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及具备该断路器的安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8977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1 02:49
断路器(1)具备:固定触点(20);可动片(4),其沿第一方向(D1)延伸;热响应元件(5);壳体(7),其收容可动片(4)及热响应元件(5);以及端子片(2),其一部分从壳体(7)突出,并与外部电路电连接。端子片(2)具有:第一部(21)和第二部(22),距壳体(7)的底面的高度不同;第一弯曲部(23a),其向第一弯曲方向弯曲;以及第二弯曲部(23b),其向与第一弯曲方向相反的第二弯曲方向弯曲。第一弯曲部(23a)和第二弯曲部(23b)与第一方向(D1)平行地延伸。

Circuit breaker and safety circuit with the circuit br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断路器及具备该断路器的安全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置于电气设备的二次电池组等的小型的断路器等。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各种电气设备的二次电池或电动机等的保护装置(安全电路),使用了断路器。在发生了异常时,例如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二次电池的温度过度上升的情况下,或者在过电流流过汽车、家电产品等设备的电动机等的情况下等,断路器为了保护二次电池或电动机等而切断电流。作为这样的保护装置而使用的断路器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要求追随温度变化而准确地进行动作(具有良好的温度特性)、以及通电时的电阻值稳定。断路器包括热响应元件,该热响应元件根据温度变化而进行动作,将电流导通或切断。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应用双金属作为热响应元件的断路器。所谓双金属,是如下元件,即:由热膨胀率不同的两种板状的金属材料层叠而成,根据温度变化改变形状,由此控制触点的导通状态的元件。该文献所示的断路器是将固定片、端子片、可动片、热响应元件、PTC热敏电阻等部件收纳于壳体而成的,固定片及端子片的端子从壳体突出,与电气设备的电路连接而使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358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在断路器用作个人笔记本电脑、平板型便携信息终端设备或被称为智能手机的薄型的多功能便携电话机等电气设备所装备的二次电池等的保护装置的情况下,除了上述的安全性的确保之外,还要求小型化。特别是在近年来的便携信息终端设备中,用户对小型化(薄型化)的意向增强,由各公司新推出的设备为了确保设计上的优越性,设计成小型的倾向较为显著。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构成便携信息终端设备的一个部件,与二次电池一起安装的断路器也强烈要求进一步的小型化。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实现小型化的断路器。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其具备:固定触点;可动片,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并在该弹性部的一端部具有可动触点,且将所述可动触点向所述固定触点进行按压而使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热响应元件,其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形,由此使所述可动片进行动作使得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分离;壳体,其收容所述可动片及所述热响应元件;以及端子片,其一部分从所述壳体突出,并与外部电路电连接,所述端子片具有:第一部,其距所述壳体的底面为第一高度;第二部,其距所述壳体的底面为比所述第一高度低的第二高度,并与所述外部电路连接;第三部,其连接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第一弯曲部,其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三部交叉的区域中向第一弯曲方向弯曲;以及第二弯曲部,其在所述第二部与所述第三部交叉的区域中向与所述第一弯曲方向相反的第二弯曲方向弯曲,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地延伸。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所述断路器中,优选为,所述固定触点形成于所述第一部。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所述断路器中,优选为,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部电连接。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所述断路器中,优选为,所述壳体具有用于收容所述可动片及所述热响应元件的内部空间,所述第一部在与所述底面相反一侧的第一面露出于所述内部空间,所述第二部埋设于所述壳体而不在所述第一面露出于所述内部空间。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所述断路器中,优选为,所述第二部在所述底面侧的第二面露出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所述断路器中,优选为,所述端子片具有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从所述第一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突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所述断路器中,优选为,所述端子片具有第二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从所述第二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延伸,并突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所述断路器中,优选为,所述第二突出部配置在所述端子片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部。本专利技术的电气设备用的安全电路的特征在于,具备所述断路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断路器,端子片通过向第一弯曲方向弯曲的第一弯曲部以及向第二弯曲方向弯曲的第二弯曲部,从而将第一部和第二部配置成高度不同,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与可动片的弹性部平行地延伸。由此,第二部从第一部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与外部电路连接。因此,能够减小断路器的第一方向的长度尺寸。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断路器的概略结构的组装前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通常的充电或放电状态下的上述断路器的剖视图。图3为表示过充电状态或异常时等的上述断路器的剖视图。图4为表示上述断路器的端子片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成型该断路器的壳体主体的工序的剖视图。图6为从底面侧观察上述断路器的立体图。图7为从底面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断路器的立体图。图8为表示上述断路器的端子片的结构的立体图。图9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断路器的安全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断路器进行说明。图1至图4示出了断路器的结构。断路器1包括一部分从壳体7露出到外部的一对端子片2、3。通过端子片2、3与外部电路(未图示)电连接,从而断路器1构成电气设备的安全电路的主要部分。断路器1包括:固定触点20;端子片2、3;在前端部具有可动触点41的可动片4;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形的热响应元件5;PTC(Posi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6;以及收容端子片2、3、可动片4、热响应元件5及PTC热敏电阻6的壳体7等。壳体7由壳体主体(第一壳体)71和安装在壳体主体71的上表面的盖部件(第二壳体)81等构成。固定触点20除了银、镍、镍-银合金之外,还通过铜-银合金、金-银合金等导电性良好的材料的包层、镀敷或涂敷等形成。固定触点20形成在与端子片2的可动触点41对置的位置,从形成在壳体主体71的内部的开口73a的一部分露出到壳体主体71的收容凹部73。端子片2、3例如通过对以铜等为主成分的金属板(除此以外,还包括铜-钛合金、铜镍锌、黄铜等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并通过嵌件成型而埋入于壳体主体71。端子片2具有:第一部21,其距壳体主体71的底面为第一高度h21;以及第二部22,其距壳体主体71的底面为第二高度h22,并与外部电路连接。第一部21和第二部22与壳体主体71的底面平行地配置。第二高度h22低于第一高度h2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22的底面与壳体主体71的底面一致。固定触点20形成于第一部21。端子片2具有弯曲成台阶状(侧视时为曲柄状)的台阶弯曲部25和支承PTC热敏电阻6的支承部26。台阶弯曲部25连接第一部21与支承部26,将第一部21和支承部26配置成高度不同。PTC热敏电阻6载置在形成于支承部26的3处凸状的突起(凸点)26a上,并被突起26a支承。在本申请中,若无特别说明,则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路器,具备:/n固定触点;/n可动片,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并在该弹性部的一端部具有可动触点,且将所述可动触点向所述固定触点进行按压而使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n热响应元件,其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形,由此使所述可动片进行动作使得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分离;/n壳体,其收容所述可动片及所述热响应元件;以及/n端子片,其一部分从所述壳体突出,并与外部电路电连接,/n所述端子片具有:第一部,其距所述壳体的底面为第一高度;第二部,其距所述壳体的底面为比所述第一高度低的第二高度,并与所述外部电路连接;第三部,其连接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第一弯曲部,其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三部交叉的区域中向第一弯曲方向弯曲;以及第二弯曲部,其在所述第二部与所述第三部交叉的区域中向与所述第一弯曲方向相反的第二弯曲方向弯曲,/n所述第一弯曲部以及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地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01 JP 2017-1094601.一种断路器,具备:
固定触点;
可动片,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并在该弹性部的一端部具有可动触点,且将所述可动触点向所述固定触点进行按压而使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
热响应元件,其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形,由此使所述可动片进行动作使得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分离;
壳体,其收容所述可动片及所述热响应元件;以及
端子片,其一部分从所述壳体突出,并与外部电路电连接,
所述端子片具有:第一部,其距所述壳体的底面为第一高度;第二部,其距所述壳体的底面为比所述第一高度低的第二高度,并与所述外部电路连接;第三部,其连接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第一弯曲部,其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三部交叉的区域中向第一弯曲方向弯曲;以及第二弯曲部,其在所述第二部与所述第三部交叉的区域中向与所述第一弯曲方向相反的第二弯曲方向弯曲,
所述第一弯曲部以及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地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中,
所述固定触点形成于所述第一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浪川胜史
申请(专利权)人:柏恩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