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一体式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114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胶一体式鞍座,包括硬质外壳、弹性体软胶和鞍粱,所述硬质外壳靠近后端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翼边区,所述弹性体软胶设置在翼边区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弹性体软胶的正下方设置有S形缓震带,所述S形缓震带与硬质外壳一体成形,所述硬质外壳的底部的一端设置插槽,所述硬质外壳的底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鞍粱通过插槽和卡扣固定安装在硬质外壳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简化生产工序,提高坐垫的舒适度和美观度。

Plastic integral sad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胶一体式鞍座
本技术涉及坐垫,尤其是涉及一种塑胶一体式鞍座。
技术介绍
传统的坐垫,其生产工序较为复杂繁琐,需要经过底板生产、模具聚氨酯发泡、人工包面、安装鞍粱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使得传统的坐垫生产效率低下且人工劳动强度较大,并且传统的坐垫上还会留有胶水、码钉、自攻螺丝等用于固定安装的零件,对于坐垫的美观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提出到的问题,为此提供了一种塑胶一体式鞍座,包括硬质外壳、弹性体软胶和鞍粱,所述硬质外壳靠近后端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翼边区,所述弹性体软胶设置在翼边区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弹性体软胶的正下方设置有S形缓震带,所述S形缓震带与硬质外壳一体成形,所述硬质外壳的底部的一端设置插槽,所述硬质外壳的底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鞍粱通过插槽和卡扣固定安装在硬质外壳的下方。作为优选,所述硬质外壳的正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硬质外壳一体成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简化生产工序,提高坐垫的舒适度和美观度。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硬质外壳;2、弹性体软胶;3、S形缓震带;4、插槽;5、鞍粱;6、卡扣;7、凹槽。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所示的一种塑胶一体式鞍座,包括硬质外壳1、弹性体软胶2和鞍粱5,所述硬质外壳1靠近后端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翼边区,所述弹性体软胶2设置在翼边区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弹性体软胶2的正下方设置有S形缓震带3,所述S形缓震带3与硬质外壳1一体成形,所述硬质外壳1的底部的一端设置插槽4,所述硬质外壳1的底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6,所述鞍粱5通过插槽4和卡扣6固定安装在硬质外壳1的下方。所述硬质外壳1的正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凹槽7,所述凹槽7与硬质外壳1一体成形。通过双色注塑模具注射,从而完成硬质外壳1的注塑成形,所述硬质外壳1和S形缓震带3为一体成形式制成,从而减少了生产所需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所述弹性体软胶2通过模具注塑的方式注塑在硬质外壳1的翼边区处,无需进行聚氨酯发泡和包面的工序,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坐垫的舒适度;所述鞍粱5的一端插接在插槽4内,另一端固定在卡扣6内,从而提高了坐垫整体的强度,并且使用插槽4和卡扣6进行固定安装鞍粱能够提高鞍粱的安装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坐垫的美观度。所述缓震带3的设置能够减小骑行时传递到坐垫上的震动感,进一步的提高了坐垫的舒适度;所述凹槽7的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使得坐垫充分贴合人体臀部,提高了坐垫的舒适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简化生产工序,提高坐垫的舒适度和美观度。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胶一体式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硬质外壳(1)、弹性体软胶(2)和鞍粱(5),所述硬质外壳(1)靠近后端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翼边区,所述弹性体软胶(2)设置在翼边区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弹性体软胶(2)的正下方设置有S形缓震带(3),所述S形缓震带(3)与硬质外壳(1)一体成形,所述硬质外壳(1)的底部的一端设置插槽(4),所述硬质外壳(1)的底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6),所述鞍粱(5)通过插槽(4)和卡扣(6)固定安装在硬质外壳(1)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一体式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硬质外壳(1)、弹性体软胶(2)和鞍粱(5),所述硬质外壳(1)靠近后端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翼边区,所述弹性体软胶(2)设置在翼边区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弹性体软胶(2)的正下方设置有S形缓震带(3),所述S形缓震带(3)与硬质外壳(1)一体成形,所述硬质外壳(1)的底部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剑君
申请(专利权)人:赛勒罗亚车业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