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仿生触须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996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仿生触须传感器,包括:固定装置,设置在柔性外壳的顶部且与柔性外壳相连,用于将柔性外壳固定在搭载装置上;柔性外壳,具有中空腔体结构,用于容纳发电单元;发电单元,包括金属电极、介电薄膜、垫片和外部支撑材料,外部支撑材料位于最外侧,金属电极附着在介质薄膜的表面,位于外部支撑材料与介质薄膜之间,垫片与金属电极分布在介质薄膜的两侧;导线,其一端与金属电极相连,另一端与信号采集器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牢固,可有效减少海水拍打的压力及海水腐蚀对装置输出性能的影响;将传感器阵列构成多传感器智能感知系统,可提高感知能力;可感知外界涡街的变化,实现对水下运动物体的定位追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仿生触须传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仿生传感器
,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仿生触须传感器。
技术介绍
随着海洋强国政策的提出,面向海洋领域的开发利用成为了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水下传感器作为感知水下环境信息的重要装置,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研发的重点关注对象,但是在恶劣环境下的感知能力仍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目前常用的水下传感器大都属于传统的压力、离子浓度、视觉、声呐等,面对水下恶劣环境效果较差。水下物体运动时,物体两侧会周期性地脱落出旋转方向相反、排列规则的双列线涡,即卡门涡街。对涡街的感知可以避免水下环境对传统感知功能的干扰作用,如何实现对运动物体涡街的感知成为近期的首要任务。综上,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传感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提出的常用水下传感器大都属于传统的压力、离子浓度、视觉、声呐等,面对水下恶劣环境效果较差,无法实现对水下运动物体涡街的灵敏感知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仿生触须传感器。本专利技术主要利用两种材料互相摩擦产生摩擦电以及静电感应的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仿生触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装置(12),设置在柔性外壳(1)的顶部且与所述柔性外壳(1)相连,用于将所述柔性外壳(1)固定在搭载装置(13)上;/n柔性外壳(1),具有中空腔体结构,用于容纳发电单元(2);/n发电单元(2),包括金属电极(5)、介电薄膜(4)、垫片(6)和外部支撑材料(3),所述外部支撑材料(3)位于最外侧,所述金属电极(5)附着在所述介质薄膜的表面,位于所述外部支撑材料(3)与所述介质薄膜之间,所述垫片(6)与所述金属电极(5)分布在所述介质薄膜的两侧;/n所述金属电极(5)包括第一金属电极(5)和第二金属电极(5),所述介电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仿生触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装置(12),设置在柔性外壳(1)的顶部且与所述柔性外壳(1)相连,用于将所述柔性外壳(1)固定在搭载装置(13)上;
柔性外壳(1),具有中空腔体结构,用于容纳发电单元(2);
发电单元(2),包括金属电极(5)、介电薄膜(4)、垫片(6)和外部支撑材料(3),所述外部支撑材料(3)位于最外侧,所述金属电极(5)附着在所述介质薄膜的表面,位于所述外部支撑材料(3)与所述介质薄膜之间,所述垫片(6)与所述金属电极(5)分布在所述介质薄膜的两侧;
所述金属电极(5)包括第一金属电极(5)和第二金属电极(5),所述介电薄膜(4)包括第一介电薄膜(4)和第二介电薄膜(4),所述外部支撑材料(3)包括第一外部支撑材料(3)和第二外部支撑材料(3),所述第一外部支撑材料(3)、所述第一介电薄膜(4)、所述第一金属电极(5)、所述垫片(6)、所述第二金属电极(5)、所述第二介电薄膜(4)和所述第二外部支撑材料(3)从上到下依次设置;
导线(10),其一端与所述金属电极(5)相连,另一端伸出柔性外壳(1)外与静电高阻计(9)相连,通过所述导线(10)传输的数据保存至信号采集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仿生触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外壳(1)和所述固定装置(12)均进行防腐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仿生触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外壳(1)采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敏义王思远徐鹏王新宇马志杨思凡谢广明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