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诱型石蛙养殖投食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2158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诱型石蛙养殖投食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投食底座,所述投食底座内安装有软质网状物料台,所述投食底座上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通过弹性摆线悬挂有诱食球,在所述支架与所述诱食球之间的所述弹性摆线上连接有拉扯线,所述拉扯线连接至转动电机转动端的偏心位置;通过对石蛙捕食习性的运用和诱导,从而刺激石蛙捕食,已达到让石蛙捕食人工饵料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诱型石蛙养殖投食盘
本技术涉及一种投食盘,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石蛙养殖的投食盘。
技术介绍
石蛙天生胆小,不像其他蛙类白天也出来觅食,它只在夜间出来活动和捕食。其他蛙类如牛蛙、青蛙、虎纹蛙等通过人工驯化培育均已能吃人工饵料实现规模养殖。而石蛙作为我国药食价值最高的蛙类,因野性较大,仍难驯化其吃普通人工饵料,阻碍石蛙产业向前发展。那么如何根据石蛙捕食的习性,如何诱导石蛙从而刺激石蛙捕食人工饵料,这是让石蛙捕食人工饵料最重要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诱型石蛙养殖投食盘,通过对石蛙捕食习性的运用和诱导,从而刺激石蛙捕食,已达到让石蛙捕食人工饵料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引诱型石蛙养殖投食盘,包括投食底座,所述投食底座内安装有软质网状物料台,所述投食底座上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通过弹性摆线悬挂有诱食球,在所述支架与所述诱食球之间的所述弹性摆线上连接有拉扯线,所述拉扯线连接至转动电机转动端的偏心位置。作为优选的,所述投食底座上下贯通且由投食台壁环绕组成,所述软质网状物料台的外沿固定在所述投食台壁的内壁,所述软质网状物料台与所述投食台壁顶部形成的投料口之间形成喂食区。进一步的,所述投食台壁的顶端设置有朝向所述投食台壁内壁倾斜的反口块,所述反口块是弧形倾斜结构。更进一步的,所述投食台壁的底端安装有将所述投食台壁底面与地面分离的垫块。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分别安装在所述投食底座的两侧,所述支撑杆的顶端通过横杆连接,所述弹性摆线安装在所述横杆上,所述拉扯线连接在所述弹性摆线的中部,所述转动电机的转动端安装有“Z”型连接杆,所述“Z”型连接杆与所述转动电机相对的一端通过转动环与所述拉扯线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诱食球的外部包裹有吸引层,所述吸引层是红色、绿色等与环境颜色不同颜色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诱食球是实心结构。更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摆线与所述转动电机相对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串联其他弹性摆线的衔接部。与常见的石蛙投食台相比,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之一:本技术通过对石蛙捕食习性的运用和诱导,利用转动电机的转动,让连接在转动电机转动端偏心位置的拉扯线开始运动,转动电机的转动端可以焊接安装转盘,同时将拉扯线固定在转盘的偏心位置即可,这样在转动电机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让拉扯线拉动弹性摆线,从而让弹性摆线底端悬垂的诱食球开始上下运动,这里说的上下运动是指大方向的上下运动,即发生垂直面上高度变化的运动,这样在诱食球运动的过程中,诱食球就能够击打撞击软质网状物料台,从而让软质网状物料台开始振动,将人工饵料与昆虫混合作为饲料,投放在软质网状物料台上,这样在软质网状物料台振动时就能够让上面的饲料开始上下跳动,从而刺激石蛙注意而捕食,同时上下运动的诱食球同样能够起到引诱石蛙的目的,让石蛙误认为上下运动的诱食球是鲜活的生物,从而让石蛙从饲养池中跳上软质网状物料台,再者,当石蛙跳上软质网状物料台后,同样会造成软质网状物料台的震动,从而让饲料更进一步的跳动,从而更好的刺激石蛙注意而让石蛙进行捕食,通过前期用昆虫和人工饵料混合的饲料投食,逐渐的慢慢的减少昆虫量,增加人工饵料的量,最终可以完全用人工饵料进行投喂,从通过振动吸引有效的克服了石蛙养殖投食的难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投食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投食底座、11-投食台壁、12-投料口、13-喂食区、14-反口块、15-垫块、2-软质网状物料台、3-支架、31-支撑杆、32-横杆、4-弹性摆线、5-诱食球、6-拉扯线、7-转动电机、8-“Z”型连接杆、9-转动环、10-衔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请参考图1所示的,一种引诱型石蛙养殖投食盘,包括投食底座1,所述投食底座1内安装有软质网状物料台2,所述投食底座1上安装有支架3,所述支架3通过弹性摆线4悬挂有诱食球5,在所述支架3与所述诱食球5之间的所述弹性摆线4上连接有拉扯线6,所述拉扯线6连接至转动电机7转动端的偏心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通过对石蛙捕食习性的运用和诱导,利用转动电机7的转动,让连接在转动电机7转动端偏心位置的拉扯线6开始运动,转动电机7的转动端可以焊接安装转盘,同时将拉扯线6固定在转盘的偏心位置即可,这样在转动电机7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让拉扯线6拉动弹性摆线4,从而让弹性摆线4底端悬垂的诱食球5开始上下运动,这里说的上下运动是指大方向的上下运动,即发生垂直面上高度变化的运动,这样在诱食球5运动的过程中,诱食球5就能够击打撞击软质网状物料台2,从而让软质网状物料台2开始振动,将人工饵料与昆虫混合作为饲料,投放在软质网状物料台2上,这样在软质网状物料台2振动时就能够让上面的饲料开始上下跳动,从而刺激石蛙注意而捕食,同时上下运动的诱食球5同样能够起到引诱石蛙的目的,让石蛙误认为上下运动的诱食球5是鲜活的生物,从而让石蛙从饲养池中跳上投食底座1中的软质网状物料台2,再者,当石蛙跳上软质网状物料台2后,同样会造成软质网状物料台2的震动,从而让饲料更进一步的跳动,从而更好的刺激石蛙注意而让石蛙进行捕食,通过前期用昆虫和人工饵料混合的饲料投食,逐渐的慢慢的减少昆虫量,增加人工饵料的量,最终可以完全用人工饵料进行投喂,从通过振动吸引有效的克服了石蛙养殖投食的难题。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请参考图2所示的,所述投食底座1上下贯通且由投食台壁11环绕组成,所述软质网状物料台2的外沿固定在所述投食台壁11的内壁,所述软质网状物料台2与所述投食台壁11顶部形成的投料口12之间形成喂食区13。这样在本实施例中,投食底座1上下贯通,这样当石蛙跳上软质网状物料台2后,所携带的水能够被及时的从软质网状物料台2中漏下,并且水不会堆积在投食底座1中,从而能够让整个软质网状物料台2始终保持一定的干燥程度,这样从投料口12中投入的饲料就不容易粘结在前述软质网状物料台2上,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因软质网状物料台2上过于湿润从而将饲料黏住从而无法被振荡起来的情况。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为了防止软质网状物料台2上的昆虫爬出,所述投食台壁11的顶端设置有朝向所述投食台壁11内壁倾斜的反口块14,所述反口块14是弧形倾斜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投食台壁11的厚度在4厘米左右,且在投食台壁11的顶端焊接安装有反口块14,反口块14就是一种顶端是弧形的挡块,利用反口块14就能够将投食台壁11形成的投料口12的边缘形成向内倾斜的一个封闭面,这样在软质网状物料台2上的昆虫物料就算是沿着投食台壁11的内壁向上爬,那么在爬到反口块14的内壁弧形结构上时,也能够重新掉落至软质网状物料台2上,从而减少昆虫从投食台壁11的内壁爬出的数量,有效的节约饲料的浪费。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投食台壁11的底端安装有将所述投食台壁11底面与地面分离的垫块15。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垫块15能够将投食台壁11向上抬起,从而更进一步的增加软质网状物料台2的底面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诱型石蛙养殖投食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投食底座(1),所述投食底座(1)内安装有软质网状物料台(2),所述投食底座(1)上安装有支架(3),所述支架(3)通过弹性摆线(4)悬挂有诱食球(5),在所述支架(3)与所述诱食球(5)之间的所述弹性摆线(4)上连接有拉扯线(6),所述拉扯线(6)连接至转动电机(7)转动端的偏心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诱型石蛙养殖投食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投食底座(1),所述投食底座(1)内安装有软质网状物料台(2),所述投食底座(1)上安装有支架(3),所述支架(3)通过弹性摆线(4)悬挂有诱食球(5),在所述支架(3)与所述诱食球(5)之间的所述弹性摆线(4)上连接有拉扯线(6),所述拉扯线(6)连接至转动电机(7)转动端的偏心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诱型石蛙养殖投食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食底座(1)上下贯通且由投食台壁(11)环绕组成,所述软质网状物料台(2)的外沿固定在所述投食台壁(11)的内壁,所述软质网状物料台(2)与所述投食台壁(11)顶部形成的投料口(12)之间形成喂食区(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引诱型石蛙养殖投食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食台壁(11)的顶端设置有朝向所述投食台壁(11)内壁倾斜的反口块(14),所述反口块(14)是弧形倾斜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引诱型石蛙养殖投食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亮胡洪森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峪丰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