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IPV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8164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BIPV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前透光板、发电层组、汇流布线层和后透光板,所述后透光板靠近前透光板的一端设置有彩釉涂覆的图案层,所述汇流布线层贴装于发电层组上以形成引脚,所述发电层组和汇流布线层通过封装胶封装于前后透光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后透光板上设置彩釉图案层,可以增大与封装胶之间的粘接力,提升组件的耐候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并且通过设置该彩釉图案层可以吸收、反射部分太阳光,在夏天降低室温,进而降低空调能耗;同时由于设置有彩釉图案层,可以消除封装胶氧化变色带来的外观影响,实用性强。

A BIPV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IPV组件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
,具体涉及一种BIPV组件。
技术介绍
光伏建筑一体化即BIPV,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简单地讲就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阵安装在建筑的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BIPV光伏组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玻璃幕墙,兼具发电的功效,对于建筑幕墙而言,其对于BIPV组件的透光性要求严格,因此,传统的BIPV组件为采用透光材质制成的多层结构,主要包括前透光板、太阳能发电层、封装胶层和后透光板,太阳能发电层通过封装胶封装于前后透光板之间,后透光板具备支撑作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封装胶容易氧化而降低粘合力,尤其后透光板的表面较为光滑,在降低粘合力后容易出现分层、脱离的现象,影响使用寿命。并且封装胶老化后容易出现变色,还会影响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提高太阳能发电层与后透光板之间的粘合强度并同时解决封装胶氧化变色问题的BIPV组件。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BIPV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前透光板、发电层组、汇流布线层和后透光板,所述后透光板靠近前透光板的一端设置有彩釉涂覆的图案层,所述汇流布线层贴装于发电层组上以形成引脚,所述发电层组和汇流布线层通过封装胶封装于前后透光板之间。优选的,所述发电层组设置有透光结构,所述透光结构用于供光线穿过发电层组。优选的,所述发电层组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子电池,各子电池之间通过汇流布线层电性连接,相邻的两子电池之间具有透光间隙并通过该透光间隙形成所述的透光结构。优选的,所述透光结构占发电层组的面积比例为30~70%。优选的,所述发电层组设置有若干个硅片基底的太阳能子电池,若干个硅片基底的太阳能子电池间隔排布而形成所述的透光结构。优选的,所述硅片基底的太阳能子电池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优选的,所述发电层组设置有若干薄膜太阳能子电池,若干薄膜太阳能子电池通过激光刻蚀或者间隔排布形成透光间隙并通过透光间隙形成所述的透光结构。优选的,所述薄膜太阳能子电池为薄膜硅太阳能电池、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碲化镉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以及量子点太阳能电池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汇流布线层由若干引流条和汇流条形成。优选的,所述前透光板和后透光板均为透明玻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是:本技术中在后透光板上设置彩釉图案层,可以增大与封装胶之间的粘接力,提升组件的耐候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并且通过设置该彩釉图案层可以吸收、反射部分太阳光,在夏天降低室温,进而降低空调能耗;同时由于设置有彩釉图案层,可以消除封装胶氧化变色带来的外观影响,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参照图1,本技术是一种BIPV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前透光板100、发电层组200、汇流布线层300和后透光板400,所述后透光板400靠近前透光板100的一端设置有彩釉涂覆的图案层401,所述汇流布线层300贴装于发电层组200上以形成引脚,所述发电层组200和汇流布线层300通过封装胶封装于前透光板100和后透光板400之间。该封装胶形成封装胶层500。该图案层401的表面优选设置为粗糙面,即较传统的后透光板400光滑的表面而言,增大其粗糙度。为了满足透光性要求,前透光板100和后透光板400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优选采用透明玻璃,如钢化均质玻璃。并且所述发电层组200设置有透光结构,所述透光结构用于供光线穿过发电层组200。由于封装胶与汇流布线层300均具备透光性,光线可依次穿过前透光板100、发电层组200、汇流布线层300、封装胶层500而投射到图案层401上,再经图案层401透射至后透光板400的背面形成多彩光线。因此如此设置的BIPV组件可以满足透光性要求。发电层组200与前透光板100之间可以通过胶粘固定,也可以通过生产工艺的方式实现,如直接在前透光板100上制作发电层组200。作为该透光结构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优选的,所述发电层组200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薄膜太阳能子电池201,各子电池201之间通过汇流布线层300电性连接,相邻的子电池201之间具有透光间隙202并通过该透光间隙202形成所述的透光结构。为了满足透光性要求,可以通过激光刻蚀的方式来制成透光间隙202和/或减小其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薄膜太阳能子电池201为薄膜硅太阳能电池、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碲化镉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以及量子点太阳能电池中的一种。由于此类电池均属于公知常识,故其具体结构在此不作赘述。作为该透光结构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优选的,所述发电层组200设置有若干个硅片基底的太阳能子电池203,若干个硅片基底的太阳能子电池203间隔排布而形成所述的透光结构。若干个硅片基底的太阳能子电池203之间通过汇流布线层300电性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可通过间隔设置的多个硅片基底的太阳能电池203形成镂空式的透光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硅片基底的太阳能子电池203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以确保优秀的光能转化效率。作为该透光结构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发电层组200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子电池,各子电池之间通过汇流布线层300电性连接,相邻的两子电池之间具有透光间隙并通过该透光间隙形成所述的透光结构。优选的,所述透光结构占发电层组200的面积比例为30~70%。将该比例控制在30~70%,可以满足建筑对于透光性的要求,同时确保BIPV组件的光伏发电功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此范围内灵活调整,其较优范围在40%-60%。本技术中的汇流布线层300由若干引流条和汇流条形成,通过引流条和汇流条实现发电层组200内部的电性连接及形成外部引脚。综上所述,本技术中在后透光板400上设置彩釉图案层401,可以增大与封装胶之间的粘接力,提升组件的耐候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并且通过设置该彩釉图案层401可以吸收、反射部分太阳光,在夏天降低室温,进而降低空调能耗;同时由于设置有彩釉图案层401,可以消除封装胶氧化变色带来的外观影响,实用性强。在BIPV组件的内侧直接观看到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BIPV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前透光板、发电层组、汇流布线层和后透光板,所述后透光板靠近前透光板的一端设置有彩釉涂覆的图案层,所述汇流布线层贴装于发电层组上以形成引脚,所述发电层组和汇流布线层通过封装胶封装于前后透光板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IPV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前透光板、发电层组、汇流布线层和后透光板,所述后透光板靠近前透光板的一端设置有彩釉涂覆的图案层,所述汇流布线层贴装于发电层组上以形成引脚,所述发电层组和汇流布线层通过封装胶封装于前后透光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IPV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层组设置有透光结构,所述透光结构用于供光线穿过发电层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BIPV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层组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子电池,各子电池之间通过汇流布线层电性连接,相邻的两子电池之间具有透光间隙并通过该透光间隙形成所述的透光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BIPV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结构占发电层组的面积比例为30~7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BIPV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层组设置有若干个硅片基底的太阳能子电池,若干个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小辉齐鹏飞陈世强牛改宇胡华毅潘智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瑞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