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皮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70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皮带轮;包括:外轮圈,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皮带的环形槽,所述外轮圈内侧设置有圆形开口;内轮盘,固接在所述外轮圈的圆形开口处,所述内轮盘固接在所述外轮圈一侧,所述内轮盘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若干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外沿上设置有缓冲垫片;中心盘,内置于所述圆形开口处,所述中心盘设置若干个第二安装孔,所述中心盘、外轮圈和内轮盘共轴线;紧固结构,包括有若干个扇形板,所述外轮圈的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扇形板配合的弧形缺口;橡胶,所述中心盘与外轮圈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扇形板与所述外轮圈的间隙均填充橡胶。可减低皮带轮的震动,提高皮带轮或其他与之装配的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A damping pulle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皮带轮
本技术涉及皮带轮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减震皮带轮。
技术介绍
皮带轮,属于盘毂类零件,一般相对尺寸比较大,制造工艺上一般以铸造、锻造为主。一般尺寸较大的设计为用铸造的方法,材料一般都是铸铁(铸造性能较好),很少用铸钢(钢的铸造性能不佳);一般尺寸较小的,可以设计为锻造,材料为钢。皮带轮主要用于远距离传送动力的场合,例如小型柴油机动力的输出,农用车,拖拉机,汽车,矿山机械,机械加工设备,纺织机械,包装机械,车床,锻床,一些小马力摩托车动力的传动,农业机械动力的传送,空压机,减速器,减速机,发电机,轧花机等等。皮带轮在传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震动,从而降低皮带轮或其他与之装配的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皮带轮,可减低皮带轮的震动,提高皮带轮或其他与之装配的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皮带轮,包括:外轮圈,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皮带的环形槽,所述外轮圈内侧设置有圆形开口;内轮盘,固接在所述外轮圈的圆形开口处,所述内轮盘固接在所述外轮圈一侧,所述内轮盘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若干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外沿上设置有缓冲垫片;中心盘,内置于所述圆形开口处,所述中心盘设置若干个第二安装孔,所述中心盘、外轮圈和内轮盘共轴线;紧固结构,包括有若干个扇形板,所述外轮圈的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扇形板配合的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与所述扇形板间隙配合,所述中心盘通过所述弧形板与所述外轮圈固接,所述紧固结构设置有若干个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三安装连通;橡胶,所述中心盘与外轮圈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扇形板与所述外轮圈的间隙均填充橡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扇形板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扇形板上设置三个固接孔,两个所述固接孔位于所述外轮圈上,另一个固接孔位于所述中心盘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心盘为铝合金材质,所述中心盘的厚度大于所述扇形板以及内轮盘,所述弧形缺口的深度大于所述中心盘的厚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轮盘与所述中心盘上设置有共轴的圆孔,所述圆孔与所述扇形板的弧线共圆心。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轮盘与所述外轮圈的端面的间距为5—1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外轮圈,在其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皮带的环形槽,所述外轮圈内侧设置有圆形开口;内轮盘,固接在所述外轮圈的圆形开口处,所述内轮盘固接在所述外轮圈一侧,所述内轮盘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若干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外沿上设置有缓冲垫片;中心盘,内置于所述圆形开口处,所述中心盘设置若干个第二安装孔,所述中心盘、外轮圈和内轮盘共轴线;紧固结构,包括有若干个扇形板,所述外轮圈的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扇形板配合的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与所述扇形板间隙配合,所述中心盘通过所述弧形板与所述外轮圈固接,所述紧固结构设置有若干个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三安装连通;橡胶,所述中心盘与外轮圈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扇形板与所述外轮圈的间隙均填充橡胶。可减低皮带轮的震动,提高皮带轮或其他与之装配的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减震皮带轮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减震皮带轮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减震皮带轮中去除紧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减震皮带轮,包括:外轮圈1,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皮带的环形槽,所述外轮圈1内侧设置有圆形开口;内轮盘2,固接在所述外轮圈1的圆形开口处,所述内轮盘2固接在所述外轮圈1一侧,所述内轮盘2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3,若干个所述第一安装孔3的外沿上设置有缓冲垫片4;中心盘5,内置于所述圆形开口处,所述中心盘5设置若干个第二安装孔6,所述中心盘5、外轮圈1和内轮盘2共轴线;紧固结构,包括有若干个扇形板7,所述外轮圈1的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扇形板7配合的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与所述扇形板7间隙配合,所述中心盘5通过所述弧形板与所述外轮圈1固接,所述紧固结构设置有若干个第三安装孔8,所述第一安装孔3、第二安装孔6与所述第三安装连通;橡胶,所述中心盘5与外轮圈1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扇形板7与所述外轮圈1的间隙均填充橡胶。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扇形板7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扇形板7上设置三个固接孔9,两个所述固接孔9位于所述外轮圈1上,另一个固接孔9位于所述中心盘5上。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中心盘5为铝合金材质,所述中心盘5的厚度大于所述扇形板7以及内轮盘2,所述弧形缺口的深度大于所述中心盘5的厚度。便于固定中心盘5与外轮圈1。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内轮盘2与所述中心盘5上设置有共轴的圆孔10,所述圆孔与所述扇形板7的弧线共圆心。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内轮盘2与所述外轮圈1的端面的间距为10mm。便于缓冲垫片4位于外轮圈1的端面内侧,起到避免凸出,减小磨损的作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第一安装孔3、第二安装孔6与所述第三安装连通,从而使得其他传动结构通过这连通的安装孔进行固接,其中内轮盘2与中心盘5之间设置有缓冲垫片4,从而可起到轴向减震的作用,在中心盘5与外轮圈1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扇形板7与所述外轮圈1的间隙均填充橡胶,可起到径向的减震作用,且本实施例填充橡胶方便,通过扇形板7使得中心盘5与外轮圈1固接,实现便捷安装。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皮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轮圈,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皮带的环形槽,所述外轮圈内侧设置有圆形开口;/n内轮盘,固接在所述外轮圈的圆形开口处,所述内轮盘固接在所述外轮圈一侧,所述内轮盘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若干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外沿上设置有缓冲垫片;/n中心盘,内置于所述圆形开口处,所述中心盘设置若干个第二安装孔,所述中心盘、外轮圈和内轮盘共轴线;/n紧固结构,包括有若干个扇形板,所述外轮圈的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扇形板配合的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与所述扇形板间隙配合,所述中心盘通过弧形板与所述外轮圈固接,所述紧固结构设置有若干个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三安装连通;/n橡胶,所述中心盘与外轮圈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扇形板与所述外轮圈的间隙均填充橡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皮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轮圈,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皮带的环形槽,所述外轮圈内侧设置有圆形开口;
内轮盘,固接在所述外轮圈的圆形开口处,所述内轮盘固接在所述外轮圈一侧,所述内轮盘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若干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外沿上设置有缓冲垫片;
中心盘,内置于所述圆形开口处,所述中心盘设置若干个第二安装孔,所述中心盘、外轮圈和内轮盘共轴线;
紧固结构,包括有若干个扇形板,所述外轮圈的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扇形板配合的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与所述扇形板间隙配合,所述中心盘通过弧形板与所述外轮圈固接,所述紧固结构设置有若干个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三安装连通;
橡胶,所述中心盘与外轮圈之间的间隙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文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安市金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