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高压线束的管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146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线束技术领域的一种固定高压线束的管夹,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汽车高压线束之间的间隙小,操作空间小,高压线束安装波纹管后端部包胶布操作难度大,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波纹管,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将所述壳体固定在高压线束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管夹固定波纹管代替缠胶布的方式,方便在间隙小的高压线束上操作,减少了操作工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通过将管夹分割成两个半壳体,利用卡扣拼组成一个完整的管夹的方式,实现了由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安装管夹,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A pipe clamp for fixing high voltage wire har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高压线束的管夹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线束
,具体涉及一种固定高压线束的管夹。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高压线束在安装波纹管后,需要在波纹管端部包胶布以防止高压线束在波纹管中窜动,因高压线柔性小且并排布置,高压导线间隙小操作空间小,采用波纹管端部包胶布的方式操作难度大,工时耗费久,且无法使用自动化设备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高压线束的管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汽车高压线束之间的间隙小,操作空间小,高压线束安装波纹管后端部包胶布操作难度大,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定高压线束的管夹,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波纹管,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将所述壳体固定在高压线束上。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为软体结构,所述软体结构与高压线束接触的表面设有锯齿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是多个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与波纹管外表面的凹槽相配合。所述环形凸起至少有1条。所述壳体包括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半壳体,两个所述半壳体通过第三固定结构连接形成壳体。所述第三固定结构是相互配合的卡扣和卡槽。所述壳体上至少设置4对相互配合的卡扣和卡槽。所述半壳体的外表面设有供机械手抓取的第一安装结构。所述半壳体的外表面设有供机械手安装的第二安装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管夹固定波纹管代替缠胶布的方式,方便在间隙小的高压线束上操作,减少了操作工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管夹分割成两个半壳体,通过卡扣拼组成一个完整的管夹的方式,实现了由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安装管夹,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高压线束的管夹的内表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高压线束的管夹的外表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高压线束的管夹安装在高压线束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高压线束的管夹组装好之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第二固定结构;3.第一固定结构;31.锯齿结构;41.卡扣;42.卡槽;5.第一安装结构;6.第二安装结构;7.波纹管;71.凹槽;8.高压线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图4所示,一种固定高压线束的管夹,管夹壳体1通过发泡或双色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壳体1内表面设有固定波纹管7的第二固定结构2,第二固定结构2是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与波纹管7外表面的凹槽71配合,使波纹管7与壳体1之间不能相对运动。壳体1内表面设有第一固定结构3,用于将壳体1固定在高压线束8上,使壳体1与高压线束8之间不能相对运动,同时也就固定了波纹管7与高压线束8之间的相对位置,使波纹管7与高压线束8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运动。为保证连接的可靠性,环形凸起至少设置1条;第一固定结构3为软体结构且软体结构与高压线束8的接触面上设有锯齿结构31,安装后,锯齿结构31被挤压在高压线束8上,锯齿结构31与高压线束8之间通过过盈配合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保证壳体1与高压线束8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管夹固定波纹管7代替缠胶布的方式,使得在间隙小的高压线束上固定波纹管的操作变的更加容易,减少了操作工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本实施例中,管夹壳体1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半壳体组装而成,两个半壳体通过第三固定装置连接,第三固定装置是相互配合的卡扣41和卡槽42,每个管夹壳体1上至少设置4对相互配合的卡扣41和卡槽42,以保证管夹连接的可靠性,两对用于保证第一固定结构3的可靠性,另两对用于保证第二固定结构2的可靠性。为进一步提高固定高压线束的自动化程度,在每个半壳体的外表面均设有供机械手抓取的第一安装结构5和供机械手安装的第二安装结构6。使用时,先将波纹管7安装在高压线束8上,然后机械手通过第一安装结构5分别抓取两个半壳体,将两个半壳体内表面的环形凸起放入波纹管7的凹槽71内,并将两个半壳体的卡扣41和卡槽42分别对正,再通过机械手与第二安装结构6配合,将两个半壳体通过卡扣41和卡槽42结合,组成管夹。这种固定高压线束的管夹使用自动化安装工艺来代替人工包胶布的工艺,能大幅减少工时,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高压线束的管夹,其特征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波纹管,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将所述壳体固定在高压线束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高压线束的管夹,其特征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波纹管,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将所述壳体固定在高压线束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高压线束的管夹,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为软体结构,所述软体结构与高压线束接触的表面设有锯齿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高压线束的管夹,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固定结构是多个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与波纹管外表面的凹槽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高压线束的管夹,其特征是,所述环形凸起至少有1条。


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三荣孙建龙宋营吴剑胡兆健张新超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沪光汽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