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轮压力侦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739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滚轮压力侦测装置,其包括有:一下滚轮,其两端皆枢设有一单摆座,两该单摆座的一端皆以一转轴枢设于一底座上,且该底座于两该单摆座下方皆装设有一荷重单元,让该单摆座下压该荷重单元,该单摆座于该转轴的垂直上方延伸有一支臂;一上滚轮,其两端皆枢设有一单摆臂,两该单摆臂的一端枢设于两该支臂;一驱动装置,其包括有两个杆座、两个螺杆及两个伺服马达,该杆座固定于该底座上,且该螺杆一端枢设于该杆座,而该螺杆另一端连接该单摆臂,该伺服马达带动该单摆臂沿着该螺杆位移,使该下滚轮与该上滚轮于滚压作业时能直接下压于两该荷重单元,借此达到直接量测夹合压力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滚轮压力侦测装置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滚压机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提高压力值量测精准度的滚轮压力侦测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技术中的一种滚压机的夹合力检测装置,如图4所示,其包括有:一滚压机40、两驱动装置50及两荷重单元60,该滚压机40以一架体41固定枢设有一第一滚轮42与可位移枢设有一第二滚轮43,且该第一滚轮42与第二滚轮43之间形成有滚压夹合间隙,该第二滚轮43于两端轴心处皆设置有一连结座44,并于第二滚轮43两端的连结座44皆连结有一摆臂45,该摆臂45的一端枢设于架体41处,并以摆动状位移第二滚轮43形成滚压夹合间隙的调整,该些驱动装置50皆连接于该些摆臂45枢设于架体41的另一端,且该驱动装置50以一螺杆51连动摆臂45形成摆动,而该螺杆51垂直固定于地面上,两荷重单元(Loadcells)60皆设置于两驱动装置50的螺杆51处,并由两螺杆51带动两荷重单元(Loadcells)60分别测得第一滚轮42与第二滚轮43之间的左右侧力量值,并由两侧力量值的加总后除以滚压夹合间隙总长度而获得夹合力数值,详观上述已知结构不难发觉其尚存有些许不足之处,主要原因归纳如下:(一)、其所量测夹合力数值为估算夹合力,要得知实际夹合力还要换算其力臂长度,其精准度低;(二)、所量测夹合力数值受滚压阻力、粘度与侧向力影响,且荷重单元60受驱动装置50的直接影响,数值容易浮动造成精准度降低,夹合力数值的变动过大,即会导致量测稳定性下降;(三)、其归零时该驱动装置50仍对该荷重单元60产生下压力,且该第一滚轮42与第二滚轮43的间隙于不同开度时,该荷重单元60所承受的压力为浮动值,该归零数值要再经过校正才能使用,其归零动作显的复杂且不易操作。有鉴于此,本创作人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失,提供一种滚轮压力侦测装置。本技术提供的滚轮压力侦测装置包括有:一下滚轮,该下滚轮两端皆枢设有一单摆座,两该单摆座的一端皆以一转轴枢设于一底座上,且该底座于两该单摆座下方皆装设有一荷重单元,让该单摆座下压该荷重单元,而该荷重单元位于该下滚轮的轴心正下方,该单摆座于该转轴的垂直上方延伸有一支臂;一上滚轮,该上滚轮两端皆枢设有一单摆臂,两该单摆臂的一端皆以一轴杆枢设于两该支臂,而该单摆臂另一端形成有一连动部,且该上滚轮设置于该轴杆与该连动部之间,该下滚轮与该上滚轮的轴心投影线重叠于该荷重单元中心位置;一驱动装置包括有两个杆座、两个螺杆及两个伺服马达,该杆座固定于该底座上,且该螺杆一端枢设于该杆座,而该螺杆另一端穿设该连动部,该伺服马达固定于该连动部,并由该伺服马达带动该连动部沿着该螺杆位移,使该下滚轮与该上滚轮于滚压作业时能直接下压于两该荷重单元。借此达到直接量测夹合压力的功效。其中,该单摆座与该单摆臂之间连接有一位移计,且该位移计能测量该下滚轮与该上滚轮之间的间隙大小。其中,该位移计连接有一微电脑控制器,并由该微电脑控制器连接该伺服马达,使该位移计、该微电脑控制器与该伺服马达构成闭循环间隙控制模式,进而稳定控制该下滚轮与该上滚轮之间的间隙。其中,该微电脑控制器还连接该荷重单元,使该荷重单元、该微电脑控制器与该伺服马达构成闭循环压力控制模式,进而稳定控制该下滚轮与该上滚轮之间的夹合压力。其中,该上滚轮未下压该下滚轮的状态下,该荷重单元仅承受该下滚轮的重量,且该上滚轮的重量由该底座与该杆座所分担承受,借此形成该荷重单元的归零操作。本技术的第一主要目的在于,该伺服马达带动该单摆臂沿着该螺杆下压时,该上滚轮受该单摆臂连动而下压该下滚轮,借此具有夹合滚压的加工效果,于加工过程中,该下滚轮、该上滚轮与该伺服马达的驱动压力皆直接下压该荷重单元,配合该下滚轮重量设定为归零位置,使该荷重单元能直接测得真实的夹合滚压压力,进而提高所测得夹合压力的精准度,该荷重单元承受较大的实际压力,使较小的滚压阻力、粘度与侧向力的微幅浮动不会影响其测量数值,以兼具高精准度与高量测稳定性的功效。本技术的第二主要目的在于,该上滚轮上摆至未下压该下滚轮的状态时,该荷重单元仅承受该下滚轮的重量,该上滚轮于上抬时由该轴杆端与该螺杆端所支撑,由于该单摆臂的摆动不影响该单摆座,因此该轴杆仍保持于该转轴的正上方,使该上滚轮的重量由该底座与该杆座所分担承受,此时该荷重单元只承受该下滚轮的重量,借此形成该荷重单元的归零操作,以具有容易归零的功效。本技术的第三主要目的在于,该单摆臂能以该轴杆处摆动而分离该下滚轮与该上滚轮,进而扩大该下滚轮与该上滚轮之间的间隙,使要进行滚压加工的材料能顺利穿过其间隙,此时该驱动装置的螺杆能以该杆座处摆动形成倾斜状,再配合该连动部的转动,即能只将该上滚轮抬高,进而在不影响该下滚轮的前提下增加与该上滚轮之间的间隙开度,以在不同间隙开度的状态下皆能精准的进行该荷重单元的归零动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已知技术使用状态的示意图。附图中的符号说明:本技术方案中的符号说明:10下滚轮;11单摆座;111支臂;12转轴;13底座;14荷重单元;20上滚轮;21单摆臂;22轴杆;23连动部;24位移计;25微电脑控制器;30驱动装置;31杆座;32螺杆;33伺服马达;已知技术中的符号说明:40滚压机;41架体;42第一滚轮;43第二滚轮;44连结座;45摆臂;50驱动装置;51螺杆;60荷重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请配合图式详述如后:先请由图1与图2所示,一种滚轮压力侦测装置,其包括有:一下滚轮10、一上滚轮20及一驱动装置30,该下滚轮10两端皆枢设有一单摆座11,两该单摆座11的一端皆以一转轴12枢设于一底座13上,且该底座13于两该单摆座11下方皆装设有一荷重单元(Loadcells)14,让该单摆座11下压该荷重单元14,而该荷重单元14位于该下滚轮10的轴心正下方,该单摆座11于该转轴12的垂直上方延伸有一支臂111;该上滚轮20两端皆枢设有一单摆臂21,两该单摆臂21的一端皆以一轴杆22枢设于两该支臂111,而该单摆臂21另一端形成有一连动部23,且该上滚轮20设置于该轴杆22与该连动部23之间,该下滚轮10与该上滚轮20的轴心投影线重叠于该荷重单元14中心位置;另外,该单摆座11与该单摆臂21之间连接有一位移计24,且该位移计24能测量该下滚轮10与该上滚轮20之间的间隙大小;该驱动装置30包括有两个杆座31、两个螺杆32及两个伺服马达33,该杆座31固定于该底座13上,且该螺杆32一端枢设于该杆座31,而该螺杆32另一端穿设该连动部23,该伺服马达33固定于该连动部23,并由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滚轮压力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n一下滚轮,该下滚轮两端皆枢设有一单摆座,两该单摆座的一端皆以一转轴枢设于一底座上,且该底座于两该单摆座下方皆装设有一荷重单元,让该单摆座下压该荷重单元,而该荷重单元位于该下滚轮的轴心正下方,该单摆座于该转轴的垂直上方延伸有一支臂;/n一上滚轮,该上滚轮两端皆枢设有一单摆臂,两该单摆臂的一端皆以一轴杆枢设于两该支臂,而该单摆臂另一端形成有一连动部,且该上滚轮设置于该轴杆与该连动部之间,该下滚轮与该上滚轮的轴心投影线重叠于该荷重单元中心位置;以及/n一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有两个杆座、两个螺杆及两个伺服马达,该杆座固定于该底座上,且该螺杆一端枢设于该杆座,而该螺杆另一端穿设该连动部,该伺服马达固定于该连动部,并由该伺服马达带动该连动部沿着该螺杆位移,使该下滚轮与该上滚轮于滚压作业时能够直接下压于两该荷重单元,借此量测夹合压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轮压力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下滚轮,该下滚轮两端皆枢设有一单摆座,两该单摆座的一端皆以一转轴枢设于一底座上,且该底座于两该单摆座下方皆装设有一荷重单元,让该单摆座下压该荷重单元,而该荷重单元位于该下滚轮的轴心正下方,该单摆座于该转轴的垂直上方延伸有一支臂;
一上滚轮,该上滚轮两端皆枢设有一单摆臂,两该单摆臂的一端皆以一轴杆枢设于两该支臂,而该单摆臂另一端形成有一连动部,且该上滚轮设置于该轴杆与该连动部之间,该下滚轮与该上滚轮的轴心投影线重叠于该荷重单元中心位置;以及
一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有两个杆座、两个螺杆及两个伺服马达,该杆座固定于该底座上,且该螺杆一端枢设于该杆座,而该螺杆另一端穿设该连动部,该伺服马达固定于该连动部,并由该伺服马达带动该连动部沿着该螺杆位移,使该下滚轮与该上滚轮于滚压作业时能够直接下压于两该荷重单元,借此量测夹合压力。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福
申请(专利权)人:聚合兴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