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光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392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反光镜包括:设置于车体(101)的侧部的反光镜外壳(2);收纳于反光镜外壳(2)内并拍摄车体(101)的后方的摄像头单元(30);减少射入摄像头单元(30)的光量的截止滤光片(9);以及设置于截止滤光片(9)的摄像头单元(30)侧的背面(9a)并能加热截止滤光片(9)的加热器(17),摄像头单元(30)配置成中心轴(31p、32p)与截止滤光片(9)的表面方向相交,摄像头单元(30)与加热器(17)相邻配置。

Refl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反光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光镜。本申请基于2017年5月23日向日本提出的专利申请2017-101684号以及2017年9月13日向日本提出的专利申请2017-175908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处援引其内容。
技术介绍
在车辆的车体的侧部设置有反光镜,驾驶员能从驾驶座观察车体的侧后方。然而,近年来,提出了一种设置摄像头并且将显示由该摄像头拍摄到的视频的监视器设置于车厢内来代替反光镜的技术。由此,在朝车体的前进方向的后方形成有开口部的反光镜外壳内,收纳有摄像头。在开口部设置有半反射镜使得对该开口部进行密封。通过这样构成,与反光镜同样驾驶员能利用监视器确认车体的侧后方。并且,通过去除从车体突出的反光镜,从而能减小车体的空气阻力,避免在停车场或较窄的胡同等碰到反光镜。然而,在半反光镜上附着有水滴、起雾时视野变窄,摄像头的拍摄部分变窄。因此,提出了一种在反光镜外壳内设置加热器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由此,通过对反光镜外壳内加热,从而能使附着半反射镜的水滴蒸发,去除雾气。此外,还能防止摄像头的透镜起雾。此外,在车辆的车体的侧部设置有反光镜,驾驶员能从驾驶座观察车体的侧后方。然而,近年来,提出了一种设置摄像头并且将显示由该摄像头拍摄到的视频的监视器设置于车厢内来代替反光镜的技术。例如,存在在设置于车体的侧部的外壳主体(外盖)内设置1个摄像头。摄像头朝前进方向的后方配置透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通过这样构成,与反光镜同样驾驶员能利用监视器确认车体的侧后方。并且,能将外壳主体设定为能收纳摄像头左右的大小。由此,通过去除从车体突出的反光镜,从而能减小车体的空气阻力,避免在停车场或较窄的胡同等碰到反光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平6-93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7-1165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需要对反光镜外壳内整体加热,因此可能需要大容量的加热器。此外,若为了提高夜间的可视性而使用高灵敏度的摄像头,则在逆光等时拍摄可能会变得泛白模糊等不清晰。此外,只设置1个摄像头,因此难以放大或缩小拍摄范围等调整视角。并且,在1个摄像头上必须并用拍摄和用于检测障碍物或检测摄像头透镜的污垢等的控制,控制可能变得复杂。此外,若为了提高夜间的可视性而使用高灵敏度的摄像头,则在逆光等时拍摄可能会变得泛白模糊等不清晰。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减小加热器的容量,防止反光镜的视野变窄,并且能防止摄像头的透镜起雾的反光镜。此外,提供一种即使在使摄像头高灵敏度的情况下,仍能抑制在逆光时等拍摄不清晰的反光镜。并且,提供一种能容易地进行视角调整或拍摄图像的清晰度检测的反光镜。此外,提供一种即使在使摄像头高灵敏度的情况下,仍能抑制在逆光时等拍摄不清晰的反光镜。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反光镜包括:反光镜外壳,该反光镜外壳设置于车体的侧部;摄像头单元,该摄像头单元收纳于所述反光镜外壳内并拍摄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的后方;截止滤光片,该截止滤光片减少射入所述摄像头单元的光量;以及加热器,该加热器设置于所述截止滤光片的所述摄像头单元侧的面并能加热所述截止滤光片,所述摄像头单元配置成中心轴与所述截止滤光片的表面方向相交,所述摄像头单元与所述加热器相邻配置。通过这样构成,能仅使截止滤光片和摄像头单元的需要部位加热,而不对整个反光镜外壳内进行加热。因此,能防止截止滤光片的视野变窄或摄像头单元的透镜起雾的情况。此外,通过截止滤光片能减少射入摄像头单元的光量。因此,即使在使摄像头单元高灵敏度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在逆光时等拍摄变得不清晰的情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反光镜中,所述摄像头单元与所述加热器之间的距离L设定成满足1mm≦L≦10mm。通过这样构成,能利用加热器高效地对摄像头单元进行加热。此外,能防止由于加热器(截止滤光片)与摄像头单元间过窄,例如附着于上述加热器与摄像头单元之间的水滴的表面张力,导致该水滴停在该位置的情况。因此,能可靠地防止摄像头单元的视野变差的情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反光镜中,所述距离L设定成满足2mm≦L≦5mm。由此,通过将加热器与摄像头单元之间的距离适当地管理在较窄的范围内,从而能利用加热器高效地加热摄像头单元。此外,能可靠地防止附着在加热器与摄像头单元之间的水滴停在该位置。根据实施方式4,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反光镜中,所述截止滤光片由半反射镜、电致变色滤光片、偏光板、ND滤光片和低反射处理玻璃中的至少1个构成。通过这样构成,能通过截止滤光片可靠地减少射入摄像头单元的光量。此外,经由截止滤光片,能可靠地利用摄像头单元拍摄车体的侧后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4中任一个方式的反光镜中,在所述截止滤光片的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的后方侧的面上,实施亲水性处理。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例如水滴附着于截止滤光片的情况下,也能防止成为该水滴快速浸润扩散,水滴一直附着于截止滤光片的状态。因此,能防止截止滤光片的视野变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6,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4中任一个方式的反光镜中,在所述截止滤光片的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的后方侧的面上,实施拒水性处理。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例如水滴附着于截止滤光片的情况下,也能将该水滴弹开,防止成为水滴一直附着于截止滤光片的状态。因此,能防止截止滤光片的视野变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7,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6中任一个方式的反光镜中,在所述反光镜外壳朝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的后方形成有开口部,包括框体,该框体嵌入所述反光镜外壳的所述开口部的周边,并且嵌入有所述截止滤光片,通过所述截止滤光片及所述框体来将所述开口部密封。通过这样构成,能可靠地将截止滤光片固定于反光镜外壳。此外,能抑制水滴或尘埃侵入到反光镜外壳内。根据实施方式8,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7的反光镜中,在所述反光镜外壳与所述框体之间的所述框体的整个周边形成槽部。这里,附着于外壳主体的表面的水滴由于车辆行驶时的行驶风而从前进方向的前方朝前进方向的后方移动。此时,由于槽部,导致水滴从前进方向的前方朝前进方向的后方的移动被阻碍。而且,水滴沿着槽部向下方移动。因此,能防止附着于反光镜外壳的表面的水滴经由框体向截止滤光片回流。由此,能更可靠地防止截止滤光片的视野变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9,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8中任一个方式的反光镜中,所述摄像头单元至少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这两个摄像头,该第一摄像头对包含所述车体的一部分的所述前进方向的后方进行拍摄,该第二摄像头对包含比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拍摄范围更靠所述车体的车宽方向外侧的范围进行拍摄。由此,设置2个以上的摄像头,从而能通过切换所使用的摄像头来容易地变更拍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光镜,其特征在于,包括:/n反光镜外壳,该反光镜外壳设置于车体的侧部;/n摄像头单元,该摄像头单元收纳于所述反光镜外壳并拍摄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的后方;/n截止滤光片,该截止滤光片减少射入所述摄像头单元的光量;以及/n加热器,该加热器设置于所述截止滤光片的所述摄像头单元侧的面并能加热所述截止滤光片,/n所述摄像头单元配置成中心轴与所述截止滤光片的表面方向相交,/n所述摄像头单元与所述加热器相邻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523 JP 2017-101684;20170913 JP 2017-1759081.一种反光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光镜外壳,该反光镜外壳设置于车体的侧部;
摄像头单元,该摄像头单元收纳于所述反光镜外壳并拍摄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的后方;
截止滤光片,该截止滤光片减少射入所述摄像头单元的光量;以及
加热器,该加热器设置于所述截止滤光片的所述摄像头单元侧的面并能加热所述截止滤光片,
所述摄像头单元配置成中心轴与所述截止滤光片的表面方向相交,
所述摄像头单元与所述加热器相邻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头单元与所述加热器之间的距离L设定成满足1mm≦L≦1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光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距离L设定成满足2mm≦L≦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截止滤光片由半反射镜、电致变色滤光片、偏光板、ND滤光片和低反射处理玻璃中的至少1个构成。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光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截止滤光片的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的后方侧的面实施亲水性处理。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光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截止滤光片的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的后方侧的面实施拒水性处理。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光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反光镜外壳朝所述车体的前进方向的后方形成有开口部,
包括框体,该框体嵌入所述反光镜外壳的所述开口部的周边,并且嵌入有所述截止滤光片,
通过所述截止滤光片及所述框体来将所述开口部密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子嘉孝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美姿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