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辅助稳定装置的船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57414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船舶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辅助稳定装置的船舶。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船体,船体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腰圆形外壳,腰圆形外壳包括本体,本体下侧边沿上设有下管形部,下管形部前端上开设有减摇鳍缺口,下管形部内壁上开设有下滑槽,下滑槽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直线滑槽和第一螺旋滑槽;第一螺旋滑槽和第一直线滑槽相邻的一端重合;下管形部内设有减摇鳍推杆,减摇鳍推杆通过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下滑槽上,减摇鳍推杆上连有位于下管形部内的第一定位套;减摇鳍推杆上设有减摇鳍;腰圆形外壳内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件与第一定位套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有效提高船舶的稳定性。

A ship with auxiliary stabiliz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辅助稳定装置的船舶
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设备
,涉及一种具有辅助稳定装置的船舶。
技术介绍
海洋工程船是为离岸作业工程提供服务的一系列船舶的统称。海洋工程船包括半潜式船舶、平台供应船舶等类型,以平台供应船舶为例,平台供应船舶的上建通常建于船舶首部,船舶中部和尾部为平台。当平台供应船舶载重拖运过程中,遇到恶劣天气时,风浪易引起船体左右摇晃,由于平台供应船舶上的载重巨大,船体的左右摇晃导致船舶重心不稳,剧烈的摇晃甚至造成平台供应船舶侧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辅助稳定装置的船舶,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船舶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辅助稳定装置的船舶,包括船体,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船体左右侧壁上的腰圆形外壳,每个所述腰圆形外壳均包括前后方向固设在船体侧壁上的本体;下管形部,所述下管形部固设在本体下侧边沿上,所述下管形部前端上开设有长条形的减摇鳍缺口;所述下管形部内壁上开设有下滑槽,所述下滑槽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长条形的第一直线滑槽和螺旋形的第一螺旋滑槽;所述第一直线滑槽平行于下管形部轴线,所述第一螺旋滑槽环绕下管形部轴线;所述第一螺旋滑槽和第一直线滑槽相邻的一端重合;减摇鳍推杆,所述减摇鳍推杆设置在下管形部内且通过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下滑槽上;所述减摇鳍推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定位套,所述第一定位套滑动设置在下管形部内;所述减摇鳍推杆上固设有减摇鳍;所述腰圆形外壳内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驱动件前后运动方向平行于减摇鳍推杆轴线,所述驱动件与第一定位套传动连接;减摇鳍推杆伸出和缩进下管形部时,所述减摇鳍伸出和缩进减摇鳍缺口。在上述的一种具有辅助稳定装置的船舶中,所述第一定位套内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定位槽,所述减摇鳍推杆上固设有第一环形定位块,所述第一环形定位块滑动设置在第一环形定位槽上。在上述的一种具有辅助稳定装置的船舶中,所述下管形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直线滑槽,所述第二直线滑槽位于第一螺旋滑槽与下管形部前端之间,所述第二直线滑槽平行于第一直线滑槽,第二直线滑槽与第一直线滑槽错开;所述第二直线滑槽与第一螺旋滑槽相邻的端部重合。在上述的一种具有辅助稳定装置的船舶中,所述腰圆形外壳还包括固设在本体上侧边沿的上管形部,所述上管形部内壁上开设有上滑槽,所述上滑槽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三直线滑槽和螺旋形的第二螺旋滑槽;所述第三直线滑槽平行于上管形部轴线,所述第二螺旋滑槽环绕上管形部轴线;所述第二螺旋滑槽和第三直线滑槽相邻的一端重合;所述上管形部内设置有防水挡板推杆,所述防水挡板推杆通过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上滑槽上;所述防水挡板推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定位套,所述第二定位套滑动设置在上管形部内;所述第二定位套与驱动件传动连接。在上述的一种具有辅助稳定装置的船舶中,所述第二定位套内壁上开设有第二环形定位槽,所述防水挡板推杆上固设有第二环形定位块,所述第二环形定位块滑动设置在第二环形定位槽上。在上述的一种具有辅助稳定装置的船舶中,所述第一直线滑位于第三直线滑槽正下方,所述第一直线滑槽与第一螺旋滑槽的重合处位于第三直线滑槽与第二螺旋滑槽的重合处正下方。在上述的一种具有辅助稳定装置的船舶中,所述第一螺旋滑槽和第二螺旋滑槽的螺距相同,所述第一螺旋滑槽长度小于第二螺旋滑槽长度。在上述的一种具有辅助稳定装置的船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本体上的正反转电机,驱动件包括与正反转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的丝杆以及螺纹连接在丝杆上的滑套;所述丝杆轴线与减摇鳍推杆和防水挡板推杆的轴线互相平行;所述滑套各通过一杆分别与第一定位套和第二定位套固连。在上述的一种具有辅助稳定装置的船舶中,所述防水挡板上水平贯通开设有横向通槽,所述防水挡板上竖直贯通开设有两个竖向通槽,并且两个所述竖向通槽分别位于防水挡板相对两侧边沿的附近。在上述的一种具有辅助稳定装置的船舶中,所述防水挡板具有倒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船舶具有以下优点:1、驱动件驱动第一定位套向前滑动,第一定位套带动减摇鳍推杆,减摇鳍推杆带动第一滑块在下滑槽上滑动,使第一滑块从第一直线滑槽滑动至第一螺旋滑槽上。第一滑块在第一直线滑槽上滑动时,减摇鳍推杆与减摇鳍同步向前运动;第一滑块从第一直线滑槽滑动至第一螺旋滑槽后,减摇鳍推杆与减摇鳍同步向前运动时还同时发生转动,并且减摇鳍向船体外侧发生转动。因此,减摇鳍伸出减摇鳍缺口外,减摇鳍远离船体并且与船体之间形成一定夹角。当船体左右两侧的减摇鳍打开后,有效提高船体航行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船体的摇晃幅度。2、当第一滑块在第一螺旋滑槽上滑动时,减摇鳍推杆和减摇鳍同步转动的角度与第一滑块在第一螺旋滑槽上滑动的距离成正比。即第一滑块在第一螺旋滑槽上滑动的距离越长,减摇鳍推杆和减摇鳍同步转动的角度越大。因此调节第一滑块在第一螺旋滑槽上滑动的距离,使本船舶在不同的航速、风浪等环境下及时调节减摇鳍与船体之间形成的夹角,从而有效提高船舶的稳定性。3、第一滑块从第一螺旋滑槽滑动至第二直线滑槽上,减摇鳍推杆与减摇鳍停止转动,减摇鳍与船体之间形成的夹角达到最大。随着第一滑块在第二直线滑槽上滑动,减摇鳍与船体之间形成的夹角保持不变,并且减摇鳍推杆与减摇鳍同步向前运动,即减摇鳍在船体上的位置可以前后移动。当减摇鳍移动到船体首部附近时,减摇鳍获得的升力促使船舶首部提升、浸水深度减小,从而减小船舶受到的总阻力。4、当减摇鳍缩进减摇鳍缺口内时,第二滑块在驱动件作用下位于第三直线滑槽上,此时防水挡板位于防水挡板推杆下侧,并且防水挡板收纳于腰圆形外壳内。该结构将有助于同时收纳减摇鳍以及防水挡板,减小减摇鳍和防水挡板所占面积。启闭驱动机构时,驱动件经第二定位套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三直线滑槽上滑动,使防水挡板推杆和防水挡板同步向前运动,防水挡板逐渐伸出腰圆形外壳外。当第二滑块从第三直线滑槽滑动至第二螺旋滑槽上后,防水挡板伸出腰圆形外壳外。防水挡板推杆向前运动同时由第二滑块带动还作转动,防水挡板推杆带动防水挡板向上转动,从而使防水挡板伸至船体上方,避免水飞溅至船体内,保护本船舶中的上建和设备。驱动件经第二定位套带动第二滑块运动的同时,驱动件也经第一定位套带动第一滑块在下滑槽上滑动,使减摇鳍推杆和防水挡板推杆同步向前运动,即减摇鳍和防水挡板同步伸出腰圆形外壳外。在防水挡板伸至船体上方时,船体左右两侧壁上的减摇鳍也打开,提高船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减摇鳍伸出腰圆形外壳外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减摇鳍缩进腰圆形外壳内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C-C处的结构剖视图。图6是图4中D-D处的结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上滑槽和下滑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腰圆形外壳;2、本体;3、下管形部;31、第一开口;32、减摇鳍缺口;33、第一直线滑槽;34、第一螺旋滑槽;35、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辅助稳定装置的船舶,包括船体(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两个分别设置在船体(8)左右侧壁上的腰圆形外壳(1),每个所述腰圆形外壳(1)均包括前后方向固设在船体(8)侧壁上的本体(2);/n下管形部(3),所述下管形部(3)固设在本体(2)下侧边沿上,所述下管形部(3)前端上开设有长条形的减摇鳍缺口(32);所述下管形部(3)内壁上开设有下滑槽,所述下滑槽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长条形的第一直线滑槽(33)和螺旋形的第一螺旋滑槽(34);所述第一直线滑槽(33)平行于下管形部(3)轴线,所述第一螺旋滑槽(34)环绕下管形部(3)轴线;所述第一螺旋滑槽(34)和第一直线滑槽(33)相邻的一端重合;/n减摇鳍推杆(4),所述减摇鳍推杆(4)设置在下管形部(3)内且通过第一滑块(42)滑动设置在下滑槽上;所述减摇鳍推杆(4)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定位套(44),所述第一定位套(44)滑动设置在下管形部(3)内;所述减摇鳍推杆(4)上固设有减摇鳍(41);所述腰圆形外壳(1)内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驱动件前后运动方向平行于减摇鳍推杆(4)轴线,所述驱动件与第一定位套(44)传动连接;减摇鳍推杆(4)伸出和缩进下管形部(3)时,所述减摇鳍(41)伸出和缩进减摇鳍缺口(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辅助稳定装置的船舶,包括船体(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分别设置在船体(8)左右侧壁上的腰圆形外壳(1),每个所述腰圆形外壳(1)均包括前后方向固设在船体(8)侧壁上的本体(2);
下管形部(3),所述下管形部(3)固设在本体(2)下侧边沿上,所述下管形部(3)前端上开设有长条形的减摇鳍缺口(32);所述下管形部(3)内壁上开设有下滑槽,所述下滑槽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长条形的第一直线滑槽(33)和螺旋形的第一螺旋滑槽(34);所述第一直线滑槽(33)平行于下管形部(3)轴线,所述第一螺旋滑槽(34)环绕下管形部(3)轴线;所述第一螺旋滑槽(34)和第一直线滑槽(33)相邻的一端重合;
减摇鳍推杆(4),所述减摇鳍推杆(4)设置在下管形部(3)内且通过第一滑块(42)滑动设置在下滑槽上;所述减摇鳍推杆(4)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定位套(44),所述第一定位套(44)滑动设置在下管形部(3)内;所述减摇鳍推杆(4)上固设有减摇鳍(41);所述腰圆形外壳(1)内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驱动件前后运动方向平行于减摇鳍推杆(4)轴线,所述驱动件与第一定位套(44)传动连接;减摇鳍推杆(4)伸出和缩进下管形部(3)时,所述减摇鳍(41)伸出和缩进减摇鳍缺口(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辅助稳定装置的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形部(3)内壁上开设有第二直线滑槽(35),所述第二直线滑槽(35)位于第一螺旋滑槽(34)与下管形部(3)前端之间,所述第二直线滑槽(35)平行于第一直线滑槽(33),第二直线滑槽(35)与第一直线滑槽(33)错开;所述第二直线滑槽(35)与第一螺旋滑槽(34)相邻的端部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辅助稳定装置的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圆形外壳(1)还包括固设在本体(2)上侧边沿的上管形部(6),所述上管形部(6)内壁上开设有上滑槽,所述上滑槽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三直线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宋黄雍周建瑜谢永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