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调节手柄以及汽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6440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调节手柄,包括手柄底座和手柄本体,所述手柄底座具有内腔,所述手柄本体上下设有手柄拉环和手柄支座,所述手柄支座上部铰接于所述手柄底座内腔内,所述手柄拉环盖于所述内腔,所述手柄底座下部与气弹簧启动线连接,气弹簧启动线连接气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小巧、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强、调节轻便、操作空间小、外形美观、使用舒适性强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品的档次,更好地应用于汽车座椅上。

Seat adjustment handle and car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椅调节手柄以及汽车座椅
本技术属于座椅配套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座椅调节手柄。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为了能够满足不同身高和体型的驾乘者在车身中人体定位和舒适性的要求,通常都要对座椅的前后位置及靠背的倾角等进行调节,传统的汽车座椅调节装置采用座椅调节机构依次传动连接气弹簧及操纵杆,而操作杆占用空间大,极大影响乘客的活动空间,降低乘客的乘坐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座椅调节手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座椅调节手柄,包括手柄底座和手柄本体,所述手柄底座具有内腔,所述手柄本体上下设有手柄拉环和手柄支座,所述手柄支座上部铰接于所述手柄底座内腔内,所述手柄拉环盖于所述内腔,所述手柄底座下部与气弹簧启动线连接,气弹簧启动线连接气弹簧。优选的,所述手柄底座内腔内设有两支壁,所述手柄支座上部设有旋转轴管,所述手柄支座通过销钉穿入旋转轴管铰接于两支壁,所述手柄底座内腔及两支壁上端外围连接有环形外缘板。优选的,所述旋转轴管外周套有辅助弹簧,辅助弹簧一头连接于一支壁上,一头连接于手柄支座上。优选的,所述手柄支座下部设有与旋转轴管中心线方向一致的通孔,通孔中部开有连通外部背向手柄拉环的槽口,所述槽口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管中心线,所述槽口下端与延伸至通孔一端的缺口连通,所述槽口沿长度方向向上衔接有一导向槽,气弹簧启动线包括头部和线部,头部为球头,安装于通孔内,线部穿出所述槽口。优选的,所述两支壁外侧连接于围边两端,围边前端设有圆孔,圆孔与延伸至所述围边底部的开口连接,所述两支壁与围边围成的范围底部开放。优选的,所述手柄底座底部开设有固定孔。优选的,所述手柄拉环形状为三叶型,其一叶与所述手柄支座上端连接,另两叶用作扣手部,盖于所述内腔并预留有手指进入内腔的区域。优选的,所述手柄拉环中部向外突出。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安装于座椅本体上的座椅调节机构及其传动连接的气弹簧,所述气弹簧另一头与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座椅调节手柄的气弹簧启动线连接,所述座椅调节手柄安装于手柄安装架上,所述手柄安装架安装于座椅本体侧边。优选的,所述手柄安装架具有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座椅调节手柄的手柄底座相匹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结构小巧、使用寿命长、稳定性强、调节轻便、操作空间小、外形美观、使用舒适性强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品的档次,更好地应用于汽车座椅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关闭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启动状态示意图;图4为手柄拉环的构造示意图;图5为手柄拉环的主视图;图6为手柄底座的构造示意图;图7为手柄底座的主视图;图8为手柄底座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手柄底座,2-销钉,3-辅助弹簧,4-手柄本体,5-气弹簧启动线,6-手柄拉环,7-旋转轴管,8-通孔,9-槽口,10-缺口,11-导向槽,12-环形外缘板,13-支壁,14-固定孔,15-围边,16-圆孔,17-开口,18-座椅调节机构,19-手柄安装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8所示,一种座椅调节手柄,包括手柄底座1和手柄本体4,所述手柄底座具有内腔,所述手柄本体上下设有手柄拉环6和手柄支座,所述手柄支座上部铰接于所述手柄底座内腔内,所述手柄拉环盖于所述内腔,所述手柄底座下部与气弹簧启动线5连接,气弹簧启动线连接气弹簧,气弹簧再与座椅调节机构传动连接,该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悉的公知常识,凡能完成传动连接的气弹簧与座椅调节机构均能实现本技术方案,故不在此一一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底座内腔内设有两支壁13,所述手柄支座上部设有旋转轴管7,所述旋转轴管7具有贯通所述旋转轴管长度方向的轴孔,所述手柄支座通过销钉2穿入轴孔铰接于两支壁,所述手柄底座内腔及两支壁上端外围连接有环形外缘板,环形外缘板在安装过程中起到限位作用,外形也较为美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管外周套有辅助弹簧3,辅助弹簧一头连接于一支壁13上,一头连接于手柄支座上,所述支壁13和手柄支座上各设有一穿孔,辅助弹簧两头分别穿入所述两穿孔,辅助弹簧的设计能够使得手柄拉环在不受外力作用下始终盖合于内腔上,起到阻尼作用。进一步的,所述手柄支座下部设有与旋转轴管中心线方向一致的通孔8,通孔8中部开有连通外部背向手柄拉环的槽口9,所述槽口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管中心线,所述槽口下端与延伸至通孔一端的缺口10连通,所述槽口9沿长度方向向上衔接有一导向槽11,气弹簧启动线5包括头部和线部,头部为球头,安装于通孔内,线部穿出所述槽口。通孔用于固定气弹簧启动线的头部,槽口与缺口的设计用于气弹簧启动线的线部经缺口穿入槽口中进行限位,在气弹簧启动线拉紧时,手柄支座进行旋转,导向槽抵靠所述气弹簧启动线,进行限位。更进一步的,所述两支壁外侧连接于围边15两端,围边15前端设有圆孔16,圆孔16与延伸至所述围边底部的开口17连接,所述两支壁13与围边15围成的范围底部开放。围边15与两支壁13连接,更好地提高两支壁的刚度,在铰接所述手柄支座时不会轻易发生形变,同时也利于底部进行开放设计,气弹簧启动线的线部经开口进入圆孔进行限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底座底部开设有固定孔14,固定孔用于安装时进行螺丝紧固,设计简单,拆装方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拉环6形状为三叶型,其一叶与所述手柄支座上端连接,另两叶用作扣手部,盖于所述内腔并预留有手指进入内腔的区域,扣手部前端进行加厚,且加厚部分进行圆角处理,更符合人工学设计。较佳的,所述手柄拉环6中部向外突出,该设计能够提高手柄拉环的刚度,使用寿命更长。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安装于座椅本体上的座椅调节机构18及其传动连接的气弹簧启动线5,所述气弹簧启动线另一头与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座椅调节手柄连接,所述座椅调节手柄安装于手柄安装架19上,所述手柄安装架安装于座椅本体侧边。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安装架19具有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座椅调节手柄的手柄底座相匹配。本技术组装时,首先将手柄底座安装在手柄安装架上,气弹簧启动线从手柄底座底部穿入围边上的圆孔,气弹簧启动线的头部经手柄支座上的缺口扣于通孔上,并转动气弹簧启动线至槽口内进行限位,接着,在旋转轴管外周套入辅助弹簧进行安装,辅助弹簧一头连接于一支壁上,一头连接于手柄支座上,最后,旋转轴管穿入销钉令其铰接于手柄底座两支壁上。使用时,气弹簧启动线连接座椅调节机构,只需扳动手柄拉环使得气弹簧启动线被拉紧,座椅调节机构工作可进行手动调节座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调节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底座和手柄本体,所述手柄底座具有内腔,所述手柄本体上下设有手柄拉环和手柄支座,所述手柄支座上部铰接于所述手柄底座内腔内,所述手柄拉环盖于所述内腔,所述手柄底座下部与气弹簧启动线连接,气弹簧启动线连接气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调节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底座和手柄本体,所述手柄底座具有内腔,所述手柄本体上下设有手柄拉环和手柄支座,所述手柄支座上部铰接于所述手柄底座内腔内,所述手柄拉环盖于所述内腔,所述手柄底座下部与气弹簧启动线连接,气弹簧启动线连接气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节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底座内腔内设有两支壁,所述手柄支座上部设有旋转轴管,所述手柄支座通过销钉穿入旋转轴管铰接于两支壁,所述手柄底座内腔及两支壁上端外围连接有环形外缘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调节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管外周套有辅助弹簧,辅助弹簧一头连接于一支壁上,一头连接于手柄支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调节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支座下部设有与旋转轴管中心线方向一致的通孔,通孔中部开有连通外部背向手柄拉环的槽口,所述槽口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管中心线,所述槽口下端与延伸至通孔一端的缺口连通,所述槽口沿长度方向向上衔接有一导向槽,气弹簧启动线包括头部和线部,头部为球头,安装于通孔内,线部穿出所述槽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春红蓝锦添沈荣彬吕培建林伟君苏晓雄
申请(专利权)人:龙海市九龙座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