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段式移动登车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008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00
一种三段式移动登车桥,属于登车桥技术领域,解决登车桥所占空间大、与不同高度车厢的适配性差、运行的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本装置中车架包括首段车架、中部车架和尾段车架,首段车架和尾段车架分别铰接在中部车架的两侧,首段车架、中部车架和尾段车架的上表面上均设置有栅格板,首段车架的首部铰接有第一唇板,尾段车架的尾部铰接有第二唇板,在车架的前侧与后侧分别设置有加强筋,液压缸设置于加强筋上;中部车架的下方设置两组车轮支架,液压支撑杆的一端与支架横梁铰接,液压支撑杆的另一端与中部车架的下表面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折叠后所占空间小,能够根据实际工况有效调节坡面的角度,提高登车桥的运行稳定性及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段式移动登车桥
本技术属于登车桥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三段式移动登车桥。
技术介绍
装卸货平台在现代物流现场已是非常易见的结构形式。装卸货操作平台的高度移动,但来往运输车厢的厢地高度不一,运输车辆与装卸货站台之间总是形成一定的高度落差或间隙。造成搬运叉车不能进出运输车辆直接装卸货物,因此需要运用登车桥提供可靠的连接,以便装卸货物。移动式登车桥相当于一个移动的钢结斜坡,叉车同样能直接驶入卡车车厢内部进行批量装卸作业。然而,现有移动式登车桥不仅与不同高度车厢的适配性差,而且仅仅依赖唇板与车厢的连接无法保证叉车在登车桥与车厢搭接部位处的运行的稳定性,使用安全性及便利性差,不利于登车桥的应用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登车桥所占空间大、与不同高度车厢的适配性差、运行的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三段式移动登车桥。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三段式移动登车桥,它包括车架、液压支撑杆和唇板,其中:所述车架包括首段车架、中部车架和尾段车架,首段车架和尾段车架分别铰接在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段式移动登车桥,它包括车架、液压支撑杆和唇板,其特征在于:/n所述车架包括首段车架(2)、中部车架(3)和尾段车架(4),首段车架(2)和尾段车架(4)分别铰接在中部车架(3)的两侧,首段车架(2)、中部车架(3)和尾段车架(4)的上表面上均设置有用于防滑的栅格板(1),首段车架(2)的首部铰接有第一唇板(5),第一唇板(5)下方的首段车架(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7),所述第一限位板(7)滑动式设置于首段车架(2)首部的下方;所述尾段车架(4)的尾部铰接有第二唇板(6),第二唇板(6)下方的尾段车架(4)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8),所述第二限位板(8)滑动式设置于尾段车架(4)尾部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段式移动登车桥,它包括车架、液压支撑杆和唇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包括首段车架(2)、中部车架(3)和尾段车架(4),首段车架(2)和尾段车架(4)分别铰接在中部车架(3)的两侧,首段车架(2)、中部车架(3)和尾段车架(4)的上表面上均设置有用于防滑的栅格板(1),首段车架(2)的首部铰接有第一唇板(5),第一唇板(5)下方的首段车架(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板(7),所述第一限位板(7)滑动式设置于首段车架(2)首部的下方;所述尾段车架(4)的尾部铰接有第二唇板(6),第二唇板(6)下方的尾段车架(4)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8),所述第二限位板(8)滑动式设置于尾段车架(4)尾部的下方;在车架的前侧与后侧平行设置有两根加强筋(9),加强筋(9)的首端与首段车架(2)的侧壁铰接,加强筋(9)的尾端与尾段车架(4)的侧壁可拆卸式连接,加强筋(9)与尾段车架(4)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销,液压缸(14)设置于加强筋(9)上;
所述中部车架(3)的下方沿车架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两组车轮支架(12),每组车轮支架(12)上沿车架的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春明肖晋川熊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青春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