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酸中空纤维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0725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酸中空纤维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纳滤膜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铸膜液由10~20wt%聚醚砜、70~80wt%二甲基乙酰胺和5~10wt%聚乙烯吡咯烷酮组成,所述外层铸膜液由20~25wt%聚醚砜、70~80wt%二甲基乙酰胺和2~5wt%聚乙烯吡咯烷酮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内层和外层的材料相同,纺丝过程中,外层铸膜液和内层铸膜液存在相互融合现象,外层铸膜液和内层铸膜液之间会相互混合,因此外层和内层之间的分界会减少,界面之间粘接良好,可进行长期反冲洗。

An acid resistant hollow fiber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酸中空纤维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滤膜
,尤其涉及一种耐酸中空纤维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复合纳滤膜的抗氧化性和耐氯性质很差,在长期使用时出现性能衰减和寿命减少的问题。而中空纤维纳滤膜能够实现氧化性清洗剂的反冲洗,中空纤维膜可以做得很细,这样做成组件之后的中空纤维膜装填密度高,相同单位体积内纳滤膜的有效过滤面积更大,但是高强度的中空纤维膜往往通量很低,实际操作能耗较高。中空纤维纳滤膜能够实现支撑层和分离层结构分别调控,有效降低制备膜所用的聚合物材料成本,而通过提高通量使操作能耗下降,但是中空纤维膜的内层和外层之间粘接性能差,在长期反冲洗和氧化剂处理时发生性能衰减,因此直接面向污水和饮用水处理的高性能中控纤维纳滤膜亟待开发。目前已知一种双层中空纤维纳滤膜(申请号:200910306839.7),由具有纳孔结构的外层和具有指状孔结构的内层构成,利用共挤出方法得到初生双层膜,非溶剂致相分离法获得多孔膜。由于指状孔结构的内层孔径和孔隙率均较大,并且纳孔结构的外层厚度可减小到0.1~1μm,因此膜通量较大,但是内层和外层之间具有清晰界面分层,导致界面粘接性能不足,无法耐氧化性清洗剂长期反冲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耐酸中空纤维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减少内层和外层的分界,提高纳滤膜的反冲洗能力。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处理酸性污水的纳滤膜,MgSO4的截留率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酸中空纤维纳滤膜,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由内层铸膜液制成并呈海绵体结构,所述外层由外层铸膜液制成并呈指状孔结构或空穴结构,所述内层铸膜液由10~20wt%聚醚砜、70~80wt%二甲基乙酰胺和5~10wt%聚乙烯吡咯烷酮组成,所述外层铸膜液由20~25wt%聚醚砜、70~80wt%二甲基乙酰胺和2~5wt%聚乙烯吡咯烷酮组成,所述内层铸膜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分子量为8000~20000,外层铸膜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分子量为30000~5000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内层铸膜液由11~18wt%聚醚砜、70~80wt%二甲基乙酰胺和7~10wt%聚乙烯吡咯烷酮组成,所述外层铸膜液由22~25wt%聚醚砜、70~80wt%二甲基乙酰胺和2~4wt%聚乙烯吡咯烷酮组成。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内层铸膜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分子量为10000~15000,外层铸膜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分子量为40000~4700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内层的厚度为200~300μm,所述外层的厚度为1~10μm。相应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耐酸中空纤维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10~20wt%聚醚砜、70~80wt%二甲基乙酰胺和5~10wt%聚乙烯吡咯烷酮放入容器中,搅拌均匀,静置脱泡,形成内层铸膜液;将20~25wt%聚醚砜、70~80wt%二甲基乙酰胺和2~5wt%聚乙烯吡咯烷酮放入容器中,搅拌均匀,静置脱泡,形成外层脱膜液;(2)将芯液、外层铸膜液和内层铸膜液分别注入三通喷丝头的芯液通道、外层铸膜液通道和内层铸膜液通道,经喷丝口喷出成管状液膜,管状液膜依次进入凝固池和清洗池,烘干后由绕丝装置收集。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芯液由70~80wt%二甲基乙酰胺和25~35wt%水组成;步骤(2)中,经喷丝口喷出成管状液膜,经过10~25cm的空气间隙后进入凝固池。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1)中,内层铸膜液在50~60℃下搅拌均匀,静置脱泡10~12小时;外层铸膜液在60~70℃下搅拌均匀,静置脱泡10~12小时。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2)中,所述凝固池包括外凝固浴和内凝固浴,所述外凝固浴的溶液为聚电解质碱溶液,所述内凝固浴的溶液为水和二甲基乙酰胺;所述清洗池包括第一清洗池和第二清洗池,第一清洗池的溶液为多元胺的水溶液,第二清洗池的溶液为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聚电解质碱溶液是指聚电解质、碱混合后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所述聚电解质为聚甲基丙烯酸、聚乙烯磷酸或聚乙烯亚胺;所述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所述聚电解质碱溶液中,所述聚电解质的浓度为0.5~1g/L,所述碱的浓度为0.5~1g/L。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多元胺的水溶液为哌嗪水溶液、二乙烯三胺水溶液或三乙烯四胺水溶液;所述多元酰氯的有机溶液为均苯三甲酰氯的环己烷或正己烷溶液;所述哌嗪水溶液、二乙烯三胺水溶液或三乙烯四胺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2%;所述均苯三甲酰氯的环己烷或正己烷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2%。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纳滤膜的材料选用聚醚砜、二甲基乙酰胺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不仅容易获得,还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可以用于处理pH为3~7的酸性污水。此外,本专利技术内层和外层的材料相同,纺丝过程中,外层铸膜液和内层铸膜液存在相互融合现象,外层铸膜液和内层铸膜液之间会相互混合,因此外层和内层之间的分界会减少,界面之间粘接良好,可进行长期反冲洗。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外层和内层各组分的配比,通过外层结构与内层结构相互配合,在提高纳滤膜强度的同时,保证了纳滤膜的纯水通量,同时使得纳滤膜的MgSO4截留率达到5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耐酸中空纤维纳滤膜,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由内层铸膜液制成并呈海绵体结构,所述外层由外层铸膜液制成并呈指状孔结构或空穴结构,所述内层铸膜液由10~20wt%聚醚砜、70~80wt%二甲基乙酰胺和5~10wt%聚乙烯吡咯烷酮组成,所述外层铸膜液由20~25wt%聚醚砜、70~80wt%二甲基乙酰胺和2~5wt%聚乙烯吡咯烷酮组成。优选的,所述内层铸膜液由11~18wt%聚醚砜、70~80wt%二甲基乙酰胺和7~10wt%聚乙烯吡咯烷酮组成,所述外层铸膜液由22~25wt%聚醚砜、70~80wt%二甲基乙酰胺和2~4wt%聚乙烯吡咯烷酮组成。铸膜液的组成、制膜条件、凝胶浴温度及组成、成孔剂的组成这四方面共同影响膜的性能。聚醚砜通常是非晶态聚合物,与聚砜相比,聚醚砜有更高的耐热性与刚性,在高温下有优良的抗蠕变性和尺寸稳定性。聚醚砜的机械性能在热塑性塑料中属于高者。聚醚砜对酸、碱等无机药品及溶剂有优良的耐药品性,但不能耐极性强的有机溶剂如酮类、酯类、卤代烃类、二甲基亚砜等。在高温下,这些有机溶剂会促使残留应力引发应力开裂。与聚砜相比,聚醚砜有更好的熔融加工性和较低的熔体粘度,成型收缩率小,尺寸稳定性好。本专利技术选用二甲基乙酰胺作为溶剂,易于获得,成本低。本专利技术选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成孔剂,其中成孔剂影响的是铸液膜体系的分相热力学和传质动力学,从而影响成膜过程,改变膜结构。聚乙烯吡咯烷酮作成孔剂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酸中空纤维纳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铸膜液由10~20wt%聚醚砜、70~80wt%二甲基乙酰胺和5~10wt%聚乙烯吡咯烷酮组成,所述外层铸膜液由20~25wt%聚醚砜、70~80wt%二甲基乙酰胺和2~5wt%聚乙烯吡咯烷酮组成,所述内层铸膜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分子量为8000~20000,外层铸膜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分子量为30000~500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酸中空纤维纳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铸膜液由10~20wt%聚醚砜、70~80wt%二甲基乙酰胺和5~10wt%聚乙烯吡咯烷酮组成,所述外层铸膜液由20~25wt%聚醚砜、70~80wt%二甲基乙酰胺和2~5wt%聚乙烯吡咯烷酮组成,所述内层铸膜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分子量为8000~20000,外层铸膜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分子量为30000~500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酸中空纤维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铸膜液由11~18wt%聚醚砜、70~80wt%二甲基乙酰胺和7~10wt%聚乙烯吡咯烷酮组成,所述外层铸膜液由22~25wt%聚醚砜、70~80wt%二甲基乙酰胺和2~4wt%聚乙烯吡咯烷酮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酸中空纤维纳滤膜,其特征在于,内层铸膜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分子量为10000~15000,外层铸膜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分子量为40000~4700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酸中空纤维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的厚度为200~300μm,所述外层的厚度为1~10μm。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耐酸中空纤维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10~20wt%聚醚砜、70~80wt%二甲基乙酰胺和5~10wt%聚乙烯吡咯烷酮放入容器中,搅拌均匀,静置脱泡,形成内层铸膜液;
将20~25wt%聚醚砜、70~80wt%二甲基乙酰胺和2~5wt%聚乙烯吡咯烷酮放入容器中,搅拌均匀,静置脱泡,形成外层脱膜液;
(2)将芯液、外层铸膜液和内层铸膜液分别注入三通喷丝头的芯液通道、外层铸膜液通道和内层铸膜液通道,经喷丝口喷出成管状液膜,管状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仁碧唐勋宏王泽瑞李胜华
申请(专利权)人:梧州中科鼎新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合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