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输出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117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LC输出电路,包括:电源电路、输出驱动电路和隔离电路,所述信号经隔离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为所述输出驱动电路和隔离电路提供电源,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压转换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经所述稳压电路后输出,所述输出驱动电路包括四通道集成NMOS管DRV8803芯片。实现提高集成度并提高电流保护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LC输出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PLC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PLC输出电路。
技术介绍
PLC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环境下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输入/输出接口是PLC与现场输入/输出设备或其他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部件。PLC通过输入接口把工业设备或生产过程的状态或信息读入中央处理单元。输出接口是将CPU处理的结果通过输出电路驱动输出给设备接口。PLC的输出类型依据输出负载不同,可分为直流型,交流型和继电器型三种输出类型,近年来,由于伺服驱动和伺服电机在工控行业的大规模推广使用,具备高速脉冲输出能力的直流输出型(NPN)PLC的使用日益频繁。常规PLC直流输出的电路实现一般是通过光耦驱动晶体管(NPN或PNP)即光耦+功率三级管来实现,此方式有以下三个较为显著的缺点:1、集成度低,器件布板需要占用大量的PCB面积,不利于产品的小型化。2、组成模拟器件电气特性存在一定的离散性,各个输出点输出电气特性存在差异,导致产品的一致性较差。3、此电路实现方式需要额外的过电流、过电压保护器件,进一步增加了电路的实现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PLC输出电路,以至少实现提高集成度并提高电流保护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LC输出电路,包括:电源电路、输出驱动电路和隔离电路,所述信号经隔离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为所述输出驱动电路和隔离电路提供电源,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压转换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经所述稳压电路后输出,所述输出驱动电路包括四通道集成NMOS管DRV8803芯片。可选的,所述输出驱动电路,还包括稳压二极管和电容C137,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连接节点COMO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DRV8803芯片的电源端VM连接,所述电容C137的一端与DRV8803芯片的电源端VM连接,所述电容C137的另一端与连接节点COMO连接。可选的,所述电容C137的电容值为1μF。可选的,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电压转换芯片、电容C119和电容C124,所述电容C119串联在电压转换芯片的两个输入端之间,所述电容C124串联在电压转换芯片的两个输出端之间。可选的,所述电容C119的电容值为10μF,所述电容C124的电容值为1μF。可选的,所述电压转换芯片采用B2409S-1WR2芯片。可选的,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电容C132和电容C141,所述电容C132串联在稳压芯片的输入端和地端之间,所述电容C141串联在稳压芯片的输出端和地端之间,所述稳压芯片的地端与连接节点COMO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入端与电压转换芯片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地端与电压转换芯片的地输出端连接。可选的,所述电容C132的电容值为0.1μF,所述电容C141的电容值为10μF。可选的,所述稳压芯片采用AMS1117芯片。可选的,所述隔离电路包括ISO7340芯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简化了电路结构,以四通道集成电路芯片B2409S-1WR2芯片替换现有技术中光耦+功率三极管输出结构,成本大幅降低。2、电路的鲁棒性提高,现有技术中光耦+功率三极管输出结构中采用的模拟器件,其本身不具备对于异常使用条件下产生的过电压和过电流干扰的防护能力,需要外置保护电路已对抗此类干扰。B2409S-1WR2芯片芯片内置了较为完善的过电压/电流/功率防护电路,提高了电路在一定的过电压/电流的电磁环境下的工作性能。3、多路输出电路电气特性一致性提高,现有技术中光耦+功率三级管中核心器件属于模拟器件,在不同的电压/电流/温度负载条件下,不同批次器件构成输出电路的电气特性差异性较大,采用B2409S-1WR2芯片芯片后,可减小不同批次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电气性能差异。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PLC输出电路的原理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源电路的电子电路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隔离电路及输出驱动电路的电子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PLC输出电路,包括:电源电路、输出驱动电路和隔离电路,信号经隔离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电路为输出驱动电路和隔离电路提供电源,电源电路包括电压转换电路和稳压电路,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经稳压电路后输出,输出驱动电路包括四通道集成NMOS管DRV8803芯片。可选的,如图3所示,输出驱动电路,还包括稳压二极管和电容C137,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连接节点COMO连接,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DRV8803芯片的电源端VM连接,电容C137的一端与DRV8803芯片的电源端VM连接,电容C137的另一端与连接节点COMO连接。可选的,电容C137的电容值为1μF。可选的,如图2所示,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电压转换芯片、电容C119和电容C124,电容C119串联在电压转换芯片的两个输入端之间,电容C124串联在电压转换芯片的两个输出端之间。可选的,电容C119的电容值为10μF,电容C124的电容值为1μF。可选的,电压转换芯片采用B2409S-1WR2芯片。可选的,如图2所示,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电容C132和电容C141,电容C132串联在稳压芯片的输入端和地端之间,电容C141串联在稳压芯片的输出端和地端之间,稳压芯片的地端与连接节点COMO连接,稳压芯片的输入端与电压转换芯片的电压输出端连接,稳压芯片的地端与电压转换芯片的地输出端连接。可选的,电容C132的电容值为0.1μF,电容C141的电容值为10μF。可选的,稳压芯片采用AMS1117芯片。可选的,隔离电路包括ISO7340芯片。TI四通道集成NMOS管DRV8803替代现有技术中分离式功率三极管,DRV8803芯片内部自有输出短路保护功能,可满足IEC61131-2:2007中对于输出点短路电流防护的要求(10ms脉宽、2倍额定电流的脉冲型浪涌电流)。一次/二次侧隔离部分电路采用TI四通道容隔ISO7340芯片替代现有技术电路中光耦隔离方案,ISO7740芯片可提供一次二次侧3000VRMS耐压,DRV8803芯片的输入空段端口和ISO7340芯片输入/输出端口皆直接兼容TTL/CMOS和LVTTL/LVCMOS电平,可由单片机系统可直接驱动控制,修改后电路可简化了光耦驱动部分电路。采用24转9V电源模块配合LDO(是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以达到稳定供电和简化供电回路供电的目的。输出驱动部分采用TI四通道集成N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LC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输出驱动电路和隔离电路,所述信号经隔离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为所述输出驱动电路和隔离电路提供电源,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压转换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经所述稳压电路后输出,所述输出驱动电路包括四通道集成NMOS管DRV8803芯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LC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输出驱动电路和隔离电路,所述信号经隔离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为所述输出驱动电路和隔离电路提供电源,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压转换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经所述稳压电路后输出,所述输出驱动电路包括四通道集成NMOS管DRV8803芯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LC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驱动电路,还包括稳压二极管和电容C137,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连接节点COMO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DRV8803芯片的电源端VM连接,所述电容C137的一端与DRV8803芯片的电源端VM连接,所述电容C137的另一端与连接节点COMO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LC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137的电容值为1μF。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PLC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电压转换芯片、电容C119和电容C124,所述电容C119串联在电压转换芯片的两个输入端之间,所述电容C124串联在电压转换芯片的两个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晏昆孙越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