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拉拔丝材的拉拔盘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2591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0:58
一种用于拉拔丝材的拉拔盘丝装置,它涉及一种试验器具,以解决拉拔出的细丝自然放置时极易出现相互缠绕、打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外套筒(1)及内套筒(2)组成。外套筒(1)上下各向外突出一边缘;上边缘开有一呈30度的缺口,在缺口旁上边缘开有螺孔并配有一螺钉;外套筒内侧中心处装有一螺钉;上下边缘各每30度开有一小孔。内套筒内外各开有一键槽,两键槽呈90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拉拔丝材时辅助盘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拉拔丝材的拉拔盘丝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试验器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拉拔丝材的辅助盘丝装置。
技术介绍
拉拔是制备丝材的主要工艺,而在拉拔丝材过程中,由于丝材中会存在应力,丝材越细越容易弯曲。拉拔出的丝材自然放置时极易出现相互缠绕、打结的现象,所以需对拉拔出的丝材进行盘绕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拉拔出的细丝自然放置时极易出现相互缠绕、打结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用于拉拔丝材的拉拔盘丝装置。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拉拔丝材的拉拔盘丝装置由外套筒(1)及内套筒(2)组成。外套筒(1)上下各向外突出一边缘;上边缘开有一呈30度的缺口,在缺口旁上边缘开有螺孔并配有一螺钉;外套筒内侧中心处装有一螺钉;上下边缘各每30度开有一小孔。内套筒内外各开有一键槽,两键槽呈90度。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利用本技术通过键将内外套筒与传动轴相连,利用外套筒上边缘螺钉对细丝材进行固定,可直接对细丝材进行拉拔,随外套筒的转动丝材自然缠绕在外套筒上,拉拔结束后丝材尾部可穿过外套筒下边缘小孔进行固定,操作简单。二、本技术通过外套筒内侧中心处螺钉与内套筒外侧键槽相连,方便于外套筒的拆装、更换,再次拉拔时可快速替换外套筒继续进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与传动轴的配合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由外套筒(1)及内套筒(2)组成。外套筒(1)上下各向外突出一边缘;上边缘开有一呈30度的缺口,在缺口旁上边缘开有螺孔并配有一螺钉;外套筒内侧中心处装有一螺钉;上下边缘各每30度开有一小孔。内套筒内外各开有一键槽,两键槽呈90度;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由外套筒(1)及内套筒(2)组成。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2~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外套筒(1)上下各向外突出一边缘;上边缘开有一呈30度的缺口,在缺口旁上边缘开有螺孔并配有一螺钉;外套筒内侧中心处装有一螺钉;上下边缘各每30度开有一小孔。内套筒内外各开有一键槽,两键槽呈90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本技术的内套筒通过键与传动轴相连,通过外套筒内侧中心处螺钉与内套筒外侧键槽相连,利用外套筒上边缘螺钉对细丝材进行固定,对细丝材进行拉拔,随传动轴的转动,外套筒的转动,丝材自然缠绕在外套筒上,在拉拔结束后,将丝材尾部穿过外套筒下边缘小孔进行固定;需再次拉拔时可替换外套筒继续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拉拔丝材的拉拔盘丝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外套筒(1)及内套筒(2)组成,外套筒(1)上下边各向外突出一边缘;上边缘开有一呈30度的缺口,在缺口旁上边缘开有螺孔并配有一螺钉;外套筒内侧中心处装有一螺钉;上下边缘各每30度开有一小孔,内套筒内外各开有一键槽,两键槽呈90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拉拔丝材的拉拔盘丝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外套筒(1)及内套筒(2)组成,外套筒(1)上下边各向外突出一边缘;上边缘开有一呈30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贝李学问魏博鑫房文斌王东伟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