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路块及太阳能路面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8164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太阳能发电路块及太阳能路面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路块,包括:基材层、防水粘结层、太阳能组件和透光保护层;基材层的一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太阳能组件通过防水粘结层与凹槽连接,防水粘结层覆盖凹槽的内壁和底面;太阳能组件的受光面向上;透光保护层位于太阳能组件上。太阳能组件安装于基材层的凹槽中,当太阳能组件受到路面上水平剪切力的作用时,由于太阳能组件受到凹槽四个侧壁的限制,太阳能组件不会发生移动,可有效保护太阳能组件;同时,凹槽与太阳能组件之间通过防水粘结层连接,可有效防止地基的水汽透过基建层,进而造成太阳能组件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发电路块及太阳能路面发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路块及太阳能路面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甚至全球各地的公路建设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伴随着人类对清洁能源的强烈需求、全球太阳能行业的兴起和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目前可量产的太阳能电池其太阳能转换率已可达到20%。但是目前太阳能电池应用主要常见于城市建筑屋顶,或郊区、戈壁滩等无法利用的土地区域。此严重的限制了太阳能发电技术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区域的发展。城市中具有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人行道、广场、绿道、天桥等广大的露天空旷的地面资源。如果这些地面铺上太阳能组件形成地面太阳能发电系统,在不影响原有地面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太阳能发电,所产生的电量还能就近消耗掉。因此,2006年,太阳能公路的概念被科学家提出,并在2014年荷兰修建了世界第一条太阳能公路。目前的太阳能道路的结构复杂,层与层之间容易分离,太阳能电池组件与保护层分离后,受到路面上水平剪切力的作用,容易损坏;且太阳能电池组件多与地基之间没有防水结构,太阳能电池组件容易受潮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发电路块及太阳能路面发电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太阳能道路存在的结构复杂,太阳能电池组件与保护层分离后,受到路面上水平剪切力的作用,容易损坏,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容易受潮损坏的问题。一种太阳能发电路块,包括:基材层、防水粘结层、太阳能组件和透光保护层;所述基材层的一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太阳能组件通过所述防水粘结层与所述凹槽连接,所述防水粘结层覆盖所述凹槽的内壁和底面;所述太阳能组件的受光面向上;所述透光保护层位于所述太阳能组件上。进一步的,所述透光保护层封盖所述基材层的凹槽。更进一步的,所述防水粘结层覆盖所述基材层的上表面。进一步的,本技术还包括走线槽,所述走线槽设置在所述基材层上。进一步的,所述透光保护层的透光率大于75%。进一步的,所述透光保护层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结构。进一步的,本技术还包括路面层,所述路面层位于所述透光保护层上。更进一步的,本技术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透光保护层和所述路面层之间,或者,位于所述透光保护层和所述太阳能组件层之间。更进一步的,本技术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位于所述透光保护层和所述路面层之间,或者,位于所述透光保护层和所述太阳能组件层之间。本技术的一种太阳能发电路块,基材层中设置有凹槽,太阳能组件可以直接安装于凹槽中,当太阳能组件受到路面上水平剪切力的作用时,由于太阳能组件受到凹槽四个侧壁的限制,太阳能组件不会发生移动,可有效保护太阳能组件;同时,凹槽与太阳能组件之间通过防水粘结层连接,可有效防止地基的水汽透过基建层,进而造成太阳能组件的损坏。一种太阳能路面发电系统,包括:储电装置、控制装置、用电设备和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太阳能发电路块;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太阳能发电路块、所述用电设备和储电装置电连接;所述储电装置与所述太阳能发电路块电连接。本技术的太阳能路面发电系统,可以设置在城市中的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人行道、广场、等广大的露天空旷地面区域,在满足道路功能的同时,利用太阳能产生电量,来满足城市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可以减少火电的使用,降低燃煤对空气的污染。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一种太阳能发电路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一种太阳能发电路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太阳能发电路块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太阳能发电路块中加热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太阳能发电路块的太阳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太阳能路面发电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太阳能发电路块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基材层1、防水粘结层2、太阳能组件3和透光保护层4;基材层1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太阳能组件3通过防水粘结层2与基建层1的凹槽连接,防水粘结层2覆盖凹槽的内壁和底面,太阳能组件3的受光面向上;太阳能组件3的可部分位于凹槽中,也可完全位于凹槽中,即太阳能组件3的上表面可以高出基建层1的上表面,也可低于基建层1的上表面。本实施例中,太阳能组件3完全位于凹槽中,并被透光保护层4封盖于凹槽中,同时,凹槽中的防水粘结层2也被透光保护层4封盖于凹槽中。其中,凹槽的数量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场景来调整,凹槽底部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曲面的。本实施例中,基材层1采用混凝土制得,为了保障承重层的强度,基材层1的厚度60mm-100mm;凹槽的截面为长方形。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基材层1也可采用钢化玻璃、环氧树脂和聚氨酯树脂等材料制成。本技术的太阳能发电路块中,防水粘结层2铺设于凹槽中,其厚度在1-10mm之间,本实施例中,防水粘结层2的厚度为5mm。防水粘结层2用于防止水汽通过基材层1进入太阳能发电路块中,造成太阳能组件3的损坏;防水粘结层2还用于与基材层1和太阳能组件3进行粘结,将太阳能组件3固定于凹槽中。防水粘结层2需要覆盖凹槽的全部面积,包括底面和内壁的侧面,在提高太阳能发电路块防水性能的同时,有利于太阳能组件3更稳固的固定在凹槽之中。同时,由于防水粘结层2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太阳能组件3与凹槽侧壁挤压时,可以防止太阳能组件3因挤压发生损坏。太阳能组件3包括:依次叠放的透光前板、透光阻水膜、太阳能电池芯片、背板和支撑板。本实施例中,前板和背板均由ETFE(ethylene-tetra-fluoro-ethylene,简称ETFE)材料制成,支撑板为金属合金材料制成,包括铝合金、不锈钢等,主要作用是对起到支撑保护太阳能电池芯片的目的,同时,将太阳能电池芯片产生的热量导入基材层1,进而导入路基,加快了太阳能电池芯片产生的热量的消散。透光保护层4的一面与太阳能组件3固定连接,将太阳能组件3密封于凹槽中,透光保护层4与太阳能组件3之间通过高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发电路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防水粘结层、太阳能组件和透光保护层;/n所述基材层的一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太阳能组件通过所述防水粘结层与所述凹槽连接,所述防水粘结层覆盖所述凹槽的内壁和底面;/n所述太阳能组件的受光面向上;/n所述透光保护层位于所述太阳能组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发电路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防水粘结层、太阳能组件和透光保护层;
所述基材层的一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太阳能组件通过所述防水粘结层与所述凹槽连接,所述防水粘结层覆盖所述凹槽的内壁和底面;
所述太阳能组件的受光面向上;
所述透光保护层位于所述太阳能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发电路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保护层封盖所述基材层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发电路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粘结层覆盖所述基材层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发电路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走线槽,所述走线槽设置在所述基材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发电路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保护层的透光率大于7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发电路块,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燕张庆辉刘国强张群芳
申请(专利权)人: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