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盖水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996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缸盖水套结构,包括上水套和下水套;所述上水套大于下水套,所述上水套的后部位于下水套的上方,所述上水套的前部下端面与下水套的下端面齐平且均定位在缸盖模具底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解决在浇铸时水套位置发生精度偏差的问题,又能解决连接通道冷却液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缸盖水套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气缸盖水套结构。所述的水套结构为水套的砂芯结构,浇铸后形成水套的内腔。
技术介绍
集成排气歧管技术在气缸盖产品上的运用广泛。CN201610462501.0公开了《一种包覆排气歧管的气缸盖水套结构》,参见附图1和图2。所提及的气缸盖水套内部的是两片式结构,从中间分型成上层水套1和下层水套2,上层水套略小于下层水套。两者通过上右支撑点11和下右支撑21对应重叠、上左支撑点14和下左支撑点24对应重叠、排气上左支撑点13和排气下左支撑点23对应重叠、排气上右支撑点12和排气下右支撑点22对应重叠,并在下层水套2的中间部位设有三个用于支撑上层水套1的撑定位点27,使上层水套1完全重叠在下层水套2之上。这样,上层水套1没有在模具底板上定位,只有下层水套2在模具底板上定了位。在铸造时,铝液会托起上下水套使之产生浮动,上层水套1叠加了下层水套2的浮动,造成上层水套1位置精度发生偏差、缸盖局部壁厚不足。由于排气道出口之间的位置受到两个气道的温度影响,容易发生高温变形开裂或烧蚀,为增强冷却液流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缸盖水套结构,包括上水套(3)和下水套(4),其特征是:所述上水套(3)大于下水套(4),所述上水套(3)的后部位于下水套(4)的上方;所述上水套(3)的前部下端面与下水套(4)的下端面齐平且均定位在缸盖模具底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盖水套结构,包括上水套(3)和下水套(4),其特征是:所述上水套(3)大于下水套(4),所述上水套(3)的后部位于下水套(4)的上方;所述上水套(3)的前部下端面与下水套(4)的下端面齐平且均定位在缸盖模具底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水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水套(3)与下水套(4)的分型线(5)包括上部水平直线段、左下部斜线段以及连接上部水平直线段和左下部斜线段的连接段,上部水平直线段与连接段走向与气道中心线侧投影一致,左下部斜线段一端与连接段的左端相连、另一端为气道的下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缸盖水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水套(3)呈长板块形,其右边中部设有横向小圆柱(31)、左边中部设有横向大圆柱(34)、上边中部设有排气上右半圆柱(32)和排气上左半圆柱(33),在所述上水套(3)后侧中部偏下的部位从左至右设有五个上侧面定位点(35),在所述上水套(3)后侧下部边缘从左至右设有多个上底面支点(36),在所述上水套(3)后侧下边中部设有两个上定位面(3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盖水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水套(4)呈长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