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饰用表面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721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感更优异的内饰用表面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饰用表面材料在纤维集合体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具备印刷层,且具备表面粗糙度(SMD)小于2.71μm且平均摩擦系数(MIU)为大于0.27的值的主表面(内饰用表面材料的露出所述印刷层的主表面)。满足这些条件时,能够提供一种给予人光滑且肌理细腻的感觉,且滋润感强等、触感优异的内饰用表面材料。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饰用表面材料通过具备含有平均粒径为106μm以下的中空颗粒的印刷层,由此给予抵抗感或粘滑感,从而成为滋润感强等、触感更优异的内饰用表面材料。

Surface materials for interior deco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饰用表面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饰用表面材料。
技术介绍
以往,使用纤维集合体(例如,纤维网、无纺布、机织物、针织物等)作为汽车的内饰用表面材料的构成部件。作为具备纤维集合体的内饰用表面材料,本申请的申请人提出了“对纤维网的单面实施针刺加固处理,在该实施了针刺加固处理的面上含浸粘合剂后,实施压光处理,接着在该实施了针刺加固处理的面的相反面上含浸粘性小的粘合剂而成的内饰用表皮材料”(专利文献1)、及“针刺无纺布的一个表面的起毛得以抑制,并在该起毛得以抑制的表面上含浸树脂而成的汽车内饰材用表皮材料”(专利文献2)。然而,这些内饰用表面材料(内饰用表皮材料)存在触感不充分的问题。作为触感优异的内饰用表面材料,例如,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可用于汽车内饰材料的合成皮革,所述合成皮革具备表面粗糙度(SMD)为2.5μm以下且平均表面摩擦系数(MIU)为0.20以上,且含有有机类微粒与平均粒径为50nm~800nm的无机类微粒的树脂层作为无纺布或机织针织物的最外层。还公开了专利文献3的合成皮革通过使表面粗糙度(SMD)为2.5μm以下,给予人光滑且肌理细腻的感觉,此外,通过使平均表面摩擦系数(MIU)为0.20以上,给予人抵抗感或粘滑感,从而具有滋润感优异的表面。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25747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9-13737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1451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近年来,需要一种触感更优异的内饰用表面材料,但认为仅以例如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满足该需求的内饰用表面材料是有限的。因此,为了提供一种触感更优异的内饰用表面材料,必须提供一种具备可提高触感的新的构成的内饰用表面材料。本专利技术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感更优异的内饰用表面材料。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内饰用表面材料,其在纤维集合体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具备印刷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用表面材料的露出所述印刷层的主表面的表面粗糙度(SMD)小于2.71μm且平均摩擦系数(MIU)为大于0.27的值,所述印刷层含有平均粒径为106μm以下的中空颗粒”。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内饰用表面材料在纤维集合体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具备印刷层,具备使用表面性能测试仪(KES-FB4)测定的、表面粗糙度(SMD)小于2.71μm且平均摩擦系数(MIU)为大于0.27的值的主表面(内饰用表面材料的露出所述印刷层的主表面)。即,表面粗糙度(SMD)小是指内饰用表面材料具有平滑的主表面,平均摩擦系数(MIU)大是指内饰用表面材料具有柔软的主表面。因此,满足这些条件时,能够提供一种给予人光滑且肌理细腻的感觉、且滋润感强等、触感优异的内饰用表面材料。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内饰用表面材料通过具备含有平均粒径为106μm以下的中空颗粒的印刷层,给予抵抗感或粘滑感,由此成为滋润感强等、触感更优异的内饰用表面材料。通过本构成能够提供触感更优异的内饰用表面材料的理由虽尚未完全明确,但认为是由于发挥了以下效果。非专利文献“渡边信一其他人“基于触感的颗粒群的识别与语言评价”,精密工学会志,出版日期:2005.11、Vol.71、PP1421-1425”中公开了平均粒径为106μm的颗粒、及比其平均粒径更小的颗粒会进入人的手指的指纹中而容易附在手指的指纹上的见解。因此,当人触摸含有平均粒径为106μm以下的中空颗粒的主表面时,该主表面上所露出的中空颗粒进入触摸的人的手指的指纹中而容易附在人的手指的指纹上。其结果,人的手指难以在内饰用表面材料的该主表面上滑动,因而感觉到抵抗感。此外,中空颗粒比实心颗粒更易沿粒径方向发生变形。因此,当人触摸含有中空颗粒的主表面时,该主表面及该主表面上所露出的中空颗粒追随触摸的人的手指的移动而易发生变形。其结果,由于人会感觉到触摸具有弹性的物体时的触感而非触摸硬质的物体时的触感,因此手指难以在内饰用表面材料的该主表面上滑动,因而感觉到抵抗感,且同时主表面的形状追随手指的压力,因而感觉到缠绕手指的那种粘滑感。以上,本专利技术的内饰用表面材料通过给予人光滑且肌理细腻的感觉,且进一步给予抵抗感或粘滑感,从而成为滋润感强等、触感更优异的内饰用表面材料。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可适当选择例如以下构成等各种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内饰用表面材料具有纤维集合体与在其一个主表面上具备印刷层的结构。本专利技术中所说的纤维集合体是指例如,纤维网、无纺布、或者、机织物或针织物等片状的布帛。本专利技术的内饰用表面材料由于含有纤维集合体(特别是无纺布),因此柔软,给予人抵抗感或粘滑感,由此成为滋润感强等、触感更优异的内饰用表面材料。另外,具备所有的构成纤维无规缠结而成的纤维集合体(特别是无纺布)的内饰用表面材料更柔软,给予人抵抗感或粘滑感,从而滋润感强等、触感更优异,因而优选。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内饰用表面材料由于含有纤维集合体,因此柔软,对模具的追随性优异。特别是,若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内饰用表面材料的纤维集合体为无纺布(特别是所有的构成纤维无规缠结而成的无纺布),则更柔软并对模具的追随性优异,因而优选。纤维集合体的构成纤维可使用以下公知的有机树脂而构成,例如聚烯烃类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烃的一部分被氰基或氟或者氯等卤素取代后的结构的聚烯烃类树脂等)、苯乙烯类树脂、聚乙烯醇类树脂、聚醚类树脂(例如,聚醚醚酮、聚缩醛、改性聚苯醚、芳香族聚醚酮等)、聚酯类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碳酸酯、聚芳酯、全芳香族聚酯树脂等)、聚酰亚胺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酰胺类树脂(例如,芳纶树脂、芳香族聚醚酰胺树脂、尼龙树脂等)、具有腈基的树脂(例如,聚丙烯腈等)、氨基甲酸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砜类树脂(例如,聚砜、聚醚砜等)、氟类树脂(例如,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等)、纤维素类树脂、聚苯并咪唑树脂、丙烯酸类树脂(例如,由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等共聚而成的聚丙烯腈类树脂、由丙烯腈与氯乙烯或偏二氯乙烯共聚而成的改性聚丙烯腈类树脂等)等。另外,这些有机树脂可以由线型聚合物或支链聚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构成,或有机树脂可以为嵌段共聚物或无规共聚物,或无论有机树脂有无立体结构或结晶性,均没有特别限定。进一步,也可以为混合多成分的有机树脂而成的有机树脂。另外,对内饰用表面材料要求阻燃性时,优选纤维集合体的构成纤维含有阻燃性的有机树脂。作为这种阻燃性的有机树脂,例如可列举出改性聚丙烯腈树脂、亚乙烯基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氟乙烯树脂、酚醛树脂、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clar)树脂、共聚有磷化合物的聚酯树脂、共聚有含卤素的单体的丙烯酸树脂、芳纶树脂、捏合有卤素类或磷类或着金属化合物类的阻燃剂的树脂等。此外,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饰用表面材料,其在纤维集合体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具备印刷层,其特征在于,/n所述内饰用表面材料的露出所述印刷层的主表面的表面粗糙度(SMD)小于2.71μm且平均摩擦系数(MIU)为大于0.27的值,/n所述印刷层含有平均粒径为106μm以下的中空颗粒。/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519 JP 2017-0995741.一种内饰用表面材料,其在纤维集合体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具备印刷层,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出慎介八木雅史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宝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