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中型纵置AMT的选换挡转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710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4:16
一种用于中型纵置AMT的选换挡转换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内部的选换挡轴,以及依次套于选换挡轴上的互锁板、换挡拨头、选挡拨头和信号块,其中:换挡拨头位于互锁板内且与电液控制单元的换挡杆的凹槽相接触,选挡拨头与电液控制单元的选挡杆的凹槽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电液控制单元和变速器本体分开,使二者的设计和拓展具备了更大的灵活性,电液控制单元可以通过更改提供更大的输出力而不会受机械式变速器本体结构的过多约束。

Shift mechanism for mid size AM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中型纵置AMT的选换挡转换机构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机械式自动变速器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用于中型纵置AMT的选换挡转换机构。
技术介绍
现阶段,国内自主研发的中型纵置AMT并不多见,现有技术中,电液控制的选换挡执行机构基本是和机械式变速器本体直接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要求电液控制单元必须完成用于换挡的旋转运动,以及用于选挡的直线运动,这影响了电液控制单元向更大扭矩产品上的拓展,难以适应中型纵置变速器换挡力较大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用于中型纵置AMT的选换挡转换机构,结合选换挡都可以直线运动的新型电液控制单元,直接将新型电液控制单元的选换挡直线运动,转化为机械变速器本体的换挡旋转运动和选挡直线运动,很好地连接了新型电液控制单元和机械变速器本体,实现了新型AMT的电液控制单元在中型纵置变速器上的应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包括:设置于壳体内部的选换挡轴以及依次套于选换挡轴上的互锁板、换挡拨头、选挡拨头和信号块,其中:换挡拨头位于互锁板内且与电液控制单元的换挡杆的凹槽相接触,选挡拨头与电液控制单元的选挡杆的凹槽相接触。所述的换挡拨头和选挡拨头上均设有用于固定连接选换挡轴的弹性圆柱销。所述的换挡拨头包括:依次连接的轴向上拨头、空心圆柱体和径向下拨头。技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将电液控制单元和变速器本体分开,使二者的设计和拓展具备了更大的灵活性,电液控制单元可以通过更改提供更大的输出力而不会受机械式变速器本体结构的过多约束。附图说明图1为电液控制单元与本技术结合的示意图;图2为电液控制单元与本技术接口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换挡拨头的两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换挡拨头工作示意图;图6为选挡拨头及信号块示意图;图7为选挡拨头示意图;图8为信号块示意图;图9为互锁板及反向机构示意图;图中:电液控制单元A、转换机构B、选挡杆1、换挡杆2、壳体3、选换挡轴4、换挡拨头5、选挡拨头6、互锁板7、信号块8、连接螺栓9、第一弹性圆柱销10、轴向上拨头11、径向下拨头12、空心圆柱体13、第二弹性圆柱销14、凸台15、开放式王字槽16、第一弹性圆柱销孔17、王字槽定位销18、倒车灯开关19、换挡定排销20、5/6挡反向板21、反向板支架22、互锁块23。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将电液控制单元A和变速器机械部分分隔开来,使二者的灵活性更高。本实施例包括:设置于壳体3内部的选换挡轴4,以及依次套于选换挡轴4上的互锁板7、换挡拨头5、选挡拨头6和信号块8,其中:换挡拨头4位于互锁板7内且与电液控制单元A的换挡杆2的凹槽相接触,选挡拨头6与电液控制单元A的选挡杆1的凹槽相接触。所述的换挡拨头5和选挡拨头6上均设有用于固定连接选换挡轴的弹性圆柱销10。如图4中a所示,所述的换挡拨头5包括:依次连接的轴向上拨头11、空心圆柱体13和径向下拨头12,其中:轴向上拨头11与电液控制单元A的换挡杆2的凹槽相接触,空心圆柱体13套于选换挡轴4上,径向下拨头12与变速器拨叉的拨叉槽相接触。所述的轴向上拨头11的板筋连接不完整圆柱状换挡接触区域,接触区域表面经热处理。所述的径向下拨头12为带有斜面的拨头以满足切线换挡要求。如图4中b所示,所述的换挡拨头5上设有:用于触发倒车灯开关的凸台15以及用于进挡卸力后定位的开放式王字槽16。所述的开放式王字槽16为阵列方式布置的凸块结构,轴向相邻的两个凸块之间的间距为选档行程,周向两个凸块覆盖的夹角为换挡行程。如图5所示,所述的换挡拨头5的工作过程为:换挡拨头5嵌套在互锁板7内并在轴向上同步运动,根据不同的选档位置,换挡拨头5停止运动时,开放式王字槽16的间隙都正对王字槽定位销18,当选在倒档并挂进档位时,凸台15推动倒车灯开关19的推杆,触发开关接通。如图6~图8所示,所述的选挡拨头6和信号块8分别套设于选换挡轴4上,换挡定排销20与信号块8的侧面相接触,选换挡轴4旋转的同时使得信号块8转动,信号块8上的波形槽压缩换挡定排销20内的弹簧实现换挡力和换挡手感的变化。如图7所示,所述的选挡拨头6通过弹簧销与选换挡轴4固定连接并不受选挡杆1的高度限制,保证换挡过程中引起选挡拨头6的摆动不会脱离选挡杆1的槽口。如图8所示,所述的信号块8的顶部设有所述波形槽,该波形槽的形状用于控制换挡力和换挡手感,信号块8上进一步设有作为空挡开关触发的凸台。如图9所示,所述的壳体3上进一步设有5/6挡反向板21和反向板支架22,其中:5/6挡反向板21与反向板支架22转动连接,当换挡拨头5向左或向右拨动5/6挡反向板21时,5/6挡反向板21对应向右或向左拨动拨叉。所述的互锁板7上设有用于挡位互锁的互锁块23,在有一个拨叉进入挡位时可以防止其他拨叉进挡。本装置通过以下方式工作:换挡杆2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换挡拨头5的旋转运动,再转化为拨叉的直线运动,从而实现电液控制单元A对换挡的控制;选挡拨头6与电液控制单元A的选挡杆1的凹槽相接触,从而实现电液控制单元A对选挡的控制。其中,具体的换挡转换是:换挡杆2运动,从而推动本装置的换挡拨头5的轴向上拨头11运动,带动换挡拨头5旋转,换挡拨头5的径向下拨头12同时旋转,从而带动变速器内部的拨叉移动,实现换挡;具体的选挡转换是:选挡杆1运动,从而推动本装置的选挡拨头6运动,选挡拨头6通过第二弹性圆柱销14和选换挡轴4连接,带动选换挡轴4运动,选换挡轴4和换挡拨头5通过第一弹性圆柱销10连接,从而带动换挡拨头5运动至目标选挡位置。电液控制单元A由油壶储油、电机增压、蓄能罐蓄能、电磁阀来控制油压,油压分别驱动换挡轴和选挡轴做直线运动;机械式变速器本体对接本装置的换挡拨头5的径向下拨头12后,通过径向下拨头12的旋转使拨叉做直线运动,拨叉再带动齿套做直线运动,从而实现变速器本体内的换挡。本装置可以实现在不变更MT变速箱零件的基础上将MT改装为AMT,节省了大笔产品开发费用,同时也适用于匹配其他电液控制单元,适应性更广泛。上述具体实施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原理和宗旨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局部调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且不由上述具体实施所限,在其范围内的各个实现方案均受本技术之约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中型纵置AMT的选换挡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壳体内部的选换挡轴以及依次套于选换挡轴上的互锁板、换挡拨头、选挡拨头和信号块,其中:换挡拨头位于互锁板内且与电液控制单元的换挡杆的凹槽相接触,选挡拨头与电液控制单元的选挡杆的凹槽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中型纵置AMT的选换挡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壳体内部的选换挡轴以及依次套于选换挡轴上的互锁板、换挡拨头、选挡拨头和信号块,其中:换挡拨头位于互锁板内且与电液控制单元的换挡杆的凹槽相接触,选挡拨头与电液控制单元的选挡杆的凹槽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型纵置AMT的选换挡转换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换挡拨头和选挡拨头上均设有用于固定连接选换挡轴的弹性圆柱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中型纵置AMT的选换挡转换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换挡拨头包括:依次连接的轴向上拨头、空心圆柱体和径向下拨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中型纵置AMT的选换挡转换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转换机构通过连接螺栓分别与电液控制单元和变速器本体连接,其中:转换机构的轴向上拨头的伸出面与电液控制单元结合,转换机构的径向下拨头的伸出面与变速器本体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中型纵置AMT的选换挡转换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轴向上拨头的板筋连接不完整圆柱状换挡接触区域,接触区域表面经热处理;径向下拨头为带有斜面的拨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型纵置AMT的选换挡转换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靖隋国庆袁琦豪毛维云叶守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