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机械碾压的机收再生稻节本优质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90239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免机械碾压的机收再生稻节本优质栽培方法,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每年3月20日左右播种;移栽:预留机收走道种植,根据头季机械收割特点,移栽时预留出60cm宽行作为机械走道,使收割机在头季收割时履带正好行走在该走道上;肥料施用;水分管理;机械收割:头季稻谷成熟度达90%左右时采用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收割,再生季完全成熟后采用同样的收割机收割;病虫害综合防治。本发明专利技术预留机收走道种植一是避免头季机械收割对稻桩的碾压破坏,二是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最大程度促进头季和再生季边际效应的发挥,在种植密度减少33.3%的前提下保证机收再生稻周年产量不降低,且大幅减少种子用量和劳动力投入,同时改善了再生季稻米品质。

A method of saving cost and high quality cultivation of machine harvest Ratooning R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免机械碾压的机收再生稻节本优质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
,具体涉及一种避免机械碾压的机收再生稻节本优质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再生稻是指头季收获后,利用稻茬上存活的休眠芽,采取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之萌发为再生蘖进而抽穗、开花、结实,再收获一季水稻的种植模式。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日产量高、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是我国南方稻区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又不足的地区及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稻田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发展再生稻对于提高我国水稻总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再生稻种植中,头季以人工收割为主。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再生稻头季收割方式逐渐以机械收割为主,机收再生稻的面积不断扩大。然而,现有水稻收割机难以满足再生稻头季低碾压的收割要求,对稻桩碾压破坏面积超过1/3,严重影响了碾压区再生芽的萌发与生长,造成再生季产量大幅降低,同时稻米品质严重下降,经济效益显著降低,致使机收再生稻的进一步推广受到限制。在再生稻专用收割机还没有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的背景下,通过优化一系列农艺措施解决再生稻头季机收问题是必然途径。而适当扩大种植行距有利于机械田间作业,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如果在头季移栽时选择适宜的种植行距以适应机械收获,即预留机收走道种植,可以避免头季机械收割对稻桩的碾压损害,实现头季机收“稻桩零碾压”。同时,预留机收走道种植还可以减少种子用量和劳动力投入等生产成本,并改善水稻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边际效应的发挥。但是,目前关于再生稻在预留机收走道种植条件下的产量和米质表现、经济效益情况及可行性问题缺乏研究。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以优化头季移栽时种植行距适应机械收获为主,目的在于建立一种避免机械碾压的机收再生稻节本优质栽培方法,以此推动机收再生稻的大面积推广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机械碾压的机收再生稻节本优质栽培方法,预留机收走道种植一方面避免了头季机械收割对稻桩的碾压破坏,另一方面改善了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减少了病虫害发生,最大程度地促进了头季和再生季边际效应的发挥,在种植密度减少33.3%的前提下保证了机收再生稻周年产量不降低,且减少了种子用量和劳动力投入,同时改善了再生季稻米品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避免机械碾压的机收再生稻节本优质栽培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品种选择:选择生育期为120-135天,丰产性好、品质优、再生力强的早熟中稻或迟熟晚稻品种;(2)播种:适时早播,每年3月20日左右播种,不迟于3月底,避开雨天,搭珙盖膜保温育秧,以防止秧苗遭受低温冷害,秧龄控制在35天内;(3)移栽:预留机收走道种植,根据头季机械收割特点,移栽时预留出60cm宽行作为机械走道,使收割机在头季收割时履带正好行走在该走道上,机械走道稍大于大面积使用的久保田、沃德、洋马等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履带宽度(45-50cm),同时,两机械走道间窄行移栽,插3行,行距30cm,即两机械走道间宽60cm,稍小于以上收割机的轨距宽度(70-72cm),通过宽行与窄行间隔栽培,建立适于头季机械收获的“预留机收走道种植模式”,以避免收割机履带对稻桩的碾压,4月30日前移栽,移栽密度为16.7万蔸/公顷;(4)肥料施用:定量施肥,头季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控制在180-200kgNha-1、80-100kgP2O5ha-1、60-80kgK2Oha-1;氮肥按质量比基肥:分蘖肥:幼穗分化肥=4:3:3的比例施用,磷肥和钾肥全作基肥于移栽前1天施用;再生季促芽肥的施用量控制在60-80kgNha-1和60-80kgK2Oha-1,于头季齐穗后10-12天施用;提苗肥的施用量为60-80kgNha-1,于头季收割后3天内施用;(5)水分管理:分蘖前期保持2-3cm浅水分蘖,待分蘖中期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排水晒田,孕穗开花期保持5-8cm水层以防高温危害,齐穗后18-20天再次排水晒田,以便于机械收割;头季收割后立即灌1-2cm浅水,待腋芽长出10cm以上时灌3-5cm深水,随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保持田间湿润至成熟;(6)机械收割:头季稻谷成熟度达90%左右时采用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收割,留桩35-45cm,保留倒二叶叶枕,再生季完全成熟后采用同样的收割机收割;(7)病虫害综合防治:按照常规方式严格控制整个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1)所述品种为两系杂交稻品种两优6326或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4949。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2)播种日期为3月18日至3月25日之间。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3)所述“预留机械走道种植模式”根据实际生产中大面积使用的收割机尺寸及收割特点建立,其预留走道宽度大于收割机履带宽度10-15cm,且两走道间的距离小于收割机两履带间宽度(轨距)10-12cm,保证收割机在收获时可以更好地行走在预留的走道上,从而避免履带对稻桩的碾压。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4)头季肥料和再生季肥料均结合灌水施用。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5)头季分蘖中期排水晒田以土壤干裂露白根为标准。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6)收割机械为实际生产中再生稻头季收获时大面积使用的沃德4LZ-4.0E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头季收获时,收割机履带行走在移栽时预留的60cm宽行(机械走道)内。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7)所述病虫害主要是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及螟虫等危害,分别于头季分蘖盛期、幼穗分化期、抽穗破口期和再生季抽穗破口期各喷洒1次药剂。进一步地,所述药剂为苯甲丙环唑、三环唑、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等,并结合灯光诱杀、性诱杀预防和减少病虫害。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步骤在于第(3)步移栽的“预留机收走道种植模式”建立,区别于先前的常规移栽方式,根据实际生产中大面积使用的收割机尺寸及收割特点,通过宽行与窄行间隔栽培,建立适于头季机械收获的配套移栽方式,最终确定:预留出60cm宽行作为机械走道,其走道宽度大于大面积使用的久保田、沃德、洋马等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履带宽度10-15cm,且两走道间的距离小于收割机两履带间宽度(轨距)10-12cm。这样的配置可以保证收割机在收获时可以更好地行走在预留的走道上,从而避免履带对稻桩的碾压。此外,该种植模式还可以使田间3/4的种植行在头季和再生季都成为“边行”,促进大部分植株边际效应的发挥,并改善水稻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虫害发生,增加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寿命,加速干物质积累,从而达到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头季进行预留机收走道种植是避免机械碾压毁蔸,实现机收再生稻节本优质栽培的有效途径。本专利技术可以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头季和再生季边际效应的发挥,在种植密度减少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免机械碾压的机收再生稻节本优质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n(1)品种选择:选择生育期为120-135天,丰产性好、品质优、再生力强的早熟中稻或迟熟晚稻品种;/n(2)播种:适时早播,每年3月20日左右播种,不迟于3月底,避开雨天,搭珙盖膜保温育秧,秧龄控制在35天内;/n(3)移栽:预留机收走道种植,根据头季机械收割特点,移栽时预留出60cm宽行作为机械走道,使收割机在头季收割时履带正好行走在该走道上,所述机械走道稍大于大面积使用的久保田、沃德、洋马等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履带宽度,同时,两机械走道间窄行移栽,插3行,行距30cm,即两机械走道间宽60cm,稍小于以上收割机的轨距宽度,通过宽行与窄行间隔栽培,建立适于头季机械收获的“预留机收走道种植模式”,4月30日前移栽,移栽密度为16.7万蔸/公顷;/n(4)肥料施用:定量施肥,头季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控制在180-200kg N h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机械碾压的机收再生稻节本优质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品种选择:选择生育期为120-135天,丰产性好、品质优、再生力强的早熟中稻或迟熟晚稻品种;
(2)播种:适时早播,每年3月20日左右播种,不迟于3月底,避开雨天,搭珙盖膜保温育秧,秧龄控制在35天内;
(3)移栽:预留机收走道种植,根据头季机械收割特点,移栽时预留出60cm宽行作为机械走道,使收割机在头季收割时履带正好行走在该走道上,所述机械走道稍大于大面积使用的久保田、沃德、洋马等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履带宽度,同时,两机械走道间窄行移栽,插3行,行距30cm,即两机械走道间宽60cm,稍小于以上收割机的轨距宽度,通过宽行与窄行间隔栽培,建立适于头季机械收获的“预留机收走道种植模式”,4月30日前移栽,移栽密度为16.7万蔸/公顷;
(4)肥料施用:定量施肥,头季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控制在180-200kgNha-1、80-100kgP2O5ha-1、60-80kgK2Oha-1;氮肥按质量比基肥:分蘖肥:幼穗分化肥=4:3:3的比例施用,磷肥和钾肥全作基肥于移栽前1天施用;再生季促芽肥的施用量控制在60-80kgNha-1和60-80kgK2Oha-1,于头季齐穗后10-12天施用;提苗肥的施用量为60-80kgNha-1,于头季收割后3天内施用;
(5)水分管理:分蘖前期保持2-3cm浅水分蘖,待分蘖中期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排水晒田,孕穗开花期保持5-8cm水层,齐穗后18-20天再次排水晒田;头季收割后立即灌1-2cm浅水,待腋芽长出10cm以上时灌3-5cm深水,随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保持田间湿润至成熟;
(6)机械收割:头季稻谷成熟度达90%左右时采用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收割,留桩35-45cm,保留倒二叶叶枕;再生季完全成熟后采用同样的收割机收割;
(7)病虫害综合防治:按照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常彭少兵黄见良王月超孙亚婷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