移动,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技术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可以是,安装体2活动安装在供水管1内,供水管1内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用于限位安装体2沿供水管1的轴向运动,以使得安装体2定位在供水管1内,限位部可以是设置在供水管1内壁上的限位凸起或安装在供水管1内的卡环等结构。当然安装体2也可以固定在供水管1内,如安装体2可以焊接在供水管1内,也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技术的设计思想,在此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即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供水管;/n安装体,设置在所述供水管内,用以减小所述供水管的流通量;和/n加热件,设置在所述供水管外,用于对所述供水管进行加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即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水管;
安装体,设置在所述供水管内,用以减小所述供水管的流通量;和
加热件,设置在所述供水管外,用于对所述供水管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体的横截面积与所述供水管的横截面积之比为0.3~0.9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即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体的横截面积与所述供水管的横截面积之比为0.5~0.8。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即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呈往复弯折的曲线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即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体为长杆,所述长杆的形状与所述供水管的形状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即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体包括多个安装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万军尉迟衍敏黄启浪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