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计算机硬件的防护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6789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计算机硬件的防护固定装置,包括底板、第一支板、连杆、调节杆、固定板、限位扭力弹簧、第二支板、轮齿、调节扭力弹簧、驱动齿轮、驱动杆、传动齿轮、固定杆、第一齿轮杆、壳体、齿轮钮、把手、顶板、安装板、转杆、连接件、齿条板、顶杆、第二齿轮杆、限位杆和底杆,所述壳体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底部固定有底板,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底板顶部对称固定有连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齿轮钮与齿轮条的相互配合,使得齿轮条在横向槽和纵向槽内运动,齿轮条与相对应的卡槽相互配合,从而对顶板的位置进行四边固定,增加顶板固定的稳定性,从而增加对计算机硬件的防护能力。

A protective fixing device for computer hardwa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计算机硬件的防护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护固定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计算机硬件的防护固定装置,属于计算机硬件应用

技术介绍
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置的总称。这些物理装置按系统结构的要求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为计算机软件运行提供物质基础。简言之,计算机硬件的功能是输入并存储程序和数据,以及执行程序把数据加工成可以利用的形式。在用户需要的情况下,以用户要求的方式进行数据的输出,在一些使用计算机的企业或者工厂中,会存储一些新的计算机硬件,例如内存条和CPU,以备不时之需,内存条和CPU的保存要求一般为,不收到外力的挤压,不能使得内存条和CPU产生形变,或者在内存条和CPU的本体上出现缺口等损坏,然而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直接讲内存条和CPU直接堆放在一起,从而使得对内存条和CPU的防护效果差。现有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7663377U的一种便于检修的计算机硬件固定装置,该便于检修的计算机硬件固定装置解决了解决了当前的计算机硬件被计算机硬件固定装置固定后不方便取下维修,使维修计算机所需要的时间增加,间接的增加了维修费用的问题,但是,无法实现对全新的计算机硬件进行保护和固定,同时,不能对保护装置进行快速的打开和封闭,不能实现存放装置的位置调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计算机硬件的防护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1)如何通过齿轮钮与齿轮条的相互配合,使得齿轮条在横向槽和纵向槽内运动,齿轮条与相对应的卡槽相互配合,从而对顶板的位置进行四边固定,增加顶板固定的稳定性,从而增加对计算机硬件的防护能力,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快速封闭和打开保护装置;(2)如何通过限位扭力弹簧和调节扭力弹簧的作用下,使得驱动杆和顶杆沿着各自力的方向转动,驱动杆和顶杆分别带动固定杆和调节杆,使得第一齿轮杆和第二齿轮杆发生位置变化,固定板与第二支板之间的距离增加,第一支板与底板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使得连杆的交叉角度得到改变,使得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之间的距离增加,将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顶出放置槽,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实现支板位置的自动变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计算机硬件的防护固定装置,包括底板、第一支板、连杆、调节杆、固定板、限位扭力弹簧、第二支板、轮齿、调节扭力弹簧、驱动齿轮、驱动杆、传动齿轮、固定杆、第一齿轮杆、壳体、齿轮钮、把手、顶板、安装板、转杆、连接件、齿条板、顶杆、第二齿轮杆、限位杆和底杆,所述壳体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底部固定有底板,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底板顶部对称固定有连接件,所述底板顶部对称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外侧套设有调节扭力弹簧,且调节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底板和驱动杆固定连接,驱动杆的一端固定有驱动齿轮,且两个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驱动杆的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固定杆,且两个固定杆的一端均套接固定在驱动杆外侧;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一端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顶部和底部内壁设置有轮齿,所述支撑槽内设置有第一齿轮杆,所述第一齿轮杆的两端贯穿第一支板侧壁,且第一齿轮杆与支撑槽内的轮齿相互配合,所述第一支板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底杆,所述底杆的两端贯穿第一支板侧壁,所述驱动杆两端分别对称设置的固定杆顶端分别通过轴承与第一齿轮杆和底杆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杆和底杆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第一支板的上方设置有转杆,且第一支板两端的连杆均通过轴承与转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板上方设置有第二支板,所述第二支板一端开设有齿轮槽,所述齿轮槽内设置有第二齿轮杆,且第二齿轮杆的两端贯穿第二支板,所述第二齿轮杆与齿轮槽相互配合,所述第二支板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连杆远离第一支板的一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其对应的限位杆和第二齿轮杆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杆和第二齿轮杆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第二支板上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部对称设置有顶杆,且顶杆两端均通过轴承与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远离第二支板的一端套接固定在与其对应的顶杆端部,所述顶杆的一端固定有传动齿轮,且两个传动齿轮相互啮合;其中,所述顶板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齿轮钮,所述齿轮钮的两端分别贯穿顶板顶部和底部侧壁,所述顶板的顶部和底部位于齿轮钮的两侧分别对称开设有横向槽和纵向槽,所述横向槽和纵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齿条板,且齿条板均与齿轮钮相配合;所述放置槽四面侧壁均对称开设有卡槽,且放置槽四面侧壁的卡槽分别与对应的齿条板相配合。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支板两端的连杆均呈交叉设置,且第一支板两端呈交叉设置的连杆中段均通过轴承与转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转杆位于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固定板顶部开设有顶槽,所述顶槽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齿轮钮的底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齿轮钮与顶槽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啮合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顶板顶部固定有把手。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顶部均等距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等距开设有固定槽。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顶板顶部对称开设的横向槽与顶板底部对称开设的纵向槽呈垂直设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顶杆外侧套设有限位扭力弹簧,且限位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杆和顶杆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在需要对计算机内部的硬件进行存放时,转动齿轮钮,使得齿轮钮分别与横向槽与纵向槽内滑动连接的齿条板相互配合,从而使得设置在卡槽内的齿条板向着齿轮钮的方向运动,使得齿条板与卡槽之间的限位解除,同时,齿轮钮底端设置的外螺纹与顶槽内设置的内螺纹相互啮合,从而使得齿轮钮脱离顶槽,将顶板放置到固定板上方,向下施加压力,使得调节杆、连杆和固定杆在相互的配合下发生转动,从而将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收入到放置槽内,反向转动齿轮钮,使得齿条板进入到对应的卡槽内,齿轮钮底端的外螺纹与顶槽内的内螺纹相互配合,从而将计算机硬件固定在壳体内,对计算机硬件进行保护,通过齿轮钮与齿轮条的相互配合,使得齿轮条在横向槽和纵向槽内运动,齿轮条与相对应的卡槽相互配合,从而对顶板的位置进行四边固定,增加顶板固定的稳定性,从而增加对计算机硬件的防护能力,将计算机的硬件内存条和CPU进行封闭式保护,防止内存条和CPU产生损坏,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2、限位扭力弹簧与调节扭力弹簧分别带动底板顶部的两个驱动杆和固定板内部的两个顶杆转动,两个驱动齿轮相向转动,带动固定杆转动,由于固定杆的长度不变,两个固定杆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使得第一齿轮杆在支撑槽内发生位置变化,从而使得第一支板与底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两个传动齿轮啮合连接,使得调节杆随着传动齿轮的主动而转动,由于调节杆的长度不变,固定板一端的两个调节杆之间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计算机硬件的防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第一支板(2)、连杆(3)、调节杆(4)、固定板(5)、限位扭力弹簧(7)、第二支板(9)、轮齿(11)、调节扭力弹簧(12)、驱动齿轮(13)、驱动杆(14)、传动齿轮(15)、固定杆(16)、第一齿轮杆(17)、壳体(19)、齿轮钮(21)、把手(22)、顶板(23)、安装板(25)、转杆(26)、连接件(27)、齿条板(28)、顶杆(31)、第二齿轮杆(32)、限位杆(33)和底杆(34),所述壳体(19)顶部开设有放置槽(29),所述放置槽(29)底部固定有底板(1),所述壳体(19)顶部设置有顶板(23);/n所述底板(1)顶部对称固定有连接件(27),所述底板(1)顶部对称设置有驱动杆(14),所述驱动杆(1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连接件(27)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14)外侧套设有调节扭力弹簧(12),且调节扭力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底板(1)和驱动杆(14)固定连接,驱动杆(14)的一端固定有驱动齿轮(13),且两个驱动齿轮(13)相啮合,所述驱动杆(14)的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固定杆(16),且两个固定杆(16)的一端均套接固定在驱动杆(14)外侧;/n所述底板(1)上方设置有第一支板(2),所述第一支板(2)一端开设有支撑槽(10),所述支撑槽(10)顶部和底部内壁设置有轮齿(11),所述支撑槽(10)内设置有第一齿轮杆(17),所述第一齿轮杆(17)的两端贯穿第一支板(2)侧壁,且第一齿轮杆(17)与支撑槽(10)内的轮齿(11)相互配合,所述第一支板(2)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底杆(34),所述底杆(34)的两端贯穿第一支板(2)侧壁,所述驱动杆(14)两端分别对称设置的固定杆(16)顶端分别通过轴承与第一齿轮杆(17)和底杆(34)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杆(17)和底杆(34)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杆(3),所述第一支板(2)的上方设置有转杆(26),且第一支板(2)两端的连杆(3)均通过轴承与转杆(26)的端部转动连接;/n所述第一支板(2)上方设置有第二支板(9),所述第二支板(9)一端开设有齿轮槽(8),所述齿轮槽(8)内设置有第二齿轮杆(32),且第二齿轮杆(32)的两端贯穿第二支板(9),所述第二齿轮杆(32)与齿轮槽(8)相互配合,所述第二支板(9)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限位杆(33),所述连杆(3)远离第一支板(2)的一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其对应的限位杆(33)和第二齿轮杆(32)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杆(33)和第二齿轮杆(32)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调节杆(4);/n所述第二支板(9)上方设置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内部对称设置有顶杆(31),且顶杆(31)两端均通过轴承与固定板(5)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4)远离第二支板(9)的一端套接固定在与其对应的顶杆(31)端部,所述顶杆(31)的一端固定有传动齿轮(15),且两个传动齿轮(15)相互啮合;/n其中,所述顶板(23)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齿轮钮(21),所述齿轮钮(21)的两端分别贯穿顶板(23)顶部和底部侧壁,所述顶板(23)的顶部和底部位于齿轮钮(21)的两侧分别对称开设有横向槽(20)和纵向槽(24),所述横向槽(20)和纵向槽(24)内均滑动连接有齿条板(28),且齿条板(28)均与齿轮钮(21)相配合;/n所述放置槽(29)四面侧壁均对称开设有卡槽(30),且放置槽(29)四面侧壁的卡槽(30)分别与对应的齿条板(28)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计算机硬件的防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第一支板(2)、连杆(3)、调节杆(4)、固定板(5)、限位扭力弹簧(7)、第二支板(9)、轮齿(11)、调节扭力弹簧(12)、驱动齿轮(13)、驱动杆(14)、传动齿轮(15)、固定杆(16)、第一齿轮杆(17)、壳体(19)、齿轮钮(21)、把手(22)、顶板(23)、安装板(25)、转杆(26)、连接件(27)、齿条板(28)、顶杆(31)、第二齿轮杆(32)、限位杆(33)和底杆(34),所述壳体(19)顶部开设有放置槽(29),所述放置槽(29)底部固定有底板(1),所述壳体(19)顶部设置有顶板(23);
所述底板(1)顶部对称固定有连接件(27),所述底板(1)顶部对称设置有驱动杆(14),所述驱动杆(1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连接件(27)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14)外侧套设有调节扭力弹簧(12),且调节扭力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底板(1)和驱动杆(14)固定连接,驱动杆(14)的一端固定有驱动齿轮(13),且两个驱动齿轮(13)相啮合,所述驱动杆(14)的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固定杆(16),且两个固定杆(16)的一端均套接固定在驱动杆(14)外侧;
所述底板(1)上方设置有第一支板(2),所述第一支板(2)一端开设有支撑槽(10),所述支撑槽(10)顶部和底部内壁设置有轮齿(11),所述支撑槽(10)内设置有第一齿轮杆(17),所述第一齿轮杆(17)的两端贯穿第一支板(2)侧壁,且第一齿轮杆(17)与支撑槽(10)内的轮齿(11)相互配合,所述第一支板(2)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底杆(34),所述底杆(34)的两端贯穿第一支板(2)侧壁,所述驱动杆(14)两端分别对称设置的固定杆(16)顶端分别通过轴承与第一齿轮杆(17)和底杆(34)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杆(17)和底杆(34)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杆(3),所述第一支板(2)的上方设置有转杆(26),且第一支板(2)两端的连杆(3)均通过轴承与转杆(26)的端部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支板(2)上方设置有第二支板(9),所述第二支板(9)一端开设有齿轮槽(8),所述齿轮槽(8)内设置有第二齿轮杆(32),且第二齿轮杆(32)的两端贯穿第二支板(9),所述第二齿轮杆(32)与齿轮槽(8)相互配合,所述第二支板(9)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限位杆(33),所述连杆(3)远离第一支板(2)的一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其对应的限位杆(33)和第二齿轮杆(32)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杆(33)和第二齿轮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尹向东谭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