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干法施工中预制梁和预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4224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干法施工中预制梁和预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梁构件、连接于所述预制梁构件两端的预制节点构件,所述预制梁构件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与水平面相交一定夹角的第一连接斜面,所述预制节点构件与所述预制梁构件的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斜面相搭接的第二连接斜面,所述第一连接斜面和第二连接斜面上竖直贯穿地设置有若干对称分布的圆柱状孔,所述圆柱状孔内设置有将所述预制梁构和预制节点构件紧固连接的高强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截面受力明确清晰,容易验算。力学性能良好,安全性得以保障。而且由于批量化生产预制构件,可以有效降低建筑成本。施工方便快捷,能大大减少工期,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A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prefabricated beam and prefabricated joint in assembly dry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干法施工中预制梁和预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工程中连接力学性能和效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对于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的安全性、创新性和高效性研究。
技术介绍
由预制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干法施工拥有环保,建筑速度快,施工方便等优点。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的指导意见指出力争用10年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30%。但是同时,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能够快速而又安全地把预制构件连接起来,同时保证成本低廉,这是很多学者目前在研究的问题。考虑到梁柱连接位置受力复杂,本技术不采用传统的梁柱连接方式,转而研究梁3/10跨的连接,这个位置受力明确清晰,容易验算和保证其安全性,也使得拼装起来更方便、更高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干法施工中预制梁和预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结构,保证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之间连接力学强度的同时,克服现有技术研究的梁柱连接的受力复杂、不确定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不但具有造价低廉,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工期短等一般优点,还有受力清晰和明确且性能良好的优点。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装配式干法施工中预制梁和预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梁构件、连接于所述预制梁构件两端的预制节点构件,所述预制梁构件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与水平面相交一定夹角的第一连接斜面,所述预制节点构件与所述预制梁构件的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斜面相搭接的第二连接斜面,所述第一连接斜面和第二连接斜面上竖直贯穿地设置有若干对称分布的圆柱状孔,所述圆柱状孔内设置有将所述预制梁构和预制节点构件紧固连接的高强螺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斜面和第二连接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30-40度且倾斜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所述的圆柱状孔的直径为36-48mm。进一步地,所述的高强螺栓直径36-48mm,长度为500-750mm,抗剪切力为Gp=120-150MPa。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梁构件的高度与所述高强螺栓的长度相一致。进一步地,所述的预制节点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柱、垂直设置在柱顶端的1-4个相互成九十度夹角的梁连接段,装配后所述预制梁构件与所连接的梁连接段的总长度大于8000mm。进一步地,所述预制节点构件与所述预制梁构件的连接处离柱端的距离为拼接后预制梁构件与所述梁连接段的总长度的3/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斜面和第二连接斜面之间的缝隙处浇灌有的砂浆或混凝土,以免结构内部的钢筋和螺栓被空气氧化。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斜面和第二连接斜面上竖直贯穿地设置有八个分两列对称分布的圆柱状孔。进一步地,每列圆柱状孔等间距分布且螺母朝上。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本技术选择梁的3/10跨位置的截面进行连接,连接受力清晰明确而且稳定,得到的结构力学性能容易验算,安全性能得到保障。本技术设计的截面呈一定的倾斜角度,方便拼接和拧螺栓,能够使得两个构件快速有效地连接起来。本技术采用多个高强螺栓实现拼装,保证构件在连接后能够保持很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技术的连接构件都是工厂预制而成,通过大规模的预制可以降低建筑成本,而且大大减少施工的时间和难度。本技术克服了现浇式建筑的施工工期长等缺点,也克服了装配式建筑中梁柱连接处的受力复杂,不稳定等缺点,是一个应用前景广阔的产品。本技术在拼接和连接完成后,还会在截面处灌入一定的砂浆或者混凝土,可以有效避免内部钢筋和螺栓被空气氧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预制梁构件。图2为本技术的预制节点构件。图3为本技术中拼接时使用的高强螺栓的简化图。图4为本技术中拼接时使用的高强螺栓的大致尺寸。图5为本技术中实现拼装后的正视图及各部位尺寸。图6为本技术中实现拼装后的俯视图及各部位尺寸。图7为本技术中梁和节点实现拼装后的成果图。图中:1-预制梁构件;11-第一连接截面;12-第一圆柱状孔;2-预制节点构件;21-第二连接截面;22-第二圆柱状孔;3-高强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1至4所示,一种装配式干法施工中预制梁和预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梁构件1、连接于所述预制梁构件1两端的预制节点构件2,所述预制梁构件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与水平面相交一定夹角的第一连接斜面11,所述预制节点构件2与所述预制梁构件1的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斜面11相搭接的第二连接斜面21,所述第一连接斜面11和第二连接斜面21上分别竖直贯穿地设置有八个分两列对称分布的第一圆柱状孔12和八个分两列对称分布的第二圆柱状孔22,每列圆柱状孔等间距分布且螺母朝上,所述的第一圆柱状孔12和第二圆柱状孔22的直径为36mm。所述圆柱状孔内设置有将所述预制梁构件1和预制节点构件2紧固连接的高强螺栓3。所述第一连接斜面11和第二连接斜面21与水平面夹角为30-40度且倾斜方向相反。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的高强螺栓3直径36mm,长度为600mm,抗剪切力为Gp=120-150MPa。所述预制梁构件1的高度与所述高强螺栓3的长度相一致。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预制节点构件2呈L形,包括竖直设置的柱、垂直设置在柱顶端的一个梁连接段,装配后所述预制梁构件1与所连接的梁连接段的总长度为10000m。所述预制节点构件2与所述预制梁构件1的连接处离柱端的距离为拼接后预制梁构件1与所述梁连接段的总长度的3/10。所述第一连接斜面11和第二连接斜面21之间的缝隙处浇灌有的砂浆或混凝土,以免结构内部的钢筋和螺栓被空气氧化。上述实施例的所述预制节点构件2与所述预制梁构件1的连接过程如下:首先将按照规定的尺寸在工厂中预制好的所述预制节点构件2与所述预制梁构件1运到工地现场拼接好;再将高强螺栓3穿过两个构件拼接后的连接斜面处的圆柱状孔并拧紧,实现两个连接斜面之间的稳固连接;最后为防止高强螺栓3或者构件内部的钢筋被空气氧化,需要在连接斜面拼接处和螺栓拧入处的缝隙处灌一定的砂浆或者混凝土,使得结构的整体性更强。拼接好后结构各部位的尺寸示例如图5至图7所示的结构的正视图、俯视图和立体图所示。连接完成的结构,梁部分的全长不应小于8000mm,本实施例为10000mm,梁部分高度应为600mm。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技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干法施工中预制梁和预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梁构件(1)、连接于所述预制梁构件(1)两端的预制节点构件(2),所述预制梁构件(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与水平面相交一定夹角的第一连接斜面(11),所述预制节点构件(2)与所述预制梁构件(1)的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斜面(11)相搭接的第二连接斜面(21),所述第一连接斜面(11)和第二连接斜面(21)上竖直贯穿地设置有若干对称分布的圆柱状孔,所述圆柱状孔内设置有将所述预制梁构件(1)和预制节点构件(2)紧固连接的高强螺栓(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干法施工中预制梁和预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梁构件(1)、连接于所述预制梁构件(1)两端的预制节点构件(2),所述预制梁构件(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与水平面相交一定夹角的第一连接斜面(11),所述预制节点构件(2)与所述预制梁构件(1)的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斜面(11)相搭接的第二连接斜面(21),所述第一连接斜面(11)和第二连接斜面(21)上竖直贯穿地设置有若干对称分布的圆柱状孔,所述圆柱状孔内设置有将所述预制梁构件(1)和预制节点构件(2)紧固连接的高强螺栓(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干法施工中预制梁和预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斜面(11)和第二连接斜面(21)与水平面夹角为30-40度且倾斜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干法施工中预制梁和预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状孔的直径为36-4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干法施工中预制梁和预制节点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强螺栓(3)直径36-48mm,长度为500-750mm,抗剪切力为Gp=120-150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干法施工中预制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学明关竣尹钟伟恒具天浩赵峻鹏张之远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