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法煤气脱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6705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氨法煤气脱硫系统,具体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脱硫机构、回收机构和生产机构;所述脱硫机构包括第一脱硫塔和第二脱硫塔,所述第一脱硫塔的一侧外侧壁的顶部设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脱硫塔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脱硫塔,所述第二脱硫塔通过出气管连接有烟囱;所述回收机构包括第一反应箱,所述第一反应箱的外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投料机、第一氧气压缩机和第一收集箱,所述第一反应箱的顶部通过第一回气管连接吸气泵的进口端,所述吸气泵的出口端通过第二回气管连接所述第二脱硫塔;所述生产机构包括第二反应箱、除杂机、干燥机和第二收集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脱硫效果好,资源可回收利用,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法煤气脱硫系统
本技术属于废气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氨法煤气脱硫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的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燃煤火电、燃煤锅炉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SO2,其他行业如化工、钢铁、有色冶金、建材等行业也向大气中排放了较多的SO2,造成大气硫污染严重。目前的烟气脱硫脱多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技术,该技术虽然实现了大型化,但是具有结垢堵塞、副产物石膏难以处理、排放CO2等问题,并且我国是天然石膏生产大国,堆放的脱硫石膏造成二次污染。且现有的氨法煤气脱硫方法通常在进行脱硫过程中净化不彻底,且生成产物未回收利用增加成本。因此现有技术中急需一种脱硫效果好,资源可回收利用,降低成本的氨法煤气脱硫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氨法煤气脱硫系统。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氨法煤气脱硫系统,包括脱硫机构、回收机构和生产机构;所述脱硫机构包括第一脱硫塔和第二脱硫塔,所述第一脱硫塔与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内部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脱硫塔的一侧外侧壁的顶部设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脱硫塔的对侧外侧壁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脱硫塔的一侧外侧壁的顶部,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对侧外侧壁的底部通过出气管连接有烟囱的进气口;所述回收机构包括第一反应箱,所述第一反应箱的外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投料机、第一氧气压缩机和第一收集箱,所述投料机通过投料管连接所述第一反应箱的外侧壁,所述第一氧气压缩机通过第二进气管连接所述第一反应箱的外侧壁,所述第一收集箱通过排液管连接所述第一反应箱的底部侧壁,所述第一脱硫塔和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一分支管和所述第二分支管均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吸液泵的进口端,所述吸液泵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通过第三分支管连接所述第一反应箱的底部,所述第一反应箱的顶部通过第一回气管连接吸气泵的进口端,所述吸气泵的出口端通过第二回气管连接所述第二脱硫塔;所述生产机构包括第二反应箱、除杂机、干燥机和第二收集箱,所述第三连接管通过第四分支管连接所述第二反应箱的顶部,所述第二反应箱的底部通过第三进气管连接第二氧气压缩机,所述第二反应箱的侧壁通过第四连接管连接所述除杂机的进口端,所述除杂机的出口端通过第五连接管连接所述干燥机的进口端,所述干燥机的出口端通过出料管连接所述第二收集箱。优选的,所述第一脱硫塔的内部设有储液机构,所述储液机构内部注有氨水,所述储液机构在竖直方向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储液机构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喷液头,所述储液机构的下表面设有若干滴液管。优选的,所述滴液管的数量与所述通孔的数量相同,所述滴液管设于所述通孔的底部。优选的,所述第二回气管贯穿设于所述第二脱硫塔的所述储液机构的侧壁。优选的,所述第一脱硫塔和所述第二脱硫塔之间设有连通管。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管设有风机,所述风机、所述储液机构、所述吸液泵和所述吸气泵均连接控制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脱硫机构中包括第一脱硫塔和第二脱硫塔,将煤气中混有的SO2充分反应吸收,经过处理后的气体通过烟囱排到大气中,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第一脱硫塔和第二脱硫塔均是使用氨水对气体进行除去脱硫操作,氨水与SO2反应之后生成的(NH4)2SO3在吸液泵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回收机构和生产机构中,其中回收机构是将反应生成的部分(NH4)2SO3泵入第一反应箱中,首先经过第一氧气压缩机进行通氧,与氧气充分反应后投料机通过投料管向第一反应箱内投入KOH,生成的氨气在吸气泵的作用下进入第二脱硫塔的储液机构中,进行氨气的回收利用,降低工业成本,反应生成的(NH4)CO3和K2SO4流入第一收集箱中进行回收;生产机构是将反应生成的部分(NH4)2SO3泵入第二反应箱中,第二氧气压缩机进行通氧,使(NH4)SO3完全氧化成(NH4)2SO4,(NH4)2SO4进入除杂机中除去固体杂质,除去杂质后的(NH4)2SO4进入干燥机中进行干燥和浓缩结晶;将固体(NH4)2SO4排入第二收集箱中,进行后续的加工生产,可充分利用生产资源。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标记为:1、第一脱硫塔;2、第二脱硫塔;3、第一进气管;4、第一连接管;5、出气管;6、烟囱;7、第一反应箱;8、投料机;9、第一氧气压缩机;10、第一收集箱;11、投料管;12、第二进气管;13、排液管;14、第一分支管;15、第二分支管;16、第二连接管;17、吸液泵;18、第三连接管;19、第三分支管;20、第一回气管;21、吸气泵;22、第二回气管;23、第二反应箱;24、除杂机;25、干燥机;26、第四分支管;27、第二氧气压缩机;28、第四连接管;29、第五连接管;30、出料管;31、储液机构;32、喷液头;33、滴液管;34、连通管;35、风机;36、第二收集箱;37、第三进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氨法煤气脱硫系统,包括脱硫机构、回收机构和生产机构;脱硫机构包括第一脱硫塔1和第二脱硫塔2,第一脱硫塔1与第二脱硫塔2的内部结构相同,第一脱硫塔1的一侧外侧壁的顶部设有第一进气管3,第一脱硫塔1的对侧外侧壁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管4连接第二脱硫塔2的一侧外侧壁的顶部,第二脱硫塔2的对侧外侧壁的底部通过出气管5连接有烟囱6的进气口;回收机构包括第一反应箱7,第一反应箱7的外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投料机8、第一氧气压缩机9和第一收集箱10,投料机8通过投料管11连接第一反应箱7的外侧壁,第一氧气压缩机9通过第二进气管12连接第一反应箱7的外侧壁,第一收集箱10通过排液管13连接第一反应箱7的底部侧壁,第一脱硫塔1和第二脱硫塔2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分支管14和第二分支管15,第一分支管14和第二分支管15均通过第二连接管16连接吸液泵17的进口端,吸液泵17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三连接管18,第三连接管18通过第三分支管19连接第一反应箱7的底部,第一反应箱7的顶部通过第一回气管20连接吸气泵21的进口端,吸气泵21的出口端通过第二回气管22连接第二脱硫塔2;生产机构包括第二反应箱23、除杂机24、干燥机25和第二收集箱36,第三连接管18通过第四分支管26连接第二反应箱23的顶部,第二反应箱23的底部通过第三进气管37连接第二氧气压缩机27,第二反应箱23的侧壁通过第四连接管28连接除杂机24的进口端,除杂机24的出口端通过第五连接管29连接干燥机25的进口端,干燥机25的出口端通过出料管30连接第二收集箱36。第一脱硫塔1的内部设有储液机构31,储液机构31内部注有氨水,储液机构31在竖直方向上设有若干通孔,储液机构31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喷液头32,储液机构31的下表面设有若干滴液管33,通过控制箱启动储液机构31的喷液头32,氨水通过喷液头32的孔中垂直向上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氨法煤气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机构、回收机构和生产机构;/n所述脱硫机构包括第一脱硫塔和第二脱硫塔,所述第一脱硫塔与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内部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脱硫塔的一侧外侧壁的顶部设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脱硫塔的对侧外侧壁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脱硫塔的一侧外侧壁的顶部,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对侧外侧壁的底部通过出气管连接有烟囱的进气口;/n所述回收机构包括第一反应箱,所述第一反应箱的外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投料机、第一氧气压缩机和第一收集箱,所述投料机通过投料管连接所述第一反应箱的外侧壁,所述第一氧气压缩机通过第二进气管连接所述第一反应箱的外侧壁,所述第一收集箱通过排液管连接所述第一反应箱的底部侧壁,所述第一脱硫塔和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一分支管和所述第二分支管均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吸液泵的进口端,所述吸液泵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通过第三分支管连接所述第一反应箱的底部,所述第一反应箱的顶部通过第一回气管连接吸气泵的进口端,所述吸气泵的出口端通过第二回气管连接所述第二脱硫塔;/n所述生产机构包括第二反应箱、除杂机、干燥机和第二收集箱,所述第三连接管通过第四分支管连接所述第二反应箱的顶部,所述第二反应箱的底部通过第三进气管连接第二氧气压缩机,所述第二反应箱的侧壁通过第四连接管连接所述除杂机的进口端,所述除杂机的出口端通过第五连接管连接所述干燥机的进口端,所述干燥机的出口端通过出料管连接所述第二收集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法煤气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机构、回收机构和生产机构;
所述脱硫机构包括第一脱硫塔和第二脱硫塔,所述第一脱硫塔与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内部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脱硫塔的一侧外侧壁的顶部设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脱硫塔的对侧外侧壁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脱硫塔的一侧外侧壁的顶部,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对侧外侧壁的底部通过出气管连接有烟囱的进气口;
所述回收机构包括第一反应箱,所述第一反应箱的外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投料机、第一氧气压缩机和第一收集箱,所述投料机通过投料管连接所述第一反应箱的外侧壁,所述第一氧气压缩机通过第二进气管连接所述第一反应箱的外侧壁,所述第一收集箱通过排液管连接所述第一反应箱的底部侧壁,所述第一脱硫塔和所述第二脱硫塔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一分支管和所述第二分支管均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吸液泵的进口端,所述吸液泵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通过第三分支管连接所述第一反应箱的底部,所述第一反应箱的顶部通过第一回气管连接吸气泵的进口端,所述吸气泵的出口端通过第二回气管连接所述第二脱硫塔;
所述生产机构包括第二反应箱、除杂机、干燥机和第二收集箱,所述第三连接管通过第四分支管连接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华王斌王政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东亚碳素焦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