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国付专利>正文

循环配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5993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配药方法存在配药效率低、药液混合/溶解的问题,提供循环配药装置。循环配药装置包括:管针组件,其包括三通连接的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第一软管的末端设有第一针件,第二软管的末端设有第二针件,第三软管的末端设置有能够插入液体瓶的液面下的穿刺针;并且,在第一针件和第二针件分别插入药瓶时,第一软管、第一针件、药瓶、第二针件、第二软管、第一软管依次连通形成正向或反向的内循环通道;第一蠕动泵,设置于第一软管上;第二蠕动泵,设置于第三软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药液混合/溶解充分及配药效率高。

Circulation dispens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配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循环配药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配药多采用人工抽取液体注入进入药瓶,摇晃药瓶,抽回混合液的方法进行,具有配药效率低,药液混合/溶解不均匀的问题。也有半自动配药机的方案,如能够实现摇晃加速混合/溶解的设备,然而存在操作不便、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循环配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循环配药方法存在配药效率低、药液混合/溶解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循环配药装置的循环配药方法。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循环配药装置,用于对药瓶中的药物和液体瓶中的液体进行混合配置,其包括:管针组件,其包括三通连接的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第一软管的末端设有第一针件,第二软管的末端设有第二针件,第三软管的末端设置有能够插入液体瓶的液面下的穿刺针;并且,在第一针件和第二针件分别插入药瓶时,第一软管、第一针件、药瓶、第二针件、第二软管、第一软管依次连通形成正向或反向的内循环通道;第一蠕动泵,设置于第一软管上,并能够通过挤压第一软管来驱动所述内循环通道内的液体正向或反向循环;第二蠕动泵,设置于第三软管上,并且在所述穿刺针插入到液体瓶的液面之下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挤压第三软管来将液体瓶内的液体通过第二软管吸入药瓶。本申请中的循环配药装置使用时,启动第一蠕动泵和第二蠕动泵,抽取液体瓶中的液体至内循环通道中;然后关闭第二蠕动泵,启动第一蠕动泵,以驱动液体在内循环通道中循环流动,在循环流动过程中,液体多次经过药瓶,使液体和药瓶内的药物进行多次地混合和/或溶解;在循环若干次后,再次启动第二蠕动泵和第一蠕动泵,将液体和药物混合液抽回液体瓶中,即完成了配药。本实施方式中的循环配药装置可形成独立循环的内循环通道,使得可以通过蠕动泵连续地,双向地循环液体,使液体和药物多次往复混合,能够在确保药液充分混合/溶解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配药的效率。可选地:所述第一针件和所述第二针件被配置成朝上设置,以使其能够从下往上插入瓶口朝下倒置的药瓶中。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针件和第二针件从下往上插及药瓶倒置的形式,使得药物堆积在瓶口段,而第一针件和第二针件插入后,使其针孔位于药物内部,这样在液体送蠕动泵挤压从针孔喷出时,能够从药物堆的内部喷出,有利于吹动药物四向扩散开,和液体充分的混合。这能够避免从药物堆的外喷入的液体仅能直接解接触药物堆的顶层,对于一些药物,顶层的药物和液体接触后容易形成一层凝结层,而影响或减缓液体的进一步接触下层的药物,导致影响混合/溶解速度或溶解/混合速度慢的问题。可选地:所述第一针件和所述第二针件一体设置成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通道的合并针件,该合并针件的两个通道分别连通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可选地:所述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之间通过一三通件连通。可选地,三通连接第三软管一侧可设置可夹紧使第三软管阻断的卡件。可选地:所述穿刺针包括穿刺头和加长针;所述穿刺针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三软管的末端,所述加长针的上端插入穿刺头的末端通孔内;所述穿刺头前端为尖端,用于密封地穿透液体瓶的软性封口;穿刺头还开设有连通的下孔和上孔,且在穿刺头穿入液体瓶内时,上孔位于液体瓶之外,下孔位于液体瓶内液面之上。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穿刺针能够直接进入液体瓶的液面下,方便抽取液体。并且其不存在在液体被抽出时液体瓶内形成负压影响进一步抽取的问题,可选地:所述第一针件和所述第二针件的针孔设置在其针头的侧面,且在第一针件和第二针件插入药品之内时,两者的针孔相对。第一针件和第二针件的针孔相对,使得从第一针件喷出的液体和第二针孔喷出的液体的方向相反,从而使得药物收到多方向的喷射,进一步加快了药物和液体的混合/溶解效率和效果。可选地:所述第一针件和所述第二针件的针孔有多个,且多个针孔的朝向不同。多个针孔,且朝向不同的设置方式再进一步提高了药物和液体的混合/溶解效率和效果。可选地:所述第二蠕动泵为能够定量抽液的蠕动泵,以实现液体的定量抽取。通过设置第二蠕动泵能够定量抽液,这样在需要定量配药时,将定量的液体抽入内循环通道中进行循环即可。可选地:所述第一针件、所述第二针件和所述穿刺针均设有针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循环配药方法,其基于前述的的循环配药装置,并包括以下步骤:启动第一蠕动泵和第二蠕动泵,抽取液体瓶中的液体至内循环通道中;关闭第二蠕动泵,同时启动第一蠕动泵,以驱动液体在内循环通道中循环流动;在循环流动过程中,液体多次经过药瓶,使液体和药瓶内的药物进行多次地混合和/或溶解;在循环若干次后,再次启动第二蠕动泵和第一蠕动泵,将液体和药物混合液抽回液体瓶中,即完成了配药。综合以上描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循环配药装置和循环配药方法具有药液混合/溶解充分及配药效率高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循环配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针件、第二针件和药瓶的配合关系及液体射出的示意图;图3为第一针件/第二针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中示出了第一针件和第二针件合并为合并针件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标:11-药瓶;12-药物;13-液体瓶;14-液体;20-管针组件;21-第一软管;22-第二软管;23-第三软管;24-第一针件;25-第二针件;26-穿刺针;C1-内循环通道;30-第一蠕动泵;40-第二蠕动泵;K4-针孔;29-三通件;27-穿刺头;28-加长针;K1-下孔;K2-上孔;X1-限位部;80-合并针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配药装置,用于对药瓶中的药物和液体瓶中的液体进行混合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管针组件,其包括三通连接的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第一软管的末端设有第一针件,第二软管的末端设有第二针件,第三软管的末端设置有能够插入液体瓶的液面下的穿刺针;并且,在第一针件和第二针件分别插入药瓶时,第一软管、第一针件、药瓶、第二针件、第二软管、第一软管依次连通形成正向或反向的内循环通道;/n第一蠕动泵,设置于第一软管上,并能够通过挤压第一软管来驱动所述内循环通道内的液体正向或反向循环;/n第二蠕动泵,设置于第三软管上,并且在所述穿刺针插入到液体瓶的液面之下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挤压第三软管来将液体瓶内的液体通过第二软管吸入药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配药装置,用于对药瓶中的药物和液体瓶中的液体进行混合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针组件,其包括三通连接的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第一软管的末端设有第一针件,第二软管的末端设有第二针件,第三软管的末端设置有能够插入液体瓶的液面下的穿刺针;并且,在第一针件和第二针件分别插入药瓶时,第一软管、第一针件、药瓶、第二针件、第二软管、第一软管依次连通形成正向或反向的内循环通道;
第一蠕动泵,设置于第一软管上,并能够通过挤压第一软管来驱动所述内循环通道内的液体正向或反向循环;
第二蠕动泵,设置于第三软管上,并且在所述穿刺针插入到液体瓶的液面之下的状态下,能够通过挤压第三软管来将液体瓶内的液体通过第二软管吸入药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针件和所述第二针件被配置成朝上设置,以使其能够从下往上插入瓶口朝下倒置的药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针件和所述第二针件一体设置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付
申请(专利权)人:王国付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