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废气循环的合成革生产线烘箱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1318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利用废气循环的合成革生产线烘箱系统由首端内循环热风系统(1)、中段内循环热风系统(2)、尾端内循环热风系统(3)、输送带(4)、烘箱内集风罩(5)、烘箱(6)、首端集风罩(7)、废气风机(8)、外循环风机(9)和尾端集风罩(10)构成。利用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烘箱系统用于合成革生产,可实现烘箱内热废气的梯级利用、冷废气的再次利用、热废气的部分循环,进而环达到节能降耗,减少后处理装置负荷的效果。

An oven system of synthetic leather production line using waste gas circ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废气循环的合成革生产线烘箱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烘箱干燥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废气循环的合成革生产线烘箱系统。
技术介绍
合成革的生产工艺是湿法和干法生产的集成。合成革生产工艺一般由两步组成,第一步是将聚氨酯浆料采用湿法生产工艺制成贝斯(底坯);第二步是干法转移贴面,即采用离型纸法,将制成的皮膜面料和贝斯二者贴合制成聚氨酯人造革。贝斯的生产工艺是以无纺布或毛布为基材,进入预凝固槽通过水收缩,挤压干燥定型,而后进入涂料台,在凝固槽中进行凝固成膜处理,在凝固过程中,浆料中DMF溶剂被水置换,形成泡孔、接着继续用水对泡孔进行清洗,最后烘干处理及成为贝斯。凝固槽水溶液中的DMF浓度对产品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应控制在20%左右,凝固可在常温下进行,冬天则可适当加温。干法生产工艺是将PU树脂涂料覆在离型纸上,然后进行烘干处理,通过加热在离型纸表面形成PU树脂皮膜,然后将湿法线生产的贝斯和皮膜贴合,离型纸则需经过剥离,最终成为合成革产品。合成革生产的湿法和干法工艺都涉及烘箱干燥过程,所用烘箱为隧道式热风干燥烘箱,涂布有树脂的合成革通过输送带连续进入烘箱的一端,在烘箱内部经热风循环系统干燥后从烘箱另一端输出,在烘箱内依次经历了恒速干燥和降速干燥过程,最终树脂中的溶剂完全挥发,树脂中的固体物质固化于合成革上,烘箱内高浓度有机物的热废气被抽吸去废气吸收装置。烘箱开口处有机废气的无组织挥发会对车间和厂界周边产生污染,通常在开口处设有废气集气罩,此处收集的废气为含低浓度有机物的冷废气,通常被风机抽去废气吸收装置,这增加了废气吸收装置的负荷。烘箱干燥过程是合成革生产过程的主要耗能和废气产生工段,因此对烘箱的节能和减少无组织废气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利用废气循环的合成革生产线烘箱系统,在烘箱内涂布有树脂的合成革依次经历了恒速干燥和降速干燥过程,沿着烘箱进口到出口,烘箱内废气的浓度依次从高到底、温度从低到高分布,通过分析可知烘箱内的能耗主要是用来加热外部吸入的新风(冷空气)以维持烘箱内较高的温度,而蒸发有机溶剂的耗能较少,可通过合理布置烘箱内循环热风系统低浓高温废气梯级利用,减少外部新风的吸入量;将烘箱开口处的集气罩收集的低浓度冷废气作为进入烘箱的新风,可减少后续废气吸收装置的负荷;将烘箱排出的热废气部分循环利用,可进一步提高最终排出废气的浓度,减少新风吸入量,减少能耗。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排布烘箱内的热风循环系统、冷废气的再次利用、热废气的部分循环实现节能降耗,减少后处理装置负荷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废气循环的合成革生产线烘箱系统由首端内循环热风系统(1)、中段内循环热风系统(2)、尾端内循环热风系统(3)、输送带(4)、烘箱内集风罩(5)、烘箱(6)、首端集风罩(7)、废气风机(8)、外循环风机(9)和尾端集风罩(10)构成;首端内循环热风系统(1)、中段内循环热风系统(2)和尾端内循环热风系统(3)的组成相同,均由内循环风机(A)、管壳式换热器(B)、内循环集风罩(C)、热风分布器(D)组成,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B)的管程外部设有翅片,热流体走管程、冷流体走壳层,壳程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的热风分布器(D)主体为长方体的箱体(D1),所述的箱体(D1)的底部两侧各设置有1个热风进口(D3),底部均布有长方形喷风口(D2);所述的内循环集风罩(C)通过水平管路与管壳式换热器(B)的壳程进口连通,所述的内循环集风罩(C)的开口方向与水平管路之间的夹角为γ;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B)的壳程出口通过管路与内循环风机(A)的进口连通,所述的内循环风机(A)的出口分成两路,分别与热风分布器(D)的两个热风进口(D3)连通;烘箱(6)的两端开口,输送带(4)从烘箱(6)的两端开口穿过,且在烘箱内穿过所述的内循环风机(A)出口的两路管线的中间位置,输送带(4)进烘箱(6)的一端为首端、出进烘箱(6)的一端为尾端;所述的烘箱(6)的内部从首端到尾端依次设置首端内循环热风系统(1)、中段内循环热风系统(2)和尾端内循环热风系统(3),所述的首端内循环热风系统(1)的内循环集风罩(C)布置靠近烘箱(6)的首端,γ=90度;所述尾端内循环热风系统(3)的内循环集风罩(C)布置靠近烘箱(6)的尾端,γ=90度;所述的中段内循环热风系统(2)的内循环集风罩(C)布置朝向尾端,γ=100~170度;所述的烘箱内集风罩(5)设置在烘箱(6)的顶部,开口向下,且位于首端内循环热风系统(1)和中段内循环热风系统(2)的中间位置;在烘箱(6)的首端和尾端开口外侧上部分别设置有首端集风罩(7)和尾端集风罩(10),在烘箱顶部设置有废气风机(8)和外循环风机(9);所述的烘箱内集风罩(5)通过管路与废气风机(8)的进口连通,所述废气风机(8)的出口与第一三通(101)连通后分成了两路,第一路去废气吸收装置,第二路与第三三通(103)的第一个口连通;所述的首端集风罩(7)和尾端集风罩(10)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二三通(102)连通后合并成一路与第三三通(103)的第二个口连通,所述第三三通(103)的第三个口与外循环风机(9)的进口连通,所述外循环风机(9)的出口通过管路深入到烘箱内部靠近尾端内循环热风系统(3)的内循环集风罩(C)的中心上方约10~15cm处。采用所述的系统用于合成革生产过程的干燥过程的工艺为:来自涂布台的合成革的树脂涂布量为50~200g/m,树脂中有机溶剂的质量含量为50~80%,涂布树脂后的合成革由输送带(4)以10~40m/min的线速度从首端输送进入烘箱(6),依次经首端内循环热风系统(1)、中段内循环热风系统(2)和尾端内循环热风系统(3)的热风分布器(D)排出的热风吹拂,经历恒速干燥、降速干燥后合成革中的溶剂完全挥发,再从烘箱(6)尾端输送而出;首端内循环热风系统(1)的热风分布器(D)排出的热风温度控制在110~115℃、内循环风机(A)的风量控制在10000~15000Nm3/h,中段内循环热风系统(2)的热风分布器(D)排出的热风温度控制在125~130℃、内循环风机(A)的风量控制在10000~20000Nm3/h,尾端内循环热风系统(3)的热风分布器(D)排出的热风温度控制在135~140℃、内循环风机(A)的风量控制在10000~15000Nm3/h;所述的废气风机(8)的风量控制在4000~12000Nm3/h,通过第一三通(101)后去废气吸收装置与去第三三通(103)的风量分配比为1~4:2;所述的外循环风机(9)的风量控制在5000~10000Nm3/h。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将烘箱两端外侧抽吸的低浓度冷风送入烘箱内部再次使用,减少了后处理的废气吸收装置的负荷;2、通过烘箱内部合理排布内循环热风系统,以及内循环集风罩开口方向的设置,可实现烘箱尾端高温低浓度废气向首端方向移动,使烘箱内气体与被干燥的合成革的逆流运动,实现热废气的梯度利用;3、对排出烘箱热废气的部分循环利用,提高热废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废气循环的合成革生产线烘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由首端内循环热风系统(1)、中段内循环热风系统(2)、尾端内循环热风系统(3)、输送带(4)、烘箱内集风罩(5)、烘箱(6)、首端集风罩(7)、废气风机(8)、外循环风机(9)和尾端集风罩(10)构成;/n所述的首端内循环热风系统(1)、中段内循环热风系统(2)和尾端内循环热风系统(3)的组成相同,均由内循环风机(A)、管壳式换热器(B)、内循环集风罩(C)、热风分布器(D)组成,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B)的管程外部设有翅片,热流体走管程、冷流体走壳层,壳程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的热风分布器(D)主体为长方体的箱体(D1),所述的箱体(D1)的底部两侧各设置有1个热风进口(D3),底部均布有长方形喷风口(D2);所述的内循环集风罩(C)通过水平管路与管壳式换热器(B)的壳程进口连通,所述的内循环集风罩(C)的开口方向与水平管路之间的夹角为γ;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B)的壳程出口通过管路与内循环风机(A)的进口连通,所述的内循环风机(A)的出口分成两路,分别与热风分布器(D)的两个热风进口(D3)连通;/n所述的烘箱(6)的两端开口,输送带(4)从烘箱(6)的两端开口穿过,且在烘箱内穿过所述的内循环风机(A)出口的两路管线的中间位置,输送带(4)进烘箱(6)的一端为首端、出进烘箱(6)的一端为尾端;所述的烘箱(6)的内部从首端到尾端依次设置首端内循环热风系统(1)、中段内循环热风系统(2)和尾端内循环热风系统(3),所述的首端内循环热风系统(1)的内循环集风罩(C)布置靠近烘箱(6)的首端,γ=90度;所述尾端内循环热风系统(3)的内循环集风罩(C)布置靠近烘箱(6)的尾端,γ=90度;所述的中段内循环热风系统(2)的内循环集风罩(C)布置朝向尾端,γ=100~170度;所述的烘箱内集风罩(5)设置在烘箱(6)的顶部,开口向下,且位于首端内循环热风系统(1)和中段内循环热风系统(2)的中间位置;/n在烘箱(6)的首端和尾端开口外侧上部分别设置有首端集风罩(7)和尾端集风罩(10),在烘箱顶部设置有废气风机(8)和外循环风机(9);所述的烘箱内集风罩(5)通过管路与废气风机(8)的进口连通,所述废气风机(8)的出口与第一三通(101)连通后分成了两路,第一路去废气吸收装置,第二路与第三三通(103)的第一个口连通;所述的首端集风罩(7)和尾端集风罩(10)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二三通(102)连通后合并成一路与第三三通(103)的第二个口连通,所述第三三通(103)的第三个口与外循环风机(9)的进口连通,所述外循环风机(9)的出口通过管路深入到烘箱内部靠近尾端内循环热风系统(3)的内循环集风罩(C)的中心上方约10~15 cm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废气循环的合成革生产线烘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由首端内循环热风系统(1)、中段内循环热风系统(2)、尾端内循环热风系统(3)、输送带(4)、烘箱内集风罩(5)、烘箱(6)、首端集风罩(7)、废气风机(8)、外循环风机(9)和尾端集风罩(10)构成;
所述的首端内循环热风系统(1)、中段内循环热风系统(2)和尾端内循环热风系统(3)的组成相同,均由内循环风机(A)、管壳式换热器(B)、内循环集风罩(C)、热风分布器(D)组成,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B)的管程外部设有翅片,热流体走管程、冷流体走壳层,壳程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的热风分布器(D)主体为长方体的箱体(D1),所述的箱体(D1)的底部两侧各设置有1个热风进口(D3),底部均布有长方形喷风口(D2);所述的内循环集风罩(C)通过水平管路与管壳式换热器(B)的壳程进口连通,所述的内循环集风罩(C)的开口方向与水平管路之间的夹角为γ;所述的管壳式换热器(B)的壳程出口通过管路与内循环风机(A)的进口连通,所述的内循环风机(A)的出口分成两路,分别与热风分布器(D)的两个热风进口(D3)连通;
所述的烘箱(6)的两端开口,输送带(4)从烘箱(6)的两端开口穿过,且在烘箱内穿过所述的内循环风机(A)出口的两路管线的中间位置,输送带(4)进烘箱(6)的一端为首端、出进烘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剑李联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