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式碟片油气分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9660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动式碟片油气分离系统,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侧安装有分离室,所述分离室中安装有若干用于吸附窜气中油滴和颗粒物的碟片,所述若干碟片上下间隙堆叠,相邻的两块碟片之间形成气体通道,所述碟片上设有上下贯通的、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气体通道的通气口;窜气在多个气体通道中多个碟片接触,气体与碟片接触面积越大,受到的摩擦力总和越大,转动时受到的离心力总和也越大,分离效果越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油气分离系统分离效果不好的问题。

An active disc oil gas sepa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式碟片油气分离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主动式碟片油气分离系统。
技术介绍
在发动机工作时,燃烧室的高压可燃混合气和已燃气体,或多或少会通过活塞组与气缸之间的间隙漏入曲轴箱内,造成窜气。窜气的成分为未燃的燃油、水蒸气和废气等,这会稀释机油,降低机油的使用性能,加速机油的氧化、变质。水气凝结在机油中,会形成油泥,阻塞油路;废气中的酸性气体混入润滑系统,会导致发动机零件的腐蚀和加速磨损;窜气还会使曲轴箱的压力过高而破坏曲轴箱的密封,使机油渗漏流失;而油气分离系统利用燃油和气体在转动过程中受到的不同离心力,分离燃油和气体,从而回流燃油、导出气体。现有技术中,汽车曲轴箱中的窜气进入油气分离系统后,与碟片接触不够充分,导致油气分离的效率不高。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油气分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公告号为CN201710625030.5,包括油气分离器,其不足之处是,装置的分离性能不好,窜气进入油气分离器后,只有部分气体能冲击在碟片上,接触面积不够大,导致窜气中的燃油无法充分附在碟片上。...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动式碟片油气分离系统,包括外壳(1),其特征是,所述外壳内侧安装有分离室(2),所述分离室中间安装有带动分离室旋转的转轴(3),所述转轴上连接有带动转轴旋转的电机(4),所述分离室中安装有若干用于吸附窜气中油滴和颗粒物的碟片(5),所述若干碟片上下间隙堆叠,相邻的两块碟片之间形成气体通道(6),所述碟片上设有上下贯通的、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气体通道的通气口(51),所述分离室底部设有用于引入窜气的分离室进口(21),所述分离室进口正对所述通气口,所述分离室的侧面设有分离室出口(22),所述外壳内侧上部设有出气口(11),外壳内侧下部设有回油口(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式碟片油气分离系统,包括外壳(1),其特征是,所述外壳内侧安装有分离室(2),所述分离室中间安装有带动分离室旋转的转轴(3),所述转轴上连接有带动转轴旋转的电机(4),所述分离室中安装有若干用于吸附窜气中油滴和颗粒物的碟片(5),所述若干碟片上下间隙堆叠,相邻的两块碟片之间形成气体通道(6),所述碟片上设有上下贯通的、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气体通道的通气口(51),所述分离室底部设有用于引入窜气的分离室进口(21),所述分离室进口正对所述通气口,所述分离室的侧面设有分离室出口(22),所述外壳内侧上部设有出气口(11),外壳内侧下部设有回油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式碟片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分离室底部与外壳内侧底部之间通过软管(8)连接,所述软管内部形成压力腔(81),所述压力腔内安装有竖直方向的弹簧(7),所述弹簧上端与分离室底部连接,弹簧下端与外壳内侧底部连接,所述压力腔上侧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立锋蔡炳芳饶聪超徐析斌
申请(专利权)人: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