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起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内燃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702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起动装置,其包括起动电机、动力传递机构和离合机构,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动力传递组件和储能组件;动力传递组件构造为包括一动力传递轮,动力传递轮直接或间接地由电机驱动;储能组件构造为涡簧,涡簧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于动力传递轮和离合机构连接;动力传递轮构造为具有一用于收容涡簧的腔体,该腔体具有开口;动力传递机构还包括涡簧约束件,涡簧约束件形成对收容在腔体内的涡簧的约束,该约束使所述涡簧不能脱离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电起动装置的内燃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起动装置在安装涡簧的腔体增设涡簧约束件,涡簧安装进腔体后被卡住,即使受到外力也不会松脱,大大提升了安全性。

Electric starting device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起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内燃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用电起动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内燃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小型汽油机通常配有电起动装置。电起动装置通常包括起动电机、动力传递机构和离合机构,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减速箱和储能组件。其中,在小型汽油机的起动阶段,起动电机输出的扭矩经减速箱传递给储能组件,储能组件将机械能转化为势能,当存储的势能达到阈值,则瞬间向离合机构释放并使其旋转,离合机构与曲轴啮合并驱动曲轴转动以起动汽油机。当小型汽油机起动后,离合机构与曲轴之间的传动断开。减速箱通常构造为齿轮组,其包括一个具有能够收容储能组件的腔体的齿轮;储能组件通常构造为涡簧收容于该齿轮的腔体内,其一端与该齿轮连接,另一端与离合机构连接。由于涡簧通常是在整机装配现场装配的,所以已经装配上涡簧的、尚未完全安装好的电起动装置受到不期望的外力时,涡簧极易松脱弹开,进而造成人员受伤。再一方面,现场装配涡簧导致整机装配效率低。此外,涡簧在正常工作过程中被不断地交替缩放,也容易造成脱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系数和装配效率高的动力传递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起动装置,包括起动电机、动力传递机构和离合机构,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动力传递组件和储能组件;所述动力传递组件构造为包括一动力传递轮,所述动力传递轮直接或间接地由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储能组件构造为涡簧,所述涡簧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于所述动力传递轮和所述离合机构连接;所述动力传递轮构造为具有一用于收容所述涡簧的腔体,所述腔体具有开口;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还包括涡簧约束件,所述涡簧约束件形成对收容在所述腔体内的涡簧的约束,该约束使所述涡簧不能脱离腔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涡簧约束件构造为设置在腔体周缘上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三凸部朝向所述腔体的中心延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涡簧约束件构造为盖,所述盖构造为与所述腔体的开口配合,以形成对收容在所述腔体内的涡簧的约束,该约束使所述涡簧不能脱离腔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盖与腔体之间设有接合结构,所述接合结构防止所述盖脱离所述腔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接合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盖周缘上的第一凸部和设置在腔体周缘上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凸部构造为可与第一凹部卡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接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腔体周缘上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构造为可与盖的周向边缘卡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涡簧具有远离螺旋线中心的涡簧外自由端和靠近螺旋线重心的涡簧内自由端;所述涡簧外自由端与所述动力传递轮固定连接,所述涡簧内自由端与所述离合机构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涡簧约束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槽部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涡簧约束件构造为第四凸部;所述第四凸部自所述第二槽部靠近所述动力传递轮旋转中心的侧壁、向朝着和/或背离所述动力传递轮的旋转中心的方向延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涡簧约束件构造为第四凸部;所述第四凸部自所述第二槽部远离所述动力传递轮旋转中心的侧壁、向朝着所述动力传递轮的旋转中心的方向延伸。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内燃机,包括曲轴和电起动装置,所述电起动装置包括起动电机、动力传递机构和离合机构,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动力传递组件和储能组件;所述动力传递组件构造为包括一动力传递轮,所述动力传递轮直接或间接地由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储能组件构造为涡簧,所述涡簧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于所述动力传递轮和所述离合机构连接;所述动力传递轮构造为具有一用于收容所述涡簧的腔体,所述腔体具有开口;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还包括涡簧约束件,所述涡簧约束件形成对收容在所述腔体内的涡簧的约束,该约束使所述涡簧不能脱离腔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所述动力传递组件构造为齿轮减速箱,所述齿轮减速箱具有由减速箱壳体形成的减速箱室;减速箱壳体由设置在内侧的第一壳体221和设置在外侧的第二壳体223扣合形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棘爪组件和棘轮组件;所述棘爪组件与所述曲轴固定连接;所述棘轮组件与所述减速箱壳体之间可旋转地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电起动装置在安装涡簧的腔体增设涡簧约束件,涡簧安装进腔体后被卡住,即使受到外力也不会松脱,大大提升了安全性;可将涡簧和第二齿轮做成一个组件,进行提前小配,避免了现场装配,大大提升了装配效率;工作中的涡簧不会因为被不断地交替缩放而脱出,增强了储能结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起动装置的分解图。图2是图2中的电起动装置从另一视角观察的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局部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起动装置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储能装置的分解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储能装置的内侧面视图。图7是图2中沿A-A的剖视图。图8是图2中沿B-B的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储能装置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局部x1的放大图。图12是图11中沿C1-C1的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局部x2的放大图。图15是图14中沿C2-C2的剖视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局部x3的放大图。图18是图17中沿C3-C3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需要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活动连接,还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图1和图2展示了现有技术当中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起动装置,包括起动电机、动力传递机构和离合机构,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动力传递组件和储能组件;其特征是,/n所述动力传递组件构造为包括一动力传递轮,所述动力传递轮直接或间接地由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储能组件构造为涡簧,所述涡簧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于所述动力传递轮和所述离合机构连接;/n所述动力传递轮构造为具有一用于收容所述涡簧的腔体,所述腔体具有开口;/n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还包括涡簧约束件,所述涡簧约束件形成对收容在所述腔体内的涡簧的约束,该约束使所述涡簧不能脱离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起动装置,包括起动电机、动力传递机构和离合机构,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动力传递组件和储能组件;其特征是,
所述动力传递组件构造为包括一动力传递轮,所述动力传递轮直接或间接地由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储能组件构造为涡簧,所述涡簧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于所述动力传递轮和所述离合机构连接;
所述动力传递轮构造为具有一用于收容所述涡簧的腔体,所述腔体具有开口;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还包括涡簧约束件,所述涡簧约束件形成对收容在所述腔体内的涡簧的约束,该约束使所述涡簧不能脱离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起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涡簧约束件构造为设置在腔体周缘上的第三凸部,所述第三凸部朝向所述腔体的中心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起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涡簧约束件构造为盖,所述盖构造为与所述腔体的开口配合,以形成对收容在所述腔体内的涡簧的约束,该约束使所述涡簧不能脱离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起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盖与腔体之间设有接合结构,所述接合结构防止所述盖脱离所述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起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接合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盖周缘上的第一凸部和设置在腔体周缘上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凸部构造为可与第一凹部卡接。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钊蔡小平郭宁朱光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瓴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