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考虑梯田影响的坡面产汇流过程模拟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布式水文模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考虑梯田影响的坡面产汇流过程模拟方法。
技术介绍
分布式水文模型是研究水循环过程和机理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许多水文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随着研究问题的复杂程度增加,分布式水文模型正逐步从水量模拟发展到水量水质生态耦合模拟,模型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在黄土高原等山区,梯田分布广泛,对坡面产流汇流过程影响巨大。水平的梯田能够增加降雨入渗、拦截上游坡面汇流。对一般分布式水文模型而言,由于计算单元划分的原因使得在模拟梯田对坡面产汇流影响的时候,往往只能采用等效参数进行概化,并不能完全模拟梯田对坡面径流的拦截和增加降水入渗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坡面产汇流模拟精度,反映梯田建设的影响,有必要在模型模拟过程中考虑梯田的水循环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梯田影响的坡面产汇流过程模拟方法,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考虑梯田影响的坡面产汇流过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考虑梯田影响的坡面产汇流过程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在分布式水文模型中采用子流域套等高带的方式进行计算单元划分;/nS2,分析确定各等高带计算单元内的梯田面积;/nS3,根据各等高带内的梯田面积确定当前等高带内的梯田对上一等高带的坡面径流拦截比例,即认为该部分坡面径流完全进入当前等高带的梯田内,参与当前等高带梯田的产汇流过程;/nS4,对所述等高带内梯田产流过程进行模拟;/nS5,模拟等高带坡面产流和汇流过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考虑梯田影响的坡面产汇流过程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分布式水文模型中采用子流域套等高带的方式进行计算单元划分;
S2,分析确定各等高带计算单元内的梯田面积;
S3,根据各等高带内的梯田面积确定当前等高带内的梯田对上一等高带的坡面径流拦截比例,即认为该部分坡面径流完全进入当前等高带的梯田内,参与当前等高带梯田的产汇流过程;
S4,对所述等高带内梯田产流过程进行模拟;
S5,模拟等高带坡面产流和汇流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梯田影响的坡面产汇流过程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
所述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基本单元是子流域套等高带,其中,子流域是地表水文过程相对独立的区域单元;等高带是子流域内部的细分,用于反映高程变化的差异影响,模拟从上而下的坡面汇流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梯田影响的坡面产汇流过程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
确定各等高带内的梯田面积的方法包括:
(1)收集地市统计年鉴中的梯田面积,并根据土地利用类型,按山区旱地斑块进行空间展布,并同等高带计算单元进行相交处理,计算得到等高带内梯田的面积;
(2)通过遥感手段,基于DEM和遥感影像资料,解译得出流域范围内的梯田范围,并同等高带计算单元进行相交处理,计算得到等高带内梯田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梯田影响的坡面产汇流过程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
确定当前等高带梯田对上一等高带坡面径流拦截比例由以下公式计算:
Rc=(2.2409-0.4075*As/AC1)*As/AC0
其中,Rc为当前等高带梯田对上一等高带坡面径流拦截比例,As为当前等高带内梯田面积,AC1为当前等高带面积,AC0为上一等高带面积;如果当前等高带是最上面的等高带,则Rc=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梯田影响的坡面产汇流过程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具体包括:
S41,计算梯田内的地表储水量,等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嘉,周祖昊,严子奇,贾仰文,温天福,张范平,赵楠芳,王浩,成静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