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酮洛芬的凝胶贴膏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38502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酮洛芬的凝胶贴膏,其处方中包括了酮洛芬或其药用盐、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保湿剂、增稠剂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凝胶贴膏改善了现有技术的处方,新得到的处方具有透皮效果好,主药用量少等优势。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公开了此含酮洛芬的凝胶贴膏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我方处方的有益效果。

Ketoprofen gel pas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酮洛芬的凝胶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剂的
,具体涉及一种含酮洛芬的凝胶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酮洛芬(ketoprofen),是布洛芬衍生物,化学名为α-甲基-3-苯甲酰基苯乙酸,也称间苯甲酰氢化阿托酸,是一种2-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CAS号:22071-15-4,分子式为C16H14O3,分子量为254.28,结构式如下所示:。酮洛芬在1972年由法国Rhone-poulenc公司研制成功并在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美国相继上市。酮洛芬为外消旋体,由左旋酮洛芬和右旋酮洛芬组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骨关节炎、肩周炎、肌腱及腱鞘炎、腱鞘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肌肉痛、外伤所致肿胀、疼痛等。药理实验表明,其作用优于布洛芬、萘普生等同类药物,并具有口服吸收快、用药量小、副作用轻、见效快等特点。该药在近20年的临床应用,其疗效已经得到肯定。但固体口服制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已经日益明显,很多患者在应用该药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因此患者服用此类药物的依从性比较低,因此近几年很多厂家开始着力开发酮洛芬的外用制剂。酮洛芬的凝胶贴膏(原称巴布膏)也于1988年在日本由日本久光制药株式会社生产上市,规格:30mg,为消炎镇痛类巴布剂,每天用药2次,主要用于治疗各类关节炎及软组织疼痛。将酮洛芬这一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通过制备成新型的凝胶贴膏,从而克服口服给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更好地发挥其抗炎、镇痛的优良效果,通过制备成凝胶贴膏,无论是安全性、有效性,还是在质量可控方面都应优于现有的经皮制剂,而且,基于凝胶贴膏这一新型制剂所体现出透皮性能好、刺激性小、易于反复揭贴等特点,患者使用的依从性大大提高。故从制剂技术的发展角度来看,酮洛芬凝胶贴膏取代传统的橡胶膏剂、搽剂及最近几年上市透皮贴剂已经成大势所势。中国专利CN200510110907.4公开了一种酮洛芬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中酮洛芬药物浓度为:0.5~1.5%,其基质由:亲水性的粘着性基质、交联剂、保湿剂、填充剂、水组成。而国外日本上市酮洛芬巴布膏中酮洛芬药物浓度为0.3%,如果药物浓度过大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较大。该制剂中无交联调节剂、pH调节剂,即使加入交联剂无pH调节剂也无法离解Al3+离子,无法达到交联反应的效果。中国专利CN201180013027.9公开了一种含酮洛芬的水基贴剂,特征在于含有酮洛芬、胺类和聚乙二醇,在膏体中酮洛芬的配合量为0.1~5wt%、胺类的配合量为0.5~10wt%、以及聚乙二醇的配合量为5~30wt%,特别的,应用二异丙醇胺作为胺类。缺点是制备过程复杂:将二异丙醇胺10g与在适量水中溶解的酮洛芬20g在预先制备的凝胶中均一混合。酮洛芬在水中几乎不溶解,加入二异丙醇胺可促进酮洛芬在水中的溶解,但是实际是酮洛芬和二异丙醇胺发生了反应,生成了酮洛芬胺盐,增加了水溶性,但主药成分发生了本质变化,无产业化应用价值。中国专利CN201580007148.0公开了一种含酮洛芬的巴布剂,特征在于所述膏体层以所述膏体层的总质量为基准,含有1.5~2.5wt%的酮洛芬、1.5~2.5wt%的4-叔丁基-4’-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及12~18wt%的丙二醇。而国外日本上市酮洛芬巴布膏中酮洛芬药物浓度为0.3%,如果药物浓度过大可能存在光过敏反应,而4-叔丁基-4’-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为紫外线吸收剂,该物质在国内药物中无使用历史,安全性有待验证。中国专利CN201710342957.8公开了一种酮洛芬巴布膏,其特征是所述巴布膏由背衬层、保护层和药物储库组成,所述药物储库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作为活性成分的酮洛芬0.5%~3%;油相成分5~10%,所述油相成分由质量比为1:0.5~0.6的癸酸甘油酯和十六醇组成,酮洛芬分散于油相成分中;作为水相成分的部分中和聚丙烯酸钠5~10%,丙三醇20~30%,聚乙二醇40005%~10%,卡波姆9800.5%~1.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5~3%,甘羟铝0.2%~0.4%,依地酸钙钠0.1%~0.3%;L-精氨酸0.5~1%,填充剂1~3%及余量的水;水相成分与水形成水凝胶,填充剂分散填充于水凝胶中,油相成分乳化分散于水凝胶中形成药物储库。而国外日本上市酮洛芬巴布膏中酮洛芬药物浓度为0.3%,另外所用辅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依地酸钙钠、L-精氨酸在凝胶贴膏中较少使用,其合理性有待证实,其中有效性有待临床试验证实,另在水相成分中加入5~10%,对设备和工艺要求比较高,难于实现产业化生产。现有的酮洛芬凝胶贴膏在日本已经上市,但是其处方中含有药物成分克罗米通,克罗米通在里面作为促渗剂使用,但是在中国来说,并没有使用克罗米通作为药用辅料在凝胶贴膏中使用的先例,且其还存在着药物浓度较高,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问题。因此,在现今技术存在上述问题的情况下,研发出一种有主药浓度低、透皮效果好等优点的凝胶贴膏非常有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含酮洛芬的凝胶贴膏。我方技术方案是基于市面上的酮洛芬凝胶贴膏,进一步优化改进现有技术而成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含酮洛芬的凝胶贴膏,按该凝胶贴膏的重量百分数计,包含有:酮洛芬或其药用盐0.2~0.3%,水性高分子化合物5.0~8.0%,溶剂38.0~45.0%,保湿剂32.0~38.0%,增稠剂2.0~5.0%,促渗剂1.0~5.0%,交联剂0.2~0.6%,交联调节剂0.01~0.1%,表面活性剂1.0~2.0%,填充剂2.0~5.0%,pH调节剂0.5~0.8%,防腐剂0~0.8%,其中,所使用的促渗剂为月桂氮卓酮。本专利技术基于日本上市的酮洛芬凝胶贴膏进一步改进而成,对于药物制剂领域来说,在满足医疗作用的前提之下,如果主药的浓度越高,所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就会越大。因此,在满足药物医疗作用的前提之下,尽可能的降低主药的含量成了制剂领域的共识。日本上市的酮洛芬凝胶贴膏中的主药含量为0.3%,使用了中国制药领域不使用的克罗米通作为促渗剂,克罗米通本身被认为是一种药,因为其安全性能存在疑问,在美国的FDA和我国都不被承认是作为药用的辅料,但是如果不加入克罗米通作为促渗剂,则需要提高主药的浓度以达到等同的透皮效果,但是提高主药的浓度所产生的风险会高于其所获得的收益。因此,我方有动机的对其处方进行调整以适应中国药物制剂领域的要求。在实验中,我方意外的发现,在将作为促渗剂的克罗米通进行替换掉以后,在不降低疗效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更低的主药使用浓度,如0.2%的主药使用浓度。按照外用制剂领域的一般理解,添加的主药浓度越高,其药用效果越强,其透皮吸收的作用也就越强,但是其添加的主药浓度越高,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的概率也就越高,安全性也存在着疑问。因此,需要通过实验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基于以上理解,我方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酮洛芬的凝胶贴膏,按该凝胶贴膏的重量百分数计,包含有:,包含有:/n酮洛芬或其药用盐的含量为0.2~0.3%,/n水性高分子化合物5.0~8.0%,/n溶剂38.0~45.0%,/n保湿剂32.0~38.0%,/n增稠剂2.0~5.0%,/n促渗剂1.0~5.0%,/n交联剂0.2~0.6%,/n交联调节剂0.01~0.1%,/n表面活性剂1.0~2.0%,/n填充剂2.0~5.0%,/npH调节剂0.5~0.8%,/n防腐剂0~0.8%,其中,所使用的促渗剂为月桂氮卓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酮洛芬的凝胶贴膏,按该凝胶贴膏的重量百分数计,包含有:,包含有:
酮洛芬或其药用盐的含量为0.2~0.3%,
水性高分子化合物5.0~8.0%,
溶剂38.0~45.0%,
保湿剂32.0~38.0%,
增稠剂2.0~5.0%,
促渗剂1.0~5.0%,
交联剂0.2~0.6%,
交联调节剂0.01~0.1%,
表面活性剂1.0~2.0%,
填充剂2.0~5.0%,
pH调节剂0.5~0.8%,
防腐剂0~0.8%,其中,所使用的促渗剂为月桂氮卓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胶贴膏,其特征在于,按该凝胶贴膏的重量百分数计,包含有:
酮洛芬或其药用盐的含量为0.22~0.26%,
水性高分子化合物5.0~8.0%,
溶剂38.0~45.0%,
保湿剂32.0~38.0%,
增稠剂2.0~5.0%,
促渗剂1.0~5.0%,
交联剂0.2~0.6%,
交联调节剂0.01~0.1%,
表面活性剂1.0~2.0%,
填充剂2.0~5.0%,
pH调节剂0.5~0.8%,
防腐剂0~0.8%,其中,所使用的促渗剂为月桂氮卓酮。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凝胶贴膏,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为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所述溶剂为纯化水、乙醇、N-甲基吡咯烷酮当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所述保湿剂为甘油、尿素、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所述增黏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凝胶贴膏,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甘羟铝、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凝胶、依地酸二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所述交联调节剂为甘羟铝、氢氧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报云肖稳定徐华庚郑霞辉文凤黄正勇谢超君李京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