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及汽车电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及汽车电容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电容器的母排结构一般包括母排和多个电容器芯子,母排由可导电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构成,电容器芯子电连接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母排还设置若干上引出端组和一侧引出端组,上引出端组用于与IGBT模块相连,它主要是吸收来自于逆变器向“DC-Link”索要的高幅值脉动电流,遏止其在”DC-Link”的阻抗上产生高幅值脉动电压,使逆变器电源电压波动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并防止来自于”DC-Link”的电压过冲和瞬时电流通过对于逆变器的影响。侧引出端组用于与电源相连,主要是连接母线,传输大电流给后续零件。为了对以上上引出端组、侧引出端组进行合理布局,使整体结构较为紧凑,现有技术的一种母排结构在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的各一侧分别设置向下弯折的侧连接板,用于布置相应的引出端,由于两侧连接板位于同一侧,因而,为了确保两者之间具有足够的爬电距离,必须将两侧连接板做窄,而将两侧连接板做窄,则导致上、下连接板的载流能力增加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多个电容器芯子、至少一第一上引出端组、一侧引出端组,电容器芯子电连接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第一上引出端组包括成对配合的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侧引出端组包括成对配合的第三引出端和第四引出端;其特征在于:上连接板的其中一侧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侧连接板,下连接板的其中一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侧连接板,第一侧连接板与第二侧连接板位于不同侧;第一引出端电连接于上连接板,第二引出端、第四引出端电连接于第二侧连接板,第三引出端通过一第一连接片电连接于第一侧连接板,且第一上引出端组位于第二侧连接板内侧,侧引出端组位于第二侧连接板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多个电容器芯子、至少一第一上引出端组、一侧引出端组,电容器芯子电连接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第一上引出端组包括成对配合的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侧引出端组包括成对配合的第三引出端和第四引出端;其特征在于:上连接板的其中一侧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侧连接板,下连接板的其中一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侧连接板,第一侧连接板与第二侧连接板位于不同侧;第一引出端电连接于上连接板,第二引出端、第四引出端电连接于第二侧连接板,第三引出端通过一第一连接片电连接于第一侧连接板,且第一上引出端组位于第二侧连接板内侧,侧引出端组位于第二侧连接板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引出端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一个第一上引出端组与所述侧引出端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侧连接板一端的内侧和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上引出端组,该第二上引出端组包括成对配合的第五引出端和第六引出端,所述下连接板还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三侧连接板,该第三侧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侧连接板位于相对侧,该第三侧连接板与所述第二侧连接板位于相邻侧;第五引出端电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板,第六引出端通过一第二连接片电连接于第三侧连接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引出端包括开口朝下的U型片和所述第一连接片,第一连接片一体成型于U型片侧面,并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侧连接板外侧面,U型片配合在所述第二侧连接板外侧;所述第四引出端呈开口朝下的U字形,且其一边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侧连接板外侧面或内侧面,其另一边配合在所述第二侧连接板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的母排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未,陈建立,蔡玲儿,陈伟,王雪融,刘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宏发五峰电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