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储层测井孔隙度快速预测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6193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页岩气储层测井孔隙度快速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包含:获得页岩气储层测井数据,根据所述页岩气储层测井数据中预定比例的测井曲线数据预测获得页岩对应的孔隙值,根据所述孔隙值生成孔隙预测阈值;根据所述页岩气储层测井数据剩余比例的数据通过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建立随机森林孔隙度预测模型;将所述测井曲线数据带入所述随机森林孔隙度预测模型中获得孔隙预测值;将所述孔隙预测值与所述孔隙预测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与所述随机森林孔隙度预测模型生成孔隙度预测模型;根据所述孔隙度预测模型与待测页岩气储层测井数据获得孔隙度预测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页岩气储层测井孔隙度快速预测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勘探领域,尤指一种页岩气储层测井孔隙度快速预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页岩孔隙度是页岩气勘探和开发的重要基础参数。受富含有机质,粘土矿物含量高,岩性致密等特点影响,页岩的孔隙结构与砂岩相比更加复杂,孔隙度一般在3%~6%左右,常规的测井孔隙度预测方法无法直接运用到页岩孔隙度预测中。在现有技术中,油气储层孔隙度定量评价方法是根据威力(Wyllie)公式或者测井曲线多元拟合建立起来的。在常规砂岩储层中,声波测井、密度测井、中子孔隙度测井主要反映地层孔隙度的变化,此时储层孔隙度可以利用上述两类公式进行快速预测。但是,在有机质含量高的页岩储层中,有机质孔的发育对页岩孔隙度有较大贡献,对页岩气层产能也起到了主导作用。因此在页岩气储层的测井孔隙度的快速预测中,不仅要考虑包括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和岩性密度测井曲线在内的测井值的大小,更要考虑页岩总有机碳含量(TOC)。同时,基于威力公式或通过趋势性分析建立测井曲线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不适用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和致密的页岩气储层。近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页岩气储层测井孔隙度快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n获得页岩气储层测井数据,根据所述页岩气储层测井数据中预定比例的测井曲线数据预测获得页岩对应的孔隙值,根据所述孔隙值生成孔隙预测阈值;/n根据所述页岩气储层测井数据剩余比例的数据通过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建立随机森林孔隙度预测模型;/n将所述测井曲线数据带入所述随机森林孔隙度预测模型中获得孔隙预测值;/n将所述孔隙预测值与所述孔隙预测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与所述随机森林孔隙度预测模型生成孔隙度预测模型;/n根据所述孔隙度预测模型与待测页岩气储层测井数据获得孔隙度预测结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页岩气储层测井孔隙度快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
获得页岩气储层测井数据,根据所述页岩气储层测井数据中预定比例的测井曲线数据预测获得页岩对应的孔隙值,根据所述孔隙值生成孔隙预测阈值;
根据所述页岩气储层测井数据剩余比例的数据通过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建立随机森林孔隙度预测模型;
将所述测井曲线数据带入所述随机森林孔隙度预测模型中获得孔隙预测值;
将所述孔隙预测值与所述孔隙预测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与所述随机森林孔隙度预测模型生成孔隙度预测模型;
根据所述孔隙度预测模型与待测页岩气储层测井数据获得孔隙度预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气储层测井孔隙度快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页岩气储层测井数据包含总有机碳含量和测井曲线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页岩气储层测井孔隙度快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井曲线数据包含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岩性密度测井曲线、深电阻率测井曲线、浅电阻率测井曲线、补偿中子测井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页岩气储层测井孔隙度快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页岩气储层测井数据中预定比例的测井曲线数据预测获得页岩对应的孔隙值,根据所述孔隙值生成孔隙预测阈值包含:
根据所述总有机碳含量和所述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获得页岩气储层有机质数据;
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获取氩离子抛光的对应页岩样品的页岩样品扫描电镜图像,根据所述页岩样品扫描电镜图像通过阈值分割提取获得页岩有机质面孔率;根据所述页岩气储层有机质数据和页岩样品参数获得页岩有机孔隙度,根据页岩有机质面孔率和页岩有机孔隙度获得页岩气储层有机质孔隙数据;
根据所述测井曲线数据计算获得页岩气储层粘土矿物含量和岩石束缚水饱和度获得页岩气储层无效孔隙数据;根据所述页岩气储层有机质孔隙数据和所述页岩气储层无效孔隙数据,结合氦孔隙度测试技术计算获得孔隙预测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页岩气储层测井孔隙度快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页岩气储层测井数据剩余比例的数据通过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建立随机森林孔隙度预测模型包含:
将所述页岩气储层测井数据剩余比例的数据、页岩气储层有机质孔隙数据、页岩气储层粘土矿物含量、岩石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威王乾右姜振学刘长江左如斯李耀华崔政劼蔡剑锋崔哲顾小敏李兰徐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