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05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净水器,包括PP棉滤芯、第一活性炭滤芯、颗粒炭滤芯、反渗透膜滤芯和第二活性炭滤芯,所述反渗透膜滤芯上连接有第二出水管道和第三出水管道,所述第二出水管道与第二活性炭滤芯和反冲洗装置连接,将反渗透膜滤芯的出水通入第二活性炭滤芯和反冲洗装置;所述第二出水管道上设有高压阀,所述第三出水管道上连接有废水比和冲洗电磁阀,所述废水比和冲洗电磁阀与废水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反冲洗装置、废水比和冲洗电磁阀等连接管道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反渗透膜滤芯的反冲洗,防止反渗透膜滤芯污染物的积累,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水器
本技术涉及净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净水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的淡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20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监测点总数为4896个,其中较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45.4%,极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6.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逐渐提高,饮水健康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选择更多的“净水家电”提高生活质量已是大势所趋。目前饮水机、净水器是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净水家电产品。净水器也叫净水机、水过滤器,其技术核心为滤芯装置中的过滤膜。平时所讲的净水器,一般是指用作家庭使用的小型过滤器。净水器一般包括多个滤芯,其中反渗透膜滤芯是整个净水器的核心。现有的反渗透膜滤芯为U形结构,清洗麻烦,影响使用寿命。此外,U形结构易积累污染物,使膜通量下降。进一步地,现有净水器的入水方式一般采取直流加截水阀控制,容易造成死角,截水阀前一段水会因停滞时间久而变坏,影响出水水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提高出水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净水器,包括PP棉滤芯、第一活性炭滤芯、颗粒炭滤芯、反渗透膜滤芯和第二活性炭滤芯,所述PP棉滤芯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Y形入水结构与自来水管连接;所述反渗透膜滤芯上连接有第二出水管道和第三出水管道,所述第二出水管道与第二活性炭滤芯和反冲洗装置连接,将反渗透膜滤芯的出水通入第二活性炭滤芯和反冲洗装置;<br>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气囊和内胆,所述内胆用于储存水,所述内胆通过第四出水管道与第二出水管道连接,将内胆内的水通入反渗透膜滤芯;所述第二出水管道上设有高压阀,所述第三出水管道上连接有废水比和冲洗电磁阀,所述废水比和冲洗电磁阀与废水管道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内胆设置在气囊的上方,所述气囊设有出气口。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气囊由橡胶制成,所述内胆由PP制成,所述气囊和内胆的体积比为1:(0.9~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Y形入水结构包括第一入水管道和第一出水管道,所述第一入水管道、第一出水管道和第一进水口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入水管道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出水管道上设有第二控制阀。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PP棉滤芯、第一活性炭滤芯、颗粒炭滤芯和反渗透膜滤芯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其中,PP棉滤芯和第一活性炭滤芯的连接管道上设有进水电磁阀和低压开关。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废水比、冲洗电磁阀通和第三出水管道通过三通接口形成连接,所述废水比、冲洗电磁阀和废水管道通过三通接口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活性炭滤芯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通、第二出水管道和反冲洗装置通过三通接口形成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与出水龙头连接。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第一进水口与Y形入水结构连接,通过第一入水管道和第一出水管道的相互配合,开通入水旁路,避免死角,通过第一出水管道进第一进水口前的停滞水排走,实现活水活用,即取即饮,提高过滤效果。本技术通过反冲洗装置、废水比和冲洗电磁阀等连接管道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反渗透膜滤芯的反冲洗,防止反渗透膜滤芯污染物的积累,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净水器,包括PP棉滤芯11、第一活性炭滤芯12、颗粒炭滤芯13、反渗透膜滤芯14和第二活性炭滤芯15。具体的,所述PP棉滤芯11设有第一进水口111,所述第一进水口111通过Y形入水结构与自来水管连接,所述Y形入水结构包括第一入水管道21和第一出水管道31,所述第一入水管道21、第一出水管道31和第一进水口111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入水管道21上设有第一控制阀41,所述第一出水管道31上设有第二控制阀42。具体的,所述第一入水管道21与自来水管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道31与排水管道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入水管道21和第一出水管道31和第一进水口111通过三通接口形成连接。所述反渗透膜滤芯14上连接有第二出水管道32和第三出水管道33,所述第二出水管道与第二活性炭滤芯15和反冲洗装置7连接,将反渗透膜滤芯14的出水通入第二活性炭滤芯15和反冲洗装置7。所述第二出水管道32上设有高压阀43,所述第三出水管道33上连接有废水比5和冲洗电磁阀6,所述废水比5和冲洗电磁阀6与废水管道连接。具体的,所述废水比5、冲洗电磁阀6和第三出水管道33通过三通接口形成连接,所述废水比5、冲洗电磁阀6和废水管道通过三通接口形成连接。所述第二活性炭滤芯15设有第二进水口151和第一出水口152,所述第二进水口151、第二出水管道32和反冲洗装置7通过三通接口形成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151与出水龙头连接。所述反冲洗装置7包括外壳71、设置在外壳71内的气囊72和内胆73,所述内胆73用于储存水,所述内胆74通过第四出水管道34与第二出水管道32连接,将内胆74内的水通入反渗透膜滤芯14。所述气囊72设有出气口。具体的,所述内胆73设置在气囊72的上方,当内胆73的储水量达到预设值之后,内胆73会对气囊72产生一定的压力,当压力达到预设值之后,气囊72就对内胆73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将内胆73里的水反冲到反渗透膜滤芯14。优选的,所述气囊72由橡胶制成,所述内胆73由PP制成。为了保证内胆73里的水能够反冲到反渗透膜滤芯14,所述气囊72和内胆73的体积比为1:(0.9~1.2)。需要说明的是,PP棉滤芯11、第一活性炭滤芯12、颗粒炭滤芯13和反渗透膜滤芯14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其中,PP棉滤芯11和第一活性炭滤芯12的连接管道上设有进水电磁阀8和低压开关9。制水时,打开第一控制阀41、低压开关9、进水电磁阀8和高压阀43,自来水第一进水口111依次流入PP棉滤芯11、第一活性炭滤芯12、颗粒炭滤芯13和反渗透膜滤芯14,然后通入通过第二进水管道32和第四进水管道44进入第二活性炭滤芯15和反冲洗装置7,过滤水从第二活性炭滤芯15的第一出水口151通入水龙头;制作过滤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由废水比5通入废水管道,最后排出。冲洗时,关闭水龙头、低压开关9、进水电磁阀8和第一控制阀41,打开高压阀43和冲洗电磁阀6,反冲洗装置7内的储水通过第四进水管道43和第二进水管道42进入反渗透膜滤芯14,废水经过冲洗电磁阀6通入废水管道,最后排出。本技术在第一进水口与Y形入水结构连接,通过第一入水管道和第一出水管道的相互配合,开通入水旁路,避免死角,通过第一出水管道进第一进水口前的停滞水排走,实现活水活用,即取即饮,提高过滤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水器,包括PP棉滤芯、第一活性炭滤芯、颗粒炭滤芯、反渗透膜滤芯和第二活性炭滤芯,其特征在于,/n所述PP棉滤芯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Y形入水结构与自来水管连接;/n所述反渗透膜滤芯上连接有第二出水管道和第三出水管道,所述第二出水管道与第二活性炭滤芯和反冲洗装置连接,将反渗透膜滤芯的出水通入第二活性炭滤芯和反冲洗装置;/n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气囊和内胆,所述内胆用于储存水,所述内胆通过第四出水管道与第二出水管道连接,将内胆内的水通入反渗透膜滤芯;/n所述第二出水管道上设有高压阀,所述第三出水管道上连接有废水比和冲洗电磁阀,所述废水比和冲洗电磁阀与废水管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水器,包括PP棉滤芯、第一活性炭滤芯、颗粒炭滤芯、反渗透膜滤芯和第二活性炭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PP棉滤芯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Y形入水结构与自来水管连接;
所述反渗透膜滤芯上连接有第二出水管道和第三出水管道,所述第二出水管道与第二活性炭滤芯和反冲洗装置连接,将反渗透膜滤芯的出水通入第二活性炭滤芯和反冲洗装置;
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气囊和内胆,所述内胆用于储存水,所述内胆通过第四出水管道与第二出水管道连接,将内胆内的水通入反渗透膜滤芯;
所述第二出水管道上设有高压阀,所述第三出水管道上连接有废水比和冲洗电磁阀,所述废水比和冲洗电磁阀与废水管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设置在气囊的上方,所述气囊设有出气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由橡胶制成,所述内胆由PP制成,所述气囊和内胆的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勋宏傅小健李胜华
申请(专利权)人:梧州中科鼎新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