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器的充气密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754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阻尼器的充气密封设备,通过装夹机构对阻尼拉杆进行装夹,阻尼拉杆的下端被夹紧固定在下夹持通孔内,阻尼拉杆的上部被夹紧固定在上夹持通孔内,对充气座施加向下的压力,同时充气座通过导向座沿导向杆向下移动,使得下孔段与阻尼拉杆的上端面形成充气腔室,供气设备与充气座侧面的进气孔连通,气体通过进气孔底部的气道进入到充气腔室内,实现对阻尼拉杆的充气,对第一顶杆的上端施加向下的压力,第一顶杆沿上孔段向下移动,把密封针插入到阻尼拉杆的充气口内,实现对阻尼拉杆的密封,实现不更换工作平台的情况下完成充气、密封两个工序,避免气体泄漏问题,简化工作步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对阻尼拉杆进行充气和密封。

A kind of gas filled sealing equipment with dam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尼器的充气密封设备
本技术涉及阻尼器加工的
,特别涉及一种阻尼器的充气密封设备。
技术介绍
针对带有气室的一类液压阻尼器,由于这一类液压阻尼器长期在冲击振动较大的环境中工作,其性能和寿命难以得到保证,而且当气室出现漏气时,这类液压阻尼器很难在短时间内修复重新使用,需要经常对液压阻尼器进行充气以及密封,现有技术在对阻尼器充气时,一般采用螺纹连接的密封方式,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造成所充气体的浪费以及工作效率不高的情况,工序的繁杂不仅会降低生产效率,还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并且采用螺纹连接的密封方式在长期的工作循环中易于出现磨损,导致装置无法形成密闭空间,即出现漏气现象;传统的阻尼器充气工装中的安装腔并不利于阻尼器或阻尼拉杆等待充气部件的装夹与拆卸,在充气和密封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气现象,从而降低充气工作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阻尼器的充气密封设备,实现不更换工作平台的情况下完成充气、密封两个工作过程,简化工作步骤,使得装夹和拆卸方便可靠,提高了充气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阻尼器的充气密封设备,包括充气密封机构、装夹机构;所述装夹机构包括呈上下设置的夹持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呈横向设置的底座;所述夹持部包括呈左右设置的固定夹持件和可动夹持件;所述固定夹持件包括下固定夹块、设置在下固定夹块上方的上固定夹块、呈竖向设置在上固定夹块与下固定夹块之间的固定连接块,所述上固定夹块通过固定连接块与下固定夹块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夹块的下壁面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可动夹持件包括下可动夹块、设置在下可动夹块上方的上可动夹块、呈竖向设置在上可动夹块与下可动夹块之间的可动连接块,所述上可动夹块通过可动连接块与下可动夹块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可动夹块的后部与下固定夹块的后部之间设有轴线呈竖向设置的第一铰接件,所述下固定夹块的后部通过第一铰接件与下可动夹块的后部铰接,在所述下固定夹块前部的右侧面设有半圆形的下固定槽口,在所述下可动夹块的左侧面设有半圆形的下可动槽口,在所述上固定夹块前部的右侧面设有半圆形的上固定槽口,在所述上可动夹块的左侧面设有半圆形的上可动槽口,当所述下固定夹块前部的右侧面与下可动夹块的左侧面抵接时,所述上固定夹块前部的右侧面与上可动夹块的左侧面抵接,并所述上固定槽口与上可动槽口对接形成圆形的上夹持通孔,所述下固定槽口与下可动槽口对接形成圆形的下夹持通孔,所述上夹持通孔与下夹持通孔同轴设置,所述上夹持通孔与下夹持通孔的轴线均呈竖向设置;所述充气密封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充气座和导向座,所述充气座和导向座设置在夹持部的上方;所述充气座设有轴线呈竖向设置的充气阶梯孔,所述充气阶梯孔贯通充气座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充气阶梯孔与上夹持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充气阶梯孔包括从上往下设置的上孔段、中孔段、下孔段,所述上孔段、中孔段与下孔段同轴设置,所述上孔段的内径小于中孔段的内径,所述中孔段的内径小于下孔段的内径,在所述充气座的侧面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底部连通有与下孔段相通的气道,在所述上孔段内设置有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下端的边沿设有往外延伸的第一轴肩,所述第一轴肩的外径大于上孔段的内径,所述第一顶杆的上端从下往上穿过上孔段后往外伸出,在所述第一顶杆的下端面设有圆柱形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第一顶杆同轴设置,所述容纳槽套有密封针,在所述充气座的底面设有与下孔段同轴设置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设置在下孔段下端的边沿处,在所述第二环形槽内套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导向座与充气座的侧面连接,所述导向座设置在上固定夹块的上方,所述导向座设有两个轴线呈竖向设置的第一导向孔,对应地在所述上固定夹块上设有两个轴线呈竖向设置的第二导向孔,两个第一导向孔的位置与两个第二导向孔的位置一一对应,在所述第一导向孔与第二导向孔之间设有呈竖向设置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上端连接有抵接头,所述抵接头的外径大于第一导向孔的内径,所述导向杆的下端从上往下依次穿过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在所述导向杆的下端连接有固定挡圈,所述固定挡圈大外径大于第二导向孔的内径,所述导向杆的外侧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与第一导向孔的下端抵接,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与第二导向孔的上端抵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夹持通孔呈阶梯孔状,所述下夹持通孔上端口的内径大于下夹持通孔下端口的内径。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下可动夹块的右侧设有固定手柄,所述固定手柄的一端连接有轴线呈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二铰接件,所述固定手柄通过第二铰接件与下可动夹块前部的右侧面铰接,所述固定手柄另一端往前侧延伸,在所述固定手柄中部的下侧面设有定位凸起,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与定位凸起匹配的定位凹槽,当所述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卡紧时,所述下固定夹块前部的右侧面与下可动夹块的左侧面抵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下夹持通孔正下方的底座上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贯通底座的上侧和下侧。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还包括设置在底座下侧的基座,所述基座横向设置,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与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基座横向上设有贯通基座的上侧和下侧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设置在第一通槽的正下方。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顶杆的侧壁上设有第一环形槽,在所述第一环形槽内套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顶杆通过第一密封圈与上孔段的内壁滑动密封接触。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孔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充气密封机构包括充气管,所述充气管出口端的外侧壁设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所述充气管与进气孔螺纹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铰接件为轴线呈竖向设置的转动轴,在所述下固定夹块后部和上固定夹块的后部均设有固定铰接孔,在所述上可动夹块的后部和下可动夹块的后部均设有可动铰接孔,所述固定铰接孔与可动铰接孔同轴设置,所述转动轴的上端穿过处于夹持部上方的可动铰接孔和固定铰接孔,所述转动轴的下端穿过处于夹持部下方的可动铰接孔和固定铰接孔,所述可动夹持件通过转动轴与固定夹持件铰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密封机构还包括预紧组件,所述预紧组件设置在充气座的上方,所述预紧组件包括预紧座、预紧筒、预紧弹簧和第二顶杆,所述预紧筒设置在预紧座的下方,在所述预紧筒内设有轴线呈竖向设置的预紧阶梯孔,所述预紧阶梯孔贯通预紧筒的顶面和底面,所述预紧阶梯孔包括从上往下设置的滑动段、预紧段,所述滑动段与预紧段同轴设置,所述预紧段的内径大于第一顶杆的外径,所述滑动段的内径小于预紧段的内径,所述第二顶杆设置在预紧座与预紧筒之间,所述第二顶杆与第一顶杆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顶杆下端的边沿设有往外延伸的第二轴肩,所述第二轴肩的外径大于滑动段的内径,所述第二轴肩的外径小于预紧段的内径,所述第二顶杆的上端从下往上依次穿过预紧段、滑动段后与预紧座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二顶杆套于预紧弹簧内,所述预紧弹簧的上端与预紧座的底面抵接,所述预紧弹簧的下端与预紧筒的顶面抵接,当所述第二轴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尼器的充气密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密封机构、装夹机构;/n所述装夹机构包括呈上下设置的夹持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呈横向设置的底座;/n所述夹持部包括呈左右设置的固定夹持件和可动夹持件;/n所述固定夹持件包括下固定夹块、设置在下固定夹块上方的上固定夹块、呈竖向设置在上固定夹块与下固定夹块之间的固定连接块,所述上固定夹块通过固定连接块与下固定夹块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夹块的下壁面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可动夹持件包括下可动夹块、设置在下可动夹块上方的上可动夹块、呈竖向设置在上可动夹块与下可动夹块之间的可动连接块,所述上可动夹块通过可动连接块与下可动夹块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可动夹块的后部与下固定夹块的后部之间设有轴线呈竖向设置的第一铰接件,所述下固定夹块的后部通过第一铰接件与下可动夹块的后部铰接,在所述下固定夹块前部的右侧面设有半圆形的下固定槽口,在所述下可动夹块的左侧面设有半圆形的下可动槽口,在所述上固定夹块前部的右侧面设有半圆形的上固定槽口,在所述上可动夹块的左侧面设有半圆形的上可动槽口,当所述下固定夹块前部的右侧面与下可动夹块的左侧面抵接时,所述上固定夹块前部的右侧面与上可动夹块的左侧面抵接,并所述上固定槽口与上可动槽口对接形成圆形的上夹持通孔,所述下固定槽口与下可动槽口对接形成圆形的下夹持通孔,所述上夹持通孔与下夹持通孔同轴设置,所述上夹持通孔与下夹持通孔的轴线均呈竖向设置;/n所述充气密封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充气座和导向座,所述充气座和导向座设置在夹持部的上方;/n所述充气座设有轴线呈竖向设置的充气阶梯孔,所述充气阶梯孔贯通充气座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充气阶梯孔与上夹持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充气阶梯孔包括从上往下设置的上孔段、中孔段、下孔段,所述上孔段、中孔段与下孔段同轴设置,所述上孔段的内径小于中孔段的内径,所述中孔段的内径小于下孔段的内径,在所述充气座的侧面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底部连通有与下孔段相通的气道,在所述上孔段内设置有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下端的边沿设有往外延伸的第一轴肩,所述第一轴肩的外径大于上孔段的内径,所述第一顶杆的上端从下往上穿过上孔段后往外伸出,在所述第一顶杆的下端面设有圆柱形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第一顶杆同轴设置,所述容纳槽套有密封针,在所述充气座的底面设有与下孔段同轴设置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设置在下孔段下端的边沿处,在所述第二环形槽内套有第二密封圈;/n所述导向座与充气座的侧面连接,所述导向座设置在上固定夹块的上方,所述导向座设有两个轴线呈竖向设置的第一导向孔,对应地在所述上固定夹块上设有两个轴线呈竖向设置的第二导向孔,两个第一导向孔的位置与两个第二导向孔的位置一一对应,在所述第一导向孔与第二导向孔之间设有呈竖向设置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上端连接有抵接头,所述抵接头的外径大于第一导向孔的内径,所述导向杆的下端从上往下依次穿过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在所述导向杆的下端连接有固定挡圈,所述固定挡圈大外径大于第二导向孔的内径,所述导向杆的外侧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与第一导向孔的下端抵接,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与第二导向孔的上端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器的充气密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密封机构、装夹机构;
所述装夹机构包括呈上下设置的夹持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呈横向设置的底座;
所述夹持部包括呈左右设置的固定夹持件和可动夹持件;
所述固定夹持件包括下固定夹块、设置在下固定夹块上方的上固定夹块、呈竖向设置在上固定夹块与下固定夹块之间的固定连接块,所述上固定夹块通过固定连接块与下固定夹块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夹块的下壁面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可动夹持件包括下可动夹块、设置在下可动夹块上方的上可动夹块、呈竖向设置在上可动夹块与下可动夹块之间的可动连接块,所述上可动夹块通过可动连接块与下可动夹块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可动夹块的后部与下固定夹块的后部之间设有轴线呈竖向设置的第一铰接件,所述下固定夹块的后部通过第一铰接件与下可动夹块的后部铰接,在所述下固定夹块前部的右侧面设有半圆形的下固定槽口,在所述下可动夹块的左侧面设有半圆形的下可动槽口,在所述上固定夹块前部的右侧面设有半圆形的上固定槽口,在所述上可动夹块的左侧面设有半圆形的上可动槽口,当所述下固定夹块前部的右侧面与下可动夹块的左侧面抵接时,所述上固定夹块前部的右侧面与上可动夹块的左侧面抵接,并所述上固定槽口与上可动槽口对接形成圆形的上夹持通孔,所述下固定槽口与下可动槽口对接形成圆形的下夹持通孔,所述上夹持通孔与下夹持通孔同轴设置,所述上夹持通孔与下夹持通孔的轴线均呈竖向设置;
所述充气密封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充气座和导向座,所述充气座和导向座设置在夹持部的上方;
所述充气座设有轴线呈竖向设置的充气阶梯孔,所述充气阶梯孔贯通充气座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充气阶梯孔与上夹持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充气阶梯孔包括从上往下设置的上孔段、中孔段、下孔段,所述上孔段、中孔段与下孔段同轴设置,所述上孔段的内径小于中孔段的内径,所述中孔段的内径小于下孔段的内径,在所述充气座的侧面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底部连通有与下孔段相通的气道,在所述上孔段内设置有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下端的边沿设有往外延伸的第一轴肩,所述第一轴肩的外径大于上孔段的内径,所述第一顶杆的上端从下往上穿过上孔段后往外伸出,在所述第一顶杆的下端面设有圆柱形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第一顶杆同轴设置,所述容纳槽套有密封针,在所述充气座的底面设有与下孔段同轴设置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设置在下孔段下端的边沿处,在所述第二环形槽内套有第二密封圈;
所述导向座与充气座的侧面连接,所述导向座设置在上固定夹块的上方,所述导向座设有两个轴线呈竖向设置的第一导向孔,对应地在所述上固定夹块上设有两个轴线呈竖向设置的第二导向孔,两个第一导向孔的位置与两个第二导向孔的位置一一对应,在所述第一导向孔与第二导向孔之间设有呈竖向设置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上端连接有抵接头,所述抵接头的外径大于第一导向孔的内径,所述导向杆的下端从上往下依次穿过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在所述导向杆的下端连接有固定挡圈,所述固定挡圈大外径大于第二导向孔的内径,所述导向杆的外侧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与第一导向孔的下端抵接,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与第二导向孔的上端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器的充气密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持通孔呈阶梯孔状,所述下夹持通孔上端口的内径大于下夹持通孔下端口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器的充气密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可动夹块的右侧设有固定手柄,所述固定手柄的一端连接有轴线呈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二铰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道勇伍小东曾霞光叶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