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气脱硫双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751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气脱硫双循环系统,包括脱硫塔,脱硫塔自顶部向下依次设置,煤气出口、除雾板、上部喷淋器、第二填料层、中部喷淋器、第一填料层、煤气入口和第一富液槽,脱硫塔中部喷淋器以下包括中部喷淋器为第一级循环,其上为第二级循环。两个循环级中脱硫液的pH不同,其中第一级循环的脱硫液pH偏低,第二级循环的脱硫液pH偏高。此外,第二级富液槽与塔底部富液槽之间设有连通管道,所述管道内设有截断阀门,当第二级循环需排出一定的废水时,第二级脱硫循环液由连通管道排到第一级循环液中,充分利用其pH较高的特点,再次利用其吸收硫化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备集成度高,提高了脱硫效率,减少了废液排放。

A double circulation system of gas desulfu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气脱硫双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煤气脱硫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煤气脱硫双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粉煤气化行业普遍采用以碳酸钠作为碱源的湿法脱硫工艺。以PDS法脱硫工艺为代表的湿法脱硫工艺具有脱硫效率高、产品容易分离等优点。粉煤气化炉煤气中硫化氢的质量浓度约为1g/m3,采用单塔钠法脱硫后煤气中硫化氢含量能够控制在50mg/m3以下。但随着环保要求日趋严格,对粉煤气化炉煤气中硫化氢的含量要求不断升高,需达到20mg/m3的排放标准。传统的单塔脱硫已难以达到排放要求。目前,对脱硫设备进行了多种改造,中国专利CN202936390公开了一种焦炉煤气脱硫设备,主要包括使用管线连接在一起的煤气间接冷却器、脱硫塔、再生塔组成。所述的脱硫塔为两级多效集合式脱硫塔,即塔内上段为无填料空喷段、下段为填料段。中国专利CN205948639公开了一种含硫气体的脱硫化氢-高效氧化再生集成化系统,主要包括集成设置的脱硫设备及再生反应器,所述再生设备包括重力反应器,所述超重力反应器包括旋转填充床、折流式、螺旋通道、定-转子、旋转碟片超重力旋转装置中的任意一种。这些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脱硫效率,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如何调整脱硫液的pH等。在常规脱硫操作过程中需控制脱硫液的pH,脱硫效率与pH成正比,但如果碱度过高,pH过大,不仅会增加碱耗,还会增大副盐生成速度,基于此对脱硫塔进行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技术双循环系统独立设置,可分别调节循环系统中脱硫液的pH值,同时二级循环装置产生的废液排入第一级循环中,充分利用了废液中的含有的脱硫液,同时减少了副盐生成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气脱硫双循环系统,包括脱硫塔,所述脱硫塔顶部设有煤气出口,所述脱硫塔的底部设置有煤气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下段和上段分隔成第一级、第二级循环装置;位于所述脱硫塔下段的第一级循环装置包括:所述脱硫塔内设有向下喷射的中部喷淋器,所述中部喷淋器向下依次设置第一填料层和第一富液槽,所述第一富液槽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脱硫塔外部的第一级再生器的顶部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级再生器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中部喷淋器相连通;所述第二级循环装置包括:所述脱硫塔内设有向下喷射的上部喷淋器,所述上部喷淋器间向下设有第二填料层,所述第二填料层向下的空腔与位于所述脱硫塔外部的第二富液槽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富液槽侧部通过连接通路与所述第一富液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富液槽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级再生器的顶部入口相连,所述第二级再生器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上部喷淋器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通路上设置有截止阀。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填料层设置至少两层。进一步地,所述煤气出口设有风机。进一步地,所述上部喷淋器上方设置有除雾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填料层中填料层为双层,且间隔布置。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煤气脱硫双循环系统中含两级脱硫循环系统,两级脱硫液的pH不同,提高脱硫效率并且可有效减少副盐产生,同时两系统独立循环也可对运行参数分别控制;两级脱硫循环系统之间设置连通通路,第二级循环产生的废水排入第一级循环中,参与第一级循环,可充分利用第二级循环废水中含有的脱硫液,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减少废水排放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煤气脱硫双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脱硫塔;2-煤气出口;3-风机;4-中部喷淋器;5-第一填料层;6-第一富液槽;7-煤气进口;9-第一级再生器;11-上部喷淋器;12-第二填料层;13-第二富液槽;17-第二级再生器;18-截止阀;19-除雾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由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煤气脱硫双循环系统,包括脱硫塔1,脱硫塔顶部设有煤气出口2,煤气出口设有风机3,可为煤气充分流动提供动力。脱硫塔下段和上段分隔成第一级、第二级循环装置。第一级循环装置包括:脱硫塔中部喷淋器4,中部喷淋器4向下依次设置第一填料层5和第一富液槽6,第一填料层下方设置有煤气进口7,第一富液槽6底部通过管道与脱硫塔1外部的第一级再生器9的顶部入口相连通,第一级再生器9底部通过管道与中部喷淋器4相连。第二级循环包括:脱硫塔上部喷淋器11向下设置有第二填料层12,第二填料层向下的空腔与位于塔外的第二富液槽13顶部相连通,第二富液槽13侧部与第一富液槽6之间设有连接通路,连接通路上设置有截止阀18,截止阀18控制第一级循环和第二级循环的是否连通,第二富液槽13通过管道与第二级再生器17的顶部入口相连,第二级再生器17底部通过管道与上部喷淋器11相连。由图1所示,上部喷淋器11上方设置有除雾板19,可以防止煤气带走大量的喷淋液小液滴,减少喷淋液的浪费,同时也避免了煤气带走的喷淋液对后续设备的腐蚀。由图1所示,第一填料层5和第二填料层12中填料层均为双层,可以延缓喷淋液落入富液槽的时间,延长反应时间,以便反应充分进行;同时双层填料层间隔布置,可以减少煤气流动阻力,防止脱硫塔内压力过高。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喷淋液由中部喷淋器4和上部喷淋器11进入脱硫塔,由喷淋器喷淋而下,待喷淋液均匀喷出后,煤气从脱硫塔1下部的煤气进口7进入,煤气在向上流动过程中,与喷淋液反应,煤气被初步净化,后进入脱硫塔1上部,中部喷淋器4中喷出的喷淋液与煤气中的硫化氢反应形成富液落入第一富液槽6,第一富液槽6中富液由泵体输送至第一再生器9,在第一再生器9中富液脱硫形成贫液,自流至第一再生器9底部,贫液再由第一再生器9底部由泵体输送至中部喷淋器4,完成第一级循环。上部喷淋器11中喷出的喷淋液与进入脱硫塔1上部被初步净化的煤气继续反应,煤气被彻底净化由脱硫塔顶部煤气出口2逸出,上部喷淋器4喷出的喷淋液与煤气中的硫化氢继续反应,形成第二富液落入脱硫塔外部的第二富液槽13,之后经由泵体进入第二再生器17,在第二再生器17中富液脱硫形成第二贫液,自流至第二再生器17底部,第二贫液再由第二再生器17底部由泵体输送至上部喷淋器11,完成第二级循环。两级喷淋液的pH值不同,第一级循环中喷淋液的pH值较低。在与煤气反应,不会产生较多的副盐,同时煤气中的硫化氢含量大大降低,第二级循环中,喷淋液pH值较高,保证了吸收效果,同时由于煤气中硫化氢的含量低,产生的副盐少。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气脱硫双循环系统,包括脱硫塔,所述脱硫塔顶部设有煤气出口,所述脱硫塔的底部设置有煤气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下段和上段分隔成第一级、第二级循环装置;位于所述脱硫塔下段的第一级循环装置包括:所述脱硫塔内设有向下喷射的中部喷淋器,所述中部喷淋器向下依次设置第一填料层和第一富液槽,所述第一富液槽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脱硫塔外部的第一级再生器的顶部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级再生器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中部喷淋器相连通;所述第二级循环装置包括:所述脱硫塔内设有向下喷射的上部喷淋器,所述上部喷淋器间向下设有第二填料层,所述第二填料层向下的空腔与位于所述脱硫塔外部的第二富液槽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富液槽侧部通过连接通路与所述第一富液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富液槽底部通过管道与第二级再生器的顶部入口相连,所述第二级再生器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上部喷淋器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气脱硫双循环系统,包括脱硫塔,所述脱硫塔顶部设有煤气出口,所述脱硫塔的底部设置有煤气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下段和上段分隔成第一级、第二级循环装置;位于所述脱硫塔下段的第一级循环装置包括:所述脱硫塔内设有向下喷射的中部喷淋器,所述中部喷淋器向下依次设置第一填料层和第一富液槽,所述第一富液槽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脱硫塔外部的第一级再生器的顶部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级再生器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中部喷淋器相连通;所述第二级循环装置包括:所述脱硫塔内设有向下喷射的上部喷淋器,所述上部喷淋器间向下设有第二填料层,所述第二填料层向下的空腔与位于所述脱硫塔外部的第二富液槽的顶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富液槽侧部通过连接通路与所述第一富液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富液槽底部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怀平尹勇勇张文兵蔡卓安柯振乐徐鑫荣崔北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