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1543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主体,具有底表面和顶表面以及多个壁,底表面和顶表面在一个方向上彼此背对,多个壁分别将主体的底表面连接到顶表面;凹部,分别形成在主体的多个壁中的主体的彼此背对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二者中,并且延伸直到主体的底表面;线圈部,埋设在主体中,并且包括暴露于凹部的内壁和下凸缘表面的第一引出部和第二引出部;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包括设置在凹部中的连接部以及设置在主体的底表面上的延伸部,并且连接到线圈部;屏蔽层,包括设置在主体的顶表面上的盖部以及分别设置在主体的多个壁上的侧壁部;以及绝缘层,设置在主体与屏蔽层之间并且延伸到凹部的下凸缘表面和内壁上,以覆盖连接部。

Coil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组件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7月10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8-0080217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被全部包含于此。
本公开涉及一种线圈组件。
技术介绍
电感器(一种线圈组件)是与电阻器和电容器一起用在电子装置中的代表性无源电子组件。由于电子装置被设计为具有较高性能并且尺寸减小,因此用在电子装置中的电子组件数量增多并且尺寸减小。因此,对去除电子组件中造成噪声的因素(诸如电磁干扰(EMI))的需求已逐渐提高。目前使用的EMI屏蔽技术是:在将电子组件安装在基板上之后,用屏蔽罩包封电子组件和基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漏磁通的线圈组件。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在减小漏磁通的同时具有减小的尺寸和厚度的线圈组件。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包括:主体,具有底表面和顶表面以及多个壁,所述底表面和所述顶表面在一个方向上彼此背对,所述多个壁分别将所述主体的所述底表面连接到所述顶表面;凹部,分别形成在所述主体的所述多个壁中的所述主体的彼此背对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二者中,并且延伸直到所述主体的所述底表面;线圈部,埋设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包括暴露于所述凹部的内壁和下凸缘表面的第一引出部和第二引出部;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包括设置在所述凹部中的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底表面上的延伸部,并且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连接到所述线圈部;屏蔽层,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顶表面上的盖部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多个壁上的侧壁部;以及绝缘层,设置在所述主体与所述屏蔽层之间并且延伸到所述凹部的下凸缘表面和内壁上,以覆盖所述连接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包括:主体,包括磁性金属粉末;线圈部,包括引出部并且埋设在所述主体中;凹部,形成在所述主体的下表面与所述主体的侧表面之间的边缘部分上并且包括内壁和下凸缘表面,所述凹部沿着所述主体的侧表面延伸到所述引出部,并且使所述引出部暴露于所述凹部的内壁和下凸缘表面;外电极,形成在所述凹部上和所述主体的下表面上,并且连接到所述线圈部;屏蔽层,设置在所述主体的除了所述主体的下表面、所述凹部的内壁以及所述凹部的下凸缘表面之外的表面上;以及绝缘层,设置在所述主体与所述屏蔽层之间,其中,所述外电极沿着所述凹部的内壁和所述凹部的下凸缘表面形成,以与所述凹部相对应,并且其中,所述绝缘层形成为延伸到所述外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上。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以上和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被更加清楚地理解,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图1中示出的一些元件被省略的线圈组件的示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从底部观察的一些元件被省略的线圈组件的示图;图4是沿图1中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图5是沿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线圈部的分解示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图7中示出的一些元件被省略的线圈组件的示图;图9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示意图;图10是示出图9中示出的一些元件被省略的线圈组件的示图;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从底部观察的一些元件被省略的线圈组件的示图;图12是沿图9中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与沿图1中的线I-I'截取的截面相对应的截面图;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与沿图1中的线I-I'截取的截面相对应的截面图;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与沿图1中的线I-I'截取的截面相对应的截面图;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中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与沿图1中的线I-I'截取的截面相对应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如下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示例性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本公开。除非另外指出,否则单数形式包括复数形式。说明书的术语“包含”、“包括”和“被构造为”等用于指示存在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元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而不排除组合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元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另外,术语“设置在……上”、“位于……上”等可指示元件位于物体上或物体下,而不一定意味着元件参照重力方向位于物体上。术语“连接到”、“结合到”等不仅可表示元件彼此直接且物理接触,而且还可包括其它元件介于该元件之间使得该元件还与其它元件接触的构造。附图中示出的元件的尺寸和厚度作为便于描述的示例,而本公开中的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在附图中,L方向是第一方向或者长度方向,W方向是第二方向或者宽度方向,T方向是第三方向或者厚度方向。在参照附图描述的本说明书中,相同的元件或者彼此相对应的元件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描述,并且将不重复描述重复的描述。在电子装置中,可使用各种类型的电子组件,并且各种类型的线圈组件可用在电子组件之间以去除噪声或用于其它目的。换句话说,在电子装置中,线圈组件可用作功率电感器、高频电感器、普通磁珠、高频磁珠、共模滤波器等。第一实施例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图1中示出的一些元件被省略的线圈组件的示图,更具体地,是示出图1中的没有绝缘层、屏蔽层和覆盖层的线圈组件。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从底部观察的一些元件被省略的线圈组件的示图,更具体地,示出了没有外电极、绝缘层、屏蔽层和覆盖层的线圈组件。图4是沿图1中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图5是沿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线圈部的分解示图;参照图1至图6,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1000可包括主体100、内绝缘层IL、凹部R1和R2、线圈部200、外电极300和400、屏蔽层500以及绝缘层600,并且还可包括覆盖层。主体100可形成线圈组件1000的外观,并且可埋设线圈部200。主体100可具有六面体形状。参照图1至图2,主体100可包括在长度方向L上彼此背对的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在宽度方向W上彼此背对的第三表面103和第四表面104、在厚度方向T上彼此背对的第五表面105(顶表面)和第六表面106(底表面)。主体100的第一表面101、第二表面102、第三表面103和第四表面104可以是主体100的连接主体100的第五表面105与第六表面106的壁。在以下描述中,“主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二者”可指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并且“主体的侧表面二者”可指主体的第三表面103和第四表面104。作为示例,主体100可被构造成使得其上形成有外电极300和40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组件,包括:/n主体,具有底表面和顶表面以及多个壁,所述底表面和所述顶表面在一个方向上彼此背对,所述多个壁分别将所述主体的所述底表面连接到所述顶表面;/n凹部,分别形成在所述主体的所述多个壁中的所述主体的彼此背对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二者中,并且延伸直到所述主体的所述底表面,其中,所述凹部包括内壁和下凸缘表面;/n线圈部,埋设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包括暴露于所述凹部的内壁和下凸缘表面的第一引出部和第二引出部;/n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包括设置在所述凹部中的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底表面上的延伸部,并且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连接到所述线圈部;/n屏蔽层,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顶表面上的盖部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多个壁上的侧壁部;以及/n绝缘层,设置在所述主体与所述屏蔽层之间并且延伸到所述凹部的所述下凸缘表面和所述内壁上,以覆盖所述连接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10 KR 10-2018-00802171.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主体,具有底表面和顶表面以及多个壁,所述底表面和所述顶表面在一个方向上彼此背对,所述多个壁分别将所述主体的所述底表面连接到所述顶表面;
凹部,分别形成在所述主体的所述多个壁中的所述主体的彼此背对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二者中,并且延伸直到所述主体的所述底表面,其中,所述凹部包括内壁和下凸缘表面;
线圈部,埋设在所述主体中,并且包括暴露于所述凹部的内壁和下凸缘表面的第一引出部和第二引出部;
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包括设置在所述凹部中的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底表面上的延伸部,并且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连接到所述线圈部;
屏蔽层,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顶表面上的盖部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多个壁上的侧壁部;以及
绝缘层,设置在所述主体与所述屏蔽层之间并且延伸到所述凹部的所述下凸缘表面和所述内壁上,以覆盖所述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延伸部沿着所述凹部的所述下凸缘表面、所述凹部的内壁以及所述主体的所述底表面以一体化的形式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凹部延伸直到所述主体的两个侧表面,所述两个侧表面连接所述主体的所述多个壁中的所述主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二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分别暴露所述主体的两个侧表面与所述凹部的所述内壁之间的边界以及所述主体的两个侧表面与所述主体的所述底表面之间的边界,并且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既不跨越所述凹部的所述内壁的整个宽度,也不跨越所述主体的所述底表面的整个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引出部和所述第二引出部的暴露于所述凹部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高于所述第一引出部和所述第二引出部的除了所述第一引出部和所述第二引出部的所述表面之外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
内绝缘层,埋设在所述主体中,以支撑所述线圈部,
其中,所述第一引出部和所述第二引出部设置在所述内绝缘层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彼此间隔开,所述内绝缘层的所述一个表面与所述主体的所述底表面相对,并且
其中,所述线圈部包括:
第一线圈图案,设置在所述内绝缘层的所述一个表面上,与所述第一引出部接触并且与所述第二引出部间隔开;
第二线圈图案,设置在所述内绝缘层的另一表面上,所述另一表面与所述内绝缘层的所述一个表面背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炳守赵泰衍车允美梁主欢梁正承朴鲁逸文炳喆崔泰畯林承模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