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84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由内至外包括依次设置的钛合金层、Zr‑ZrN层、Si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支架
本技术涉及支撑构件,特别涉及一种固定支架。
技术介绍
“支架”一词是从英文“Scaffold”翻译过来的,也译为“脚手架”,本来是建筑行业的一个术语,具体指建筑楼房时搭起的暂时性支持,这种支持会随着楼房的建成而被撤掉。但如今支架的应用极其广泛,工作生活中随处可以遇见,如照相机的三脚架、医学领域用到的心脏支架等。支架在实际应用时需要采用螺丝固定,同时需要能够承受足够的强度。而目前很多场合由于前期设计的不合理,导致支架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出现支架易损坏、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支架,可一定程度延长支架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由内至外包括依次设置的钛合金层、Zr-ZrN层、SiO2层和钝化膜层,所述支架本体沿长度方向由依次连接的第一本体、第一连接部、第二本体、第二连接部和第三本体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朝向第二本体的内侧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本体相对第一连接部倾斜设置,所述第三本体相对第二连接部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三本体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上均至少设有一个固定孔;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平台、弹性件和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朝向第二平台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平台朝向第一平台的表面均向外凸出设有定位块,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平台上的定位块和第二平台上的定位块定位于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之间;所述第一平台设于第二本体上。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第一平台上的定位块和第二平台上的定位块。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台与第二本体一体成型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件的数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加强件间隔分布。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本体的总厚度为38-50mm,所述钛合金层的厚度为20-25mm。进一步的,所述Zr-ZrN层、SiO2层和钝化膜层的厚度比依次为(2-4):(2-3):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设计钛合金层、Zr-ZrN层(即材质为Zr与ZrN的混合材料)、SiO2层和钝化膜层的支架本体的层级结构,可以完美地替代现有的采用铁等金属作为原料,一方面可保证支架本体本身强度性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可减小支架本体的重量,从而灯具安装支架用于安装灯具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上述加强件的设置,使用时,待固定物抵设于第二平台的外表面;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上设置的固定孔用于固定待固定物,待固定物通过固定孔固定之后,加强部设于待固定物与支架之间,由于加强部中的弹性件的设置,加强部具有一定的弹性压缩量,可对待固定物与支架之间的力的作用起到缓冲作用,进而保护支架,延长其使用寿命;另外,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的三个本体的设计,可与待固定物的多个安装面固定,以保证固定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支架中支架本体的层级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支架中加强件的侧面结构图。标号说明:1、钛合金层;2、Zr-ZrN层;3、SiO2层;4、钝化膜层;10、第一本体;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本体;13、第二连接部;14、第三本体;15、固定孔;20、加强件;21、第一平台;22、弹性件;23、第二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设计钛合金层、Zr层、ZrN层、SiO2层和钝化膜层的支架本体的层级结构,可替代现有采用铁等金属作为原料的支架本体。请参照图1-3,一种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由内至外包括依次设置的钛合金层1、Zr-ZrN层2、SiO2层3和钝化膜层4,所述支架本体沿长度方向由依次连接的第一本体10、第一连接部11、第二本体12、第二连接部13和第三本体14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3分别朝向第二本体12的内侧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本体10相对第一连接部11倾斜设置,所述第三本体14相对第二连接部13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本体10和第三本体14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本体10、第二本体12和第三本体14上均至少设有一个固定孔15;所述第二本体12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加强件20,所述加强件2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平台21、弹性件22和第二平台23,所述第一平台21朝向第二平台23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平台23朝向第一平台21的表面均向外凸出设有定位块,所述弹性件2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平台上的定位块和第二平台上的定位块定位于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之间;所述第一平台21设于第二本体12上。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设计钛合金层、Zr-ZrN层(即材质为Zr与ZrN的混合材料)、SiO2层和钝化膜层的支架本体的层级结构,可以完美地替代现有的采用铁等金属作为原料,一方面可保证支架本体本身强度性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可减小支架本体的重量,从而灯具安装支架用于安装灯具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上述加强件的设置,使用时,待固定物抵设于第二平台的外表面;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上设置的固定孔用于固定待固定物,待固定物通过固定孔固定之后,加强部设于待固定物与支架之间,由于加强部中的弹性件的设置,加强部具有一定的弹性压缩量,可对待固定物与支架之间的力的作用起到缓冲作用,进而保护支架,延长其使用寿命;另外,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的三个本体的设计,可与待固定物的多个安装面固定,以保证固定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22为弹簧,所述弹性件22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第一平台上的定位块和第二平台上的定位块。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台21与第二本体12一体成型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件20的数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加强件20间隔分布。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本体的总厚度为38-50mm,所述钛合金层1的厚度为20-25mm。进一步的,所述Zr-ZrN层、SiO2层和钝化膜层的厚度比依次为(2-4):(2-3):1。请参照图1-3,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本实施例的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由内至外包括依次设置的钛合金层1、Zr-ZrN层2、SiO2层3和钝化膜层4,所述支架本体的总厚度为45mm,所述钛合金层1的厚度为25mm。Zr-ZrN层2、SiO2层3和钝化膜层4的厚度比依次为2:2:1,即Zr-ZrN层2、SiO2层3和钝化膜层4的厚度依次为8mm、8mm、4mm。所述支架本体沿长度方向由依次连接的第一本体10、第一连接部11、第二本体12、第二连接部13和第三本体14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3分别朝向第二本体12的内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由内至外包括依次设置的钛合金层、Zr-ZrN层、Si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由内至外包括依次设置的钛合金层、Zr-ZrN层、SiO2层和钝化膜层,所述支架本体沿长度方向由依次连接的第一本体、第一连接部、第二本体、第二连接部和第三本体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朝向第二本体的内侧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本体相对第一连接部倾斜设置,所述第三本体相对第二连接部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三本体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上均至少设有一个固定孔;
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平台、弹性件和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朝向第二平台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平台朝向第一平台的表面均向外凸出设有定位块,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平台上的定位块和第二平台上的定位块定位于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培金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亦恒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