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捕捉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81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蛙捕捉框,包括框架主体,还包括能够沿框架主体上下滑动的地形定型棒,所述地形定型棒有两根以上、围绕框架主体依次竖直设置。本申请中的石蛙捕捉框可根据地面形状、起伏,自动调整地形定型棒使其与地面接触,让石蛙在框内无处可逃;防止捕捉石蛙时,造成待捕捉石蛙或其他石蛙受伤,影响销售;使用方便,捕捉效率高,大大节省了捕捉时间和劳动力;防止待捕捉的石蛙四处逃散,影响其他躲在板下的石蛙,从而引起整个蛙池的石蛙乱窜,可以做到按需、定量捕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蛙捕捉框
本技术涉及石蛙养殖
,具体涉及石蛙捕捉框。
技术介绍
在蛙池中捕捉石蛙的传统方法是人工将石蛙一只一只的捕捉,费时费工且劳动效率低。另外,石蛙在池内不断窜动,会引起整个蛙池中的石蛙躁动,也易造成石蛙受伤。即便是一个蛙池只捉几斤蛙,也会对其他的数量众多的蛙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一种高效石蛙捕捉框尤其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蛙捕捉框,解决现有技术中捕捉少量石蛙会使其他石蛙在池内不断窜动,引起蛙池中石蛙躁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石蛙捕捉框,包括框架主体,还包括能够沿框架主体上下滑动的地形定型棒,所述地形定型棒有两根以上、围绕框架主体依次竖直设置。本申请中的石蛙捕捉框设置有地形定型棒,所述地形定型棒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框架主体向下滑动,受到阻力后,可以停止滑动,受到向上的力时,可以沿框架主体向上滑动。所以,当池内地势不平时,将石蛙捕捉框置于池内时,地形定型棒的底端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池底,使得池底和框架主体形成一个容纳石蛙的容器,使框架主体内的石蛙无法向外逃窜,避免石蛙蹦跳的过程中对框架主体外的石蛙造成影响。且框架主体缩小了待捕捉的石蛙的活动范围,捕捉的效率也会大幅提高。作为优选的,所述框架主体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通孔,所述地形定型棒下端穿过通孔位于框架主体下方。框架主体上设置有能够使地形定型棒在其内自由滑动的通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作为优选的,所述地形定型棒顶端/两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直径大于通孔的孔径。优选的,地形定型棒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防止地形定型棒脱离通孔;但是为了降低成本或便于更换不同规格的地形定型棒,也可以只在顶端设置限位块,需要更换时将地形定型棒向上抽出即可。作为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地形定型棒的一端伸入凹槽、并与凹槽过盈配合。作为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地形定型棒的一端伸入凹槽并与凹槽螺纹连接。地形定型棒和凹槽活动连接,一方面可以防止地形定型棒脱离通孔,另一方面方便更换不同规格的地形定型棒。作为优选的,所述框架主体由固定管围合而成,相邻固定管之间相互固定。固定管围合而成框架主体,固定管自带通孔不需要额外花费人力打孔,降低成本,且提高加工效率。作为优选的,每个地形定型棒均对应套设有一个固定管,相邻两个地形定型棒之间的距离小于待捕捉的石蛙的大小,防止石蛙从相邻两个地形定型棒之间逃离。作为优选的,所述地形定型棒包括内杆和套设在内杆上、且能够沿内杆滑动的外筒。地形定型棒包括内外筒,使其长度可以调节,当池底下凹处深度较小时,位于地形定型棒顶端的限位块相对于框架主体是静止的,方便操作,防止地形定型棒顶端过于上凸戳到使用者。另外,内杆或外筒中任意一个的顶端连接有限位块即可,方式不限。作为优选的,所述框架主体的外侧面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有两个以上,相对设置在框架主体的两个相对面上;所述提手包括手持部和将手持部连接在框架主体上的连接部,所述手持部上套设有能够围绕手持部转动的滚筒。提手的设置方便操作和转移,提手的手持部上设置有滚筒,提取或操作时舒适性增强。作为优选的,所述滚筒上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突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可根据地面形状、起伏,自动调整地形定型棒使其与地面接触,让石蛙在框内无处可逃。防止捕捉石蛙时,造成待捕捉石蛙或其他石蛙受伤,影响销售。本申请中的石蛙捕捉框使用方便,捕捉效率高,大大节省了捕捉时间和劳动力。防止待捕捉的石蛙四处逃散,影响其他躲在板下的石蛙,从而引起整个蛙池的石蛙乱窜,可以做到按需、定量捕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地形定型棒和固定管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石蛙捕捉框,如图1所示,包括框架主体1,还包括能够沿框架主体1上下滑动的地形定型棒2,所述地形定型棒2有两根以上、围绕框架主体1依次竖直设置。本申请中的石蛙捕捉框设置有地形定型棒2,所述地形定型棒2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框架主体1向下滑动,受到阻力后,可以停止滑动,受到向上的力时,可以沿框架主体1向上滑动。所以,当池内地势不平时,将石蛙捕捉框置于池内时,地形定型棒2的底端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池底,使得池底和框架主体1形成一个容纳石蛙的容器,使框架主体1内的石蛙无法向外逃窜,避免石蛙蹦跳的过程中对框架主体1外的石蛙造成影响。且框架主体1缩小了待捕捉的石蛙的活动范围,捕捉的效率也会大幅提高。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主体1上可以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通孔,所述地形定型棒2下端穿过通孔位于框架主体1下方。框架主体1上设置有能够使地形定型棒2在其内自由滑动的通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实施例中,所述地形定型棒2可以顶端/两端设置有限位块21,所述限位块21的直径大于通孔的孔径。优选的,地形定型棒2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21,防止地形定型棒2脱离通孔;但是为了降低成本或便于更换不同规格的地形定型棒2,也可以只在顶端设置限位块21,需要更换时将地形定型棒2向上抽出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21上可以设置有凹槽,所述地形定型棒2的一端伸入凹槽、并与凹槽过盈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21上可以设置有凹槽,所述地形定型棒2的一端伸入凹槽并与凹槽螺纹连接。地形定型棒2和凹槽活动连接,一方面可以防止地形定型棒2脱离通孔,另一方面方便更换不同规格的地形定型棒2。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主体1可以由固定管11围合而成,相邻固定管11之间相互固定,如图2所示。固定管11围合而成框架主体1,固定管11自带通孔不需要额外花费人力打孔,降低成本,且提高加工效率。本实施例中,可以每个地形定型棒2均对应套设有一个固定管11,相邻两个地形定型棒2之间的距离小于待捕捉的石蛙的大小,防止石蛙从相邻两个地形定型棒2之间逃离。本实施例中,所述地形定型棒2可以包括内杆和套设在内杆上、且能够沿内杆滑动的外筒。地形定型棒2包括内外筒,使其长度可以调节,当池底下凹处深度较小时,位于地形定型棒2顶端的限位块21相对于框架主体1是静止的,方便操作,防止地形定型棒2顶端过于上凸戳到使用者。另外,内杆或外筒中任意一个的顶端连接有限位块21即可,方式不限。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主体1的外侧面可以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有两个以上,相对设置在框架主体1的两个相对面上;所述提手包括手持部和将手持部连接在框架主体1上的连接部,所述手持部上套设有能够围绕手持部转动的滚筒。提手的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蛙捕捉框,包括框架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沿框架主体(1)上下滑动的地形定型棒(2),所述地形定型棒(2)有两根以上、围绕框架主体(1)依次竖直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蛙捕捉框,包括框架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沿框架主体(1)上下滑动的地形定型棒(2),所述地形定型棒(2)有两根以上、围绕框架主体(1)依次竖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蛙捕捉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1)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通孔,所述地形定型棒(2)下端穿过通孔位于框架主体(1)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蛙捕捉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形定型棒(2)顶端/两端设置有限位块(21),所述限位块(21)的直径大于通孔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蛙捕捉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21)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地形定型棒(2)的一端伸入凹槽、并与凹槽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蛙捕捉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21)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地形定型棒(2)的一端伸入凹槽并与凹槽螺纹连接。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亮胡洪森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峪丰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