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油气分离器用分离片及其油气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170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22
本申请提供一种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它包括分离片本体(1),分离片本体(1)包括连接环(11)和过渡环(12),连接环(11)上通过设置辐条(13)与过渡环(12)连接,且连接环(11)的尺寸小于过渡环(12)的尺寸;过渡环(12)上周向设有若干根捕油杆(14),若干根捕油杆(14)围成圆台形结构;一种油气分离器,它包括若干个上述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油气分离器用于净化发动机曲轴箱气体;分离效果相对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式油气分离器用分离片及其油气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油气自动式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发动机曲轴箱油气分离的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及其油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油气分离器早在十九世纪前叶就被人们所利用,但是油气分离器用在汽车发动机上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事,而国内对油气分离技术的研究还要更晚一些。在这段时期内,国内外许多的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都对分离器展开过研究工作,从开始的试验摸索阶段已经发展到如今的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时期。目前油气分离器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设计标准和规范并不统一。在当前分离效率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国内外大部分研究人员都倾向于两级式或是多级式的分离器。主动离心式油气分离器的工作原理是依靠外界输入能量在分离器内形成旋转涡流,混合气流中的微粒在离心力作用下被分离出来。常用的是一种圆锥形式的主动离心分离器,它的旋转轴上安装了多个圆锥形碟片,碟片靠近旋转轴的位置开有小孔,这就是混合气的流通通道,在每个碟片上都设有一组弧形叶片。当旋转轴运动时混合气就会在离心力作用下沿圆锥碟片间的环形空间甩出,达到油气分离的目的。由于主动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制造和使用成本较高,现在大多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目前,在离心式油气分离器的分离片有两种。一种是锥形+翻边的盘片;但由于采用的是翻边的结构,则使用过程中被锥形部分捕捉并甩到翻边处的油容易在翻边与锥形部的过渡处,导致重量增加,且重心也容易偏移,从而使得分离组件的转速下降,分离效率也就随之下降。另一种是锥形盘片,盘片上述设有弧形的分隔元件;但弧形的分隔元件的设置后,使得盘片上的油滴沿着弧形的分隔元件移动,这就增加了油滴在盘片上的停留时间,同样也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整个分离盘片上的重量增加,分离组件的转速下降,分离效率也就随之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效果相对较好的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它包括分离片本体,所述分离片本体包括连接环和过渡环,连接环上通过设置辐条与过渡环连接,且连接环的尺寸小于过渡环的尺寸;所述过渡环上周向设有若干根捕油杆,若干根捕油杆围成圆台形结构。由于采用了骨架式的结构,通过捕油杆来捕捉油颗粒,油气更易从上到下,也更易被捕捉,而被捕捉油颗粒易也被捕油杆甩出,不易在捕油杆上积聚,故分离的效率较好。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环内壁为三角形或多边形结构,且连接环上端面与过渡环的上端面平齐;则这样设置后,容易直接注塑成型,生产效率较高,制备成本也就较低。作为改进,所述过渡环上周向还设有若干根辅助捕油杆,所述辅助捕油杆与圆台形结构对应的母线成一角度;则这样设置后,使得捕油杆在使用过程中,捕油杆转动的稳定性更好,不易抖动,从而保持设备整体运行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油气分离效率。作为改进,所述辅助捕油杆厚度大于捕油杆的厚度;则这样设置后,不但增强了整体的强度,还可使得相邻分离片之间的间隙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保证油气混合气体能与分离片充分接触,从而可更有效率地分离油气。作为改进,所述辅助捕油杆的下端与捕油杆的下端连接;则这样设置后,使得捕油杆的下端抖动更小,从而保证分离片转动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单位时间的油气分离效率。作为改进,所述分离片本体还包括加强环,所述加强环与捕油杆的下端连接,且加强环与过渡环同轴;则加强环设置后,可减少捕油杆转动时的阻力,并且还可进一步降低捕油杆下端抖动的情况,还增加了对油颗粒捕捉的几率,更进一步地提高油气分离效率。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它包括分离片本体,所述分离片本体包括连接环和甩油盘,所述甩油盘为圆台形结构,所述连接环上通过设置辐条与甩油盘连接;所述甩油盘内壁或外壁上设有若干根沿母线延伸的挡油凸起。由于采用了若干根沿母线延伸的挡油凸起,则甩油盘上捕捉到的油颗粒,会在挡油凸起作用,沿着甩油盘上最短的距离甩出,从而减少油颗粒在甩油盘上停留时间,保证甩油盘的转动稳定性,进而提高油气分离的效率和稳定性。作为改进,所述挡油凸起的横截面为弧形或三角形结构;则这样设置后,使得挡油凸起与相邻甩油盘为线接触,使得在转动过程中,油颗粒在某一处积聚到一定量时,该处积聚的积油则易于通过挡油凸起与相邻甩油盘的接触处进入到下一个区域,从减少积油对甩油盘转速的影响,保证油气分离的效率和稳定性。作为改进,所述甩油盘为网面结构;则网面结构设置后,细小的油颗粒一旦捕捉后,不但可以从网面上的细孔中甩出,也可从网面的上下表面甩出,故油颗粒不易在甩油盘上积聚,也可进一步提高油气分离的效率和稳定性。本技术的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器,它包括若干个上述所述的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骨架式分离片)层叠的、或若干个上述所述的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直线式挡油凸起分离片)层叠的、或若干个上述所述的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与若干个上述所述的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交叉层叠的分离组件,所述油气分离器用于净化发动机曲轴箱气体。由于采用了骨架式分离片、或直线式挡油凸起分离片、或骨架式分离片与直线式挡油凸起分离片组合,可更有效地捕捉油颗粒,提高油气分离器的油气分离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实施例四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实施例四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实施例五的仰视图;图8为本技术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实施例五的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油气分离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油气分离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分离片本体,10、分离组件,11、连接环,12、过渡环,13、辐条,14、捕油杆,15、辅助捕油杆,16、加强环,17、甩油盘,18、挡油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地或较佳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它包括分离片本体1,分离片本体1包括连接环11和过渡环12,连接环11上通过十二根辐条13与过渡环12连接,连接环11位于过渡环12内,且连接环11与过渡环12同轴;过渡环12上周向设有十二根捕油杆14,十二根捕油杆14围成圆台形结构,且一根辐条13对应一根捕油杆14,这样可降低开模成本,注塑时也更容易充型,注塑成品率较高。连接环11、过渡环12、辐条13和捕油杆14为一体注塑成型。连接环11内壁为六边形,且连接环11上端面与过渡环12的上端面平齐,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它包括分离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片本体(1)包括连接环(11)和过渡环(12),连接环(11)上通过设置辐条(13)与过渡环(12)连接,且连接环(11)的尺寸小于过渡环(12)的尺寸;所述过渡环(12)上周向设有若干根捕油杆(14),若干根捕油杆(14)围成圆台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它包括分离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片本体(1)包括连接环(11)和过渡环(12),连接环(11)上通过设置辐条(13)与过渡环(12)连接,且连接环(11)的尺寸小于过渡环(12)的尺寸;所述过渡环(12)上周向设有若干根捕油杆(14),若干根捕油杆(14)围成圆台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11)内壁为三角形或多边形结构,且连接环(11)上端面与过渡环(12)的上端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环(12)上周向还设有若干根辅助捕油杆(15),所述辅助捕油杆(15)与圆台形结构对应的母线成一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捕油杆(15)厚度大于捕油杆(14)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捕油杆(15)的下端与捕油杆(14)的下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油气分离器分离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雨光糜亮吕明会冯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立达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