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长秧龄机插水稻丰产高效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6631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内的一种长秧龄机插水稻丰产高效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育秧管理:在秧盘内放置育秧基质,土深2‑2.5cm,在盘内按量匀播,暗化时叠放硬秧盘竖芽,待秧苗生长至高度达0.4‑0.6cm时,再将秧盘搬运至秧田进行摆盘,摆盘30天后,准备移栽;(2)田间管理:采用插秧机进行插秧,每穴4‑6苗秧苗,使每亩基本苗至少达到7.4万苗,氮肥施用时,基蘖氮肥与穗氮肥的质量比为(20~25):(25~30),其中,亩施纯氮20公斤,磷、钾肥施用量均为9kg/亩;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栽培长秧龄秧苗丰产高效。

A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cultivation method of long seedling age machine transplanting r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秧龄机插水稻丰产高效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栽培
,特别涉及一种长秧龄机插水稻丰产高效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居世界各国之首。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从事农业生产劳力严重不足。因此,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就成为缓解农业劳动力短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前人研究表明,秧龄是对机插水稻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其次是施肥量,影响最小的是基本苗。机插秧秧龄弹性小,适宜插秧期为2.5-4叶期。前人对此适龄秧苗的研究比较集中,而对于超过适宜秧龄的相关研究较少。但是由于大面积稻麦两熟区的小麦收割期较迟,农民无法保证在适宜时期将适龄的秧苗移栽,甚者移栽秧龄达到30天左右,造成超秧龄移栽,限制了水稻生产潜力的发挥,制约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发展,也影响了该地区的粮食总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长秧龄机插水稻丰产高效栽培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保证超秧龄丰产的技术难题,使用本专利技术插秧在长秧龄情况下可以继续保证丰产高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长秧龄机插水稻丰产高效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育秧管理:在秧盘内放置育秧基质,土深2-2.5cm,在盘内按量匀播,暗化时叠放硬秧盘竖芽,待秧苗生长至高度达0.4-0.6cm时,再将秧盘搬运至秧田进行摆盘,摆盘30天后,准备移栽;(2)田间管理:采用插秧机进行插秧,每穴4-6苗秧苗,使每亩基本苗至少达到7.4万苗,氮肥施用时,基蘖氮肥与穗氮肥的质量比为(20~25):(25~30),亩施纯氮20公斤,磷、钾肥施用量均为9kg/亩,氮肥基肥施用量占总施氮量的30%,磷肥全部作为基肥施用,钾肥基肥和穗肥分别施用50%;水分管理同常规方法,具体为,移栽时大田水层深度1-2cm,实现不飘苗、不倒苗、不空苗;分蘖期浅水灌溉,水深维持在3cm±0.1cm;够苗后断水自然落干晒田,至田中裂小口,灌水3-4cm;孕穗期和扬花灌浆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方法,至成熟前一周停止灌水。为了实现长秧龄秧苗的育秧,所述步骤(1)中,摆盘后的育秧步骤具体为,摆盘后第1-10天,上水以“跑马水为主”,灌水时没过秧盘,接着将水排空,待盘中床土变干时,再次上水没过秧盘,排空,如此反复;摆盘后第11-30天,水分管理采用干湿交替法,即,上水没过秧盘,待自然耗干,再次上水没过秧盘,自然耗干,如此反复,至移栽前。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所述步骤(2)中,每穴4或5苗秧苗时,氮肥施用时,基蘖氮肥与穗氮肥的质量比为5:5;此设计中,通过不同氮肥运筹和移栽密度搭配下的协同设置,保证长秧龄水稻丰产高效。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所述步骤(2)中,每穴6苗秧苗时,氮肥施用时,基蘖氮肥与穗氮肥的质量比为4:6;此设计中,通过不同氮肥运筹和移栽密度搭配下的协同设置,保证长秧龄水稻丰产高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2)中,施用氮肥时,基肥氮肥施用量占总施氮量的30%,分蘖肥分别在栽插后5-7、10-12天各施5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中,每盘秧盘定量播干种120g,所述秧盘为硬盘,内腔标准为58cm*28cm*2.8c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氮肥为常规尿素,氮含量为4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磷肥为粒状过磷酸钙,有效P2O5含量为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钾肥为颗粒状农业用硫酸钾,有效成分为K2O,含量为5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不同氮肥运筹和不同移栽密度的协同共作下,保证长秧龄水稻丰产高效,对指导稻麦两熟区水稻机械化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可应用于稻麦两熟区水稻栽培的工作中。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长秧龄机插水稻丰产高效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育秧管理:在秧盘内放置育秧基质,土深2-2.5cm,在盘内按量匀播,暗化时叠放硬秧盘竖芽,待秧苗生长至高度达0.4-0.6cm时,再将秧盘搬运至秧田进行摆盘,摆盘30天后,准备移栽;摆盘后的具体步骤与为,摆盘后第1-10天,上水以“跑马水为主”,灌水时没过秧盘,接着将水排空,待盘中床土变干时,再次上水没过秧盘,排空,如此反复;摆盘后第11-30天,水分管理采用干湿交替法,即,上水没过秧盘,待自然耗干,再次上水没过秧盘,自然耗干,如此反复,至移栽前。(2)田间管理:采用插秧机进行插秧,每穴4-6苗秧苗,使每亩基本苗至少达到7.4万苗,氮肥施用时,基蘖氮肥与穗氮肥的质量比为(20~25):(25~30),亩施纯氮20公斤,磷、钾肥施用量均为9kg/亩,氮肥基肥施用量占总施氮量的30%,磷肥全部作为基肥施用,钾肥基肥和穗肥分别施用50%;水分管理同常规方法,具体为,移栽时大田水层深度1-2cm,实现不飘苗、不倒苗、不空苗;分蘖期浅水灌溉,水深维持在3cm±0.1cm;够苗后断水自然落干晒田,至田中裂小口,灌水3-4cm;孕穗期和扬花灌浆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方法,至成熟前一周停止灌水;其中,每盘秧盘定量播干种120g,所述秧盘为硬盘,内腔标准为58cm*28cm*2.8cm;氮肥为常规尿素,氮含量为46%;磷肥为粒状过磷酸钙,有效P2O5含量为12%;钾肥为颗粒状农业用硫酸钾,有效成分为K2O,含量为52%。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步骤(2)中,每穴4或5苗秧苗时,氮肥施用时,基蘖氮肥与穗氮肥的质量比为5:5;每穴6苗秧苗时,氮肥施用时,基蘖氮肥与穗氮肥的质量比为4:6;在施用氮肥时,基肥氮肥施用量占总施氮量的30%,分蘖肥分别在栽插后5-7、10-12天各施5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试验设计秧龄、密度与氮肥运筹三因素设计,其中秧龄为主区,密度为裂区,氮肥运筹为小裂区。秧龄设30天,密度设计栽插行株距分别为30cm*12cm(每亩插1.85万穴),每穴分别插4苗、5苗、6苗,共3个处理,氮肥运筹设计基蘖氮肥与穗氮肥比例为0、4:6、5:5、6:4、7:3、8:2共6个处理,基肥氮肥施用量占总施氮量的30%,分蘖肥分别在栽插后5-7、10-12天各施50%,穗肥依苗情酌情考虑施用时期;同时设计适宜秧龄20天,亩施纯氮20公斤,氮肥运筹6:4对照处理;试验共3*6+1=19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共57个小区,每小区12-15m2,试验田面积1亩。供试品种为当地主推品种连粳11号,播种量为每盘干种120克,旱育秧。秸秆还田,大田氮肥施用量为亩施纯氮20公斤,磷、钾肥施用量均为9kg/亩,磷肥全部作为基肥施用,钾肥基肥和穗肥分别施用50%,其他田间管理,按照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其中,氮肥为常规尿素,氮含量为46%;所述磷肥为粒状过磷酸钙,有效P2O5含量为12%;所述钾肥为颗粒状农业用硫酸钾,有效成分为K2O,含量为52%。实验测定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秧龄机插水稻丰产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育秧管理:在秧盘内放置育秧基质,土深2-2.5cm,在盘内按量匀播,暗化时叠放硬秧盘竖芽,待秧苗生长至高度达0.4-0.6cm时,再将秧盘搬运至秧田进行摆盘,摆盘30天后,准备移栽;/n(2)田间管理:采用插秧机进行插秧,每穴4-6苗秧苗,使每亩基本苗至少达到7.4万苗,氮肥施用时,基蘖氮肥与穗氮肥的质量比为(20~25):(25~30),亩施纯氮20公斤,磷、钾肥施用量均为9kg/亩,氮肥基肥施用量占总施氮量的30%,磷肥全部作为基肥施用,钾肥基肥和穗肥分别施用50%;/n水分管理同常规方法,具体为,移栽时大田水层深度1-2cm,实现不飘苗、不倒苗、不空苗;分蘖期浅水灌溉,水深维持在3cm±0.1cm;够苗后断水自然落干晒田,至田中裂小口,灌水3-4cm;孕穗期和扬花灌浆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方法,至成熟前一周停止灌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秧龄机插水稻丰产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育秧管理:在秧盘内放置育秧基质,土深2-2.5cm,在盘内按量匀播,暗化时叠放硬秧盘竖芽,待秧苗生长至高度达0.4-0.6cm时,再将秧盘搬运至秧田进行摆盘,摆盘30天后,准备移栽;
(2)田间管理:采用插秧机进行插秧,每穴4-6苗秧苗,使每亩基本苗至少达到7.4万苗,氮肥施用时,基蘖氮肥与穗氮肥的质量比为(20~25):(25~30),亩施纯氮20公斤,磷、钾肥施用量均为9kg/亩,氮肥基肥施用量占总施氮量的30%,磷肥全部作为基肥施用,钾肥基肥和穗肥分别施用50%;
水分管理同常规方法,具体为,移栽时大田水层深度1-2cm,实现不飘苗、不倒苗、不空苗;分蘖期浅水灌溉,水深维持在3cm±0.1cm;够苗后断水自然落干晒田,至田中裂小口,灌水3-4cm;孕穗期和扬花灌浆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方法,至成熟前一周停止灌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秧龄机插水稻丰产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摆盘后的育秧步骤具体为,
摆盘后第1-10天,上水以“跑马水为主”,灌水时没过秧盘,接着将水排空,待盘中床土变干时,再次上水没过秧盘,排空,如此反复;
摆盘后第11-30天,水分管理采用干湿交替法,即,上水没过秧盘,待自然耗干,再次上水没过秧盘,自然耗干,如此反复,至移栽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中洋赵晨赵灿许轲张洪程戴其根魏海燕高辉胡雅杰郭保卫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