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抗横倾系统及具有其的船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5741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抗横倾系统及具有其的船舶,船舶抗横倾系统包括两个抗横倾舱,通过抗横倾泵连接并分设在船体两侧;空气管,穿设在抗横倾舱侧壁上,空气管末端向上弯曲;液位开关,设置在抗横倾舱侧壁上,液位开关的水平位置低于空气管末端的水平位置;浮球装置,位于抗横倾舱中并与空气管下端连通,包括筒体、活动设置于筒体中的浮体及设置在筒体上端的限位座,筒体下端设置有限位板,当浮体上升时,浮体抵顶在限位座上并阻断海水经筒体流入空气管。本系统利用浮球装置在空气管中容置一部分的海水,从而提高了抗横倾舱的提高海水储存能力,使得船舶利用船舶抗横倾系统实现抗横倾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舶抗横倾系统及具有其的船舶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尤其是涉及一种船舶抗横倾系统及具有其的船舶。
技术介绍
起重工程船作业时,起重机在一定半径范围内吊重会对船舶产生横倾力矩,导致船舶横倾。为避免船舶倾覆,一般在船舶配置抗横倾水系统,通过调拨位于左右舷的抗横倾舱内的海水,来抵消吊重引起的船舶横倾力矩。目前,船舶的抗横倾水系统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一、现有的抗横倾舱中,空气管直接从抗横倾舱侧壁顶部引出。由于空气管需要向上透气,空气管末端因而向上倾斜一定角度。再加上船体结构开孔的限制及焊接施工空间的限制等因素,空气管在侧壁上的实际位置较低,抗横倾舱的实际储存高度较低,降低了抗横倾舱的实际储存能力。二、抗横倾泵的排量一般需根据吊重作业相应时间的调拨水量来确定,如单位时间中需要调拨的水量较大,抗横倾泵的排量自然也要相应增大。而大型起重工程船具有较高的起重能力,抗横倾泵的排量往往也较大,配套的抗横倾管路通径自然也较大。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对于能用船内泵或岸泵通过注入总管灌装的所有舱柜,每一个舱柜的空气管的总横截面积应比各自注入管的有效截面积至少大25%。因此,大型起重船的抗横倾舱的空气管具有较大的尺寸,占用面积较大,不利于起重设备的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抗横倾系统及具有其的船舶,其能提高海水储存能力,并提高甲板作业面积。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舶抗横倾系统,包括两个抗横倾舱,通过抗横倾泵连接并分设在船体两侧;空气管,穿设在抗横倾舱侧壁上,空气管末端向上弯曲;液位开关,设置在抗横倾舱侧壁上,液位开关的水平位置低于空气管末端的水平位置;浮球装置,位于抗横倾舱中并与空气管下端连通,包括筒体、活动设置于筒体中的浮体及设置在筒体上端的限位座,筒体下端设置有限位板,当浮体上升时,浮体抵顶在限位座上并阻断海水经筒体流入空气管。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船舶抗横倾系统,所述浮球装置还包括连接管,连接管上端与空气管下端连通,下端与限位座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船舶抗横倾系统,所述空气管从抗横倾舱侧壁延伸至船体的甲板边缘。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船舶抗横倾系统,所述浮体为球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船舶抗横倾系统,所述限位座包括插设在筒体内部的圆筒限位部,圆筒限位部下端为一斜面,所述斜面从外向内向上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船舶抗横倾系统,所述空气管通过穿舱套管穿设在抗横倾舱侧壁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船舶抗横倾系统,所述连接管下端设置有第一法兰,限位座包括安装部,筒体上端设置有第二法兰,第一法兰、安装部和第二法兰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并通过螺栓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船舶,包括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船舶抗横倾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船舶抗横倾系统通过两个抗横倾舱、空气管、液位开关及浮球装置,实现海水的调拨以抗横倾。同时,利用浮球装置在空气管中容置一部分的海水,从而提高了抗横倾舱的提高海水储存能力。船舶,尤其是起重工程船,利用船舶抗横倾系统实现抗横倾的功能,以满足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的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船舶抗横倾系统,包括两个抗横倾舱100、空气管300、液位开关400及浮球装置500。其中,参照图1,两个抗横倾舱100通过抗横倾泵连接并分设在船体200两侧。优选的,两个抗横倾舱100分别位于左、右舷处。两个抗横倾舱100通过抗横倾泵相互调拨海水,以平衡船舶。参照图2,空气管300穿设在抗横倾舱100侧壁上。优选的,所述空气管300通过穿舱套管310穿设在抗横倾舱100侧壁上。并且,空气管300末端向上弯曲,此时的“向上”是指船舶正常航行时朝向空中的方向。空气管300末端是指位于抗横倾舱100内部的空气管300末端。并且,空气管300末端贴近抗横倾舱100的顶部。参照图2,液位开关400设置在抗横倾舱100侧壁上。液位开关400的水平位置低于空气管300末端的水平位置。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液位开关400感应的精确度,应保证液位开关400低于空气管300末端的同时,确保液位开关400的水平位置应尽量贴近空气管300末端的水平位置,以保证抗横倾舱100整体的储水能力。参照图3,浮球装置500位于抗横倾舱100中并与空气管300下端连通。浮球装置500包括筒体510、活动设置于筒体510中的浮体520、设置在筒体510上端的限位座530及连接管550。本实施例中,连接管550上端与空气管300下端连通,连接管550下端与限位座530连接,筒体510下端设置有限位板540。所述限位座530包括插设在筒体510内部的圆筒限位部531,圆筒限位部531下端为一斜面532,所述斜面532从外向内向上延伸,此处的“从外向内”中的“外”指贴近筒体510内壁一侧,“内”指远离筒体510内壁一侧。所述浮体520为球体。参照图3,所述连接管550下端设置有第一法兰560,限位座530包括安装部533,筒体510上端设置有第二法兰570,第一法兰560、安装部533和第二法兰570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并通过螺栓连接。此处的“上”的方向是指船舶正常航行时朝向空中的方向,“下”则为与“上”相反的方向。当浮体520因受到浮力上升时,浮体520抵顶在限位座530上并阻断海水经筒体510流入空气管300。本实施例中,浮体520为球体,浮体520与斜面532相互契合,阻断筒体510和连接管550之间海水的连通。但应注意的是,浮体520的形状不仅为球形,还可以是其余形状,圆筒限位部531下端也不一定为斜面,只要两者可以相互契合即可。但由于浮体520漂浮在海水上,因而容易翻滚,浮体520采用球体是较为优选的一种方式。参照图2,所述空气管300从抗横倾舱100侧壁延伸至船体200的甲板210边缘。若仍是从抗横倾舱100上端穿入空气管道,空气管道位于抗横倾舱100外的一段必须存在于甲板210上,且位置难以控制。因此,空气管300从抗横倾舱100侧壁延伸,将空气管300引至船体200的甲板210边缘,从而提高了甲板2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抗横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个抗横倾舱(100),通过抗横倾泵连接并分设在船体(200)两侧;/n空气管(300),穿设在抗横倾舱(100)侧壁上,空气管(300)末端向上弯曲;/n液位开关(400),设置在抗横倾舱(100)侧壁上,液位开关(400)的水平位置低于空气管(300)末端的水平位置;/n浮球装置(500),位于抗横倾舱(100)中并与空气管(300)下端连通,包括筒体(510)、活动设置于筒体(510)中的浮体(520)及设置在筒体(510)上端的限位座(530),筒体(510)下端设置有限位板(540),当浮体(520)上升时,浮体(520)抵顶在限位座(530)上并阻断海水经筒体(510)流入空气管(3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抗横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抗横倾舱(100),通过抗横倾泵连接并分设在船体(200)两侧;
空气管(300),穿设在抗横倾舱(100)侧壁上,空气管(300)末端向上弯曲;
液位开关(400),设置在抗横倾舱(100)侧壁上,液位开关(400)的水平位置低于空气管(300)末端的水平位置;
浮球装置(500),位于抗横倾舱(100)中并与空气管(300)下端连通,包括筒体(510)、活动设置于筒体(510)中的浮体(520)及设置在筒体(510)上端的限位座(530),筒体(510)下端设置有限位板(540),当浮体(520)上升时,浮体(520)抵顶在限位座(530)上并阻断海水经筒体(510)流入空气管(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抗横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装置(500)还包括连接管(550),连接管(550)上端与空气管(300)下端连通,下端与限位座(53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抗横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四发金国亮王永东刘齐辉甄义省仲维华程旭东徐大闩金晔林雄陈耀金管春雨李康康王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