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扭转减震垫圈以及抗扭转减震垫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4587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扭转减震垫圈以及抗扭转减震垫圈组件,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减振垫圈容易产生变形,发生试验和行车安全事故的问题。该抗扭转减震垫圈包括减振垫圈本体以及设置于其上的定位结构;其中,减振垫圈本体包括减振部,定位结构处的刚度大于减振部的刚度,在抗扭转减振垫圈与其安装基体相连接时,定位结构能和其安装基体相适配至少能防止减振部发生扭转变形。该抗扭转减振垫圈组件包括安装机架以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抗扭转减振垫圈,抗扭转减振垫圈与安装机架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减振垫圈的减振部位产生扭转变形,提高试验和行车安全系数的抗扭转减振垫圈以及抗扭转减振垫圈组件。

Torsional shock washer and torsional shock washer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扭转减震垫圈以及抗扭转减震垫圈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空调配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抗扭转减震垫圈以及抗扭转减震垫圈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使用的日渐频繁,再加上未来电动汽车的普及,会有越来越多的汽车投入使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尤其是恶劣路况情况下,汽车空调的压缩机会跟随汽车一起颠簸,在汽车空调用压缩机总成的国标(GB/T22068-2018)中有明确要求,将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通过支架夹具安装到振动台上进行耐振动试验,国标要求的振动试验是模拟在车载时的加速寿命试验,汽车空调压缩机与振动台架一般采用刚性连接进行试验,是对压缩机的严峻考验,行业内为了保证可靠性,一般会用增加减振垫圈的安装方式,确保在减振垫圈安装下能满足耐振动试验。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减振垫圈(如图1所示)是双螺杆结构,在安装过程中,先拧紧一端的螺母后,另一端在拧紧过程中容易让一体的橡胶产生一定角度的扭转变形,安装后是的减振垫圈的橡胶受切向应力,在高强度的耐振动试验和车载安装使用中,此种受力会影响减振垫圈的寿命,使得橡胶断裂,导致汽车空调压缩机无法固定而产生剧烈晃动,空调系统制冷异常,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试验或行车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扭转减震垫圈以及抗扭转减震垫圈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减振垫圈在安装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容易发生试验和行车安全事故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扭转减振垫圈,包括减振垫圈本体以及设置于其上的定位结构;其中,所述减振垫圈本体包括减振部,所述定位结构处的刚度大于所述减振部的刚度,在所述抗扭转减振垫圈与其安装基体相连接时,所述定位结构能和其安装基体相适配且至少能防止所述减振部发生扭转变形。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垫圈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金属件,所述金属件与所述减振部固连,所述金属件上设置有所述定位结构。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金属件上的定位凸起或者定位凹槽。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或者,所述定位凹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起和所述定位凹槽均沿所述减振垫圈本体的周向方向均布。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减振部为橡胶材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扭转减振垫圈组件,包括安装机架以及本专利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抗扭转减振垫圈,所述抗扭转减振垫圈与所述安装机架相连接;其中,所述定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减振垫圈本体上的定位凸起,所述安装机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起的尺寸、数量和位置相适配的安装凹槽;或者,所述定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减振垫圈本体上的定位凹槽,所述安装机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凹槽的尺寸、数量和位置相适配的安装凸起。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抗扭转减振垫圈组件还包括安装螺母;所述减振垫圈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金属件,所述金属件与所述减振部固连,所述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金属件上;所述金属件包括固定部以及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减振部固连,所述连接部外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安装机架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安装通孔后所述安装螺母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能将所述减振垫圈本体与所述安装机架固连。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起的高度为S1,所述连接部的高度为L1,所述定位凸起和所述连接部的高度满足:0<S1≤L1;所述连接部的半径为r1,所述定位凸起的几何中心距所述金属件的几何中心的距离为T1,所述固定部的半径为R1,所述连接部、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固定部的尺寸满足:r1<T1<R1;所述安装凹槽深度为H2,所述安装机架的厚度为H1,所述安装凹槽和所述固定部的尺寸满足:0<H2≤H1;所述安装通孔的半径为r3,所述安装通孔中心距所述安装机架边缘的距离为R3,所述安装凹槽几何中心距所述安装通孔的中心的距离为T3,所述安装通孔、所述安装机架以及所述安装凹槽的尺寸满足:r3<T3<R3;所述安装螺母的最大外径为X,所述定位凸起沿所述减振垫圈本体轴向的尺寸为B1,在H1<S1时,所述安装螺母的最大外径满足:X<2T1-B1。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凸起的高度为H3,所述固定部的厚度为L2,所述安装凸起与所述固定部的尺寸满足:0<H3≤L2;所述安装通孔的半径为r4,所述安装通孔距所述安装机架边缘的距离为R4,所述安装凸起的几何中心距所述安装通孔中心的距离为T4,所述安装通孔、所述安装机架与所述安装凸起的尺寸满足:r4<T4<R4;所述定位凹槽的深度为S2,所述定位凹槽的尺寸满足:0<S2≤L2;所述连接部的半径为r2,所述定位凹槽几何中心距所述固定部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为T2,所述固定部的半径为R2,所述连接部、所述定位凹槽与所述固定部的尺寸满足:r2<T2<R2。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垫圈本体包括两个金属件,两个所述金属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减振部轴向上下端面上;至少一个所述金属件上设置有所述定位结构。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机架包括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两个所述金属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机架和所述第二机架相连接。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扭转减振垫圈,包括减振垫圈本体以及设置于其上的定位结构,所述减振垫圈本体包括减振部用于吸收部分颠簸路况下产生的振动,所述定位结构和其安装基体相适配,能将安装时产生在所述减振部的剪切力转移到所述定位结构处,由于所述定位结构处的刚度大于所述减振部的刚度,在防止减振部发生扭转变形的同时可以保证减振垫圈本体不会发生损坏变形,提高了试验和行车的安全系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减振垫圈安装方式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扭转减振垫圈组件第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扭转减振垫圈第一种实施方式局部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金属件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抗扭转减振垫圈俯视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的安装机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扭转减振垫圈组件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扭转减振垫圈第二种实施方式局部剖视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金属件示意图;图10为图8所示的抗扭转减振垫圈俯视示意图;图11为图7所示的安装机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减振垫圈本体;11、减振部;12、金属件;121、固定部;122、连接部;2、定位结构;21、定位凸起;22、定位凹槽;3、安装机架;31、安装凹槽;32、安装凸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扭转减振垫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垫圈本体以及设置于其上的定位结构;其中,/n所述减振垫圈本体包括减振部,所述定位结构处的刚度大于所述减振部的刚度,在所述抗扭转减振垫圈与其安装基体相连接时,所述定位结构能和其安装基体相适配且至少能防止所述减振部发生扭转变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扭转减振垫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垫圈本体以及设置于其上的定位结构;其中,
所述减振垫圈本体包括减振部,所述定位结构处的刚度大于所述减振部的刚度,在所述抗扭转减振垫圈与其安装基体相连接时,所述定位结构能和其安装基体相适配且至少能防止所述减振部发生扭转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转减振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垫圈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金属件,所述金属件与所述减振部固连,所述金属件上设置有所述定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扭转减振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金属件上的定位凸起或者定位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扭转减振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或者,所述定位凹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扭转减振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和所述定位凹槽均沿所述减振垫圈本体的周向方向均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扭转减振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部为橡胶材质。


7.一种抗扭转减振垫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机架以及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抗扭转减振垫圈,所述抗扭转减振垫圈与所述安装机架相连接;其中,
所述定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减振垫圈本体上的定位凸起,所述安装机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起的尺寸、数量和位置相适配的安装凹槽;或者,
所述定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减振垫圈本体上的定位凹槽,所述安装机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凹槽的尺寸、数量和位置相适配的安装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扭转减振垫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扭转减振垫圈组件还包括安装螺母;
所述减振垫圈本体还包括至少一个金属件,所述金属件与所述减振部固连,所述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金属件上;所述金属件包括固定部以及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减振部固连,所述连接部外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安装机架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安装通孔后所述安装螺母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能将所述减振垫圈本体与所述安装机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益青郑坚标吕浩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