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以及吊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421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包括支撑外壳、压缩弹簧、锁紧杆、弹性圈和若干防滑块,所述压缩弹簧套设于支撑外壳内;锁紧杆上端穿过压缩弹簧中径活动套设于支撑外壳内;所述锁紧杆下端外侧壁上围设有若干防滑块,所述防滑块通过弹性圈箍设在防滑块外侧,所述锁紧杆下端为圆锥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吊装装置,包括两个上述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两个,倒U形支撑部和把手;所述支撑部和把手两端分别与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支撑外壳上端和锁紧杆上端连接。使用时,只需拉动把手,锁紧杆带动防滑块膨胀与电池模组安装孔接触夹紧,实现了无吊装孔吊装,实现狭窄空间电池包之间的吊装,操作简单便捷。

A power battery module locking device and hois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以及吊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模组吊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以及吊装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新能源行业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发展迅速,特别是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一个产业链的重大改变。锂电池厂作为三电(电池、电机、电控)能源的核心,提供电动汽车锂电池包与模组的pack生产。目前在行业内动力电池模组逐渐往标准化靠拢,特别在乘用车动力电池包中较为热门的就是VDA模组,该模组在装配中具备小巧、轻便、装配简单等特点,易实现自动化。目前国内制作VDA及其他模组自动化程度大部分尚不完善,且电池包pack段自动化程度较低,对于电池包模组的吊装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在模组侧板设计吊装孔,利用吊钩吊装吊装孔,侧板吊钩吊装的方式不利于在空间狭窄的电池包之间使用,容易出装配安全问题,且此种方式不容易实现自动化;第二种是通过吊装杆插入电池模组的安装孔,该吊装杆为两节可旋转错位设计,吊装杆插入安装孔后,旋转吊装杆,吊装杆的下半截与上半截错位,使得下半截卡在电池模组的底部实现限位,但此种方式在模组端板设计时需要在安装孔与模组底部之间预留空隙,从而导致模组与箱体底部无法贴合。因此,需要一种电池模组吊装工具来满足狭窄空间电池包之间的吊装问题,为实现电池模组自动化组装做准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以及吊装装置,通过拉动锁紧杆带动防滑块膨胀,不断膨胀的防滑块与电池模组安装孔接触产生静摩擦力从而实现夹紧,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无需在电池模组侧板预留安装孔,实现狭窄空间电池包之间的吊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包括支撑外壳、压缩弹簧、锁紧杆、弹性圈和若干防滑块,所述支撑外壳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体,所述支撑外壳上端面为局部开口,所述压缩弹簧套设于支撑外壳内,所述压缩弹簧上端与支撑外壳上端面内侧接触;所述锁紧杆为直径由上向下缩小的阶梯杆,所述锁紧杆上端穿过压缩弹簧中径活动套设于支撑外壳内,下端位于支撑外壳外部;所述锁紧杆下端外侧壁上围设有若干防滑块,所述防滑块通过弹性圈箍设在防滑块外侧,所述锁紧杆下端为截面直径由上向下依次增大的圆锥体。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杆下端端头设有限位环,用于预防防滑块脱离锁紧杆。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块外侧壁中部设有用于容纳弹性圈的限位槽。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块的外壳设有凸凹的防滑纹,所述防滑块为橡胶防滑耐磨材质。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圈为能够多次反复拉伸的弹性材质,所述弹性材质为橡胶。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杆为一体成型或通过若干截面直径不同的杆件连接而成。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吊装装置,包括两个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倒U形支撑部和把手,所述倒U形支撑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的支撑外壳上端连接,所述把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的锁紧杆上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为倒U形杆或直杆。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中部设有防滑套,便于人工操作时有效把持。进一步地,所述倒U形支撑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的支撑外壳上端焊接或通过螺纹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把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的锁紧杆上端焊接或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本申请具备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插入电池模组安装孔内,拉动锁紧杆,使得防滑块膨胀并与安装孔壁接触,实现夹紧,无需在电池模组侧板上预留吊装孔,结构简单,便于与机械工具连接实现自动化。2、本技术的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插入安装孔,有利于狭窄空间电池包组之间的吊装安装。3、本技术在锁紧杆下端端头设有限位环,用于预防防滑块脱锁紧杆,使得夹持稳定可靠。4、本技术动力电池模组吊装装置,通过提拉把手,带动两端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内的锁紧杆向上运动,使得防滑块膨胀与安装孔壁接触实现稳定夹持,操作简单,方便快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吊装装置主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自动化实施中实施例。上述附图标记:1、支撑外壳;2、压缩弹簧;3、锁紧杆;4、弹性圈;5、防滑块;6、限位环,7、限位槽;8、倒U形支撑部;9、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包括支撑外壳1、压缩弹簧2、锁紧杆3、弹性圈4和若干防滑块5,支撑外壳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体,支撑外壳1上端面为局部开口,压缩弹簧2套设于支撑外壳1内,压缩弹簧2上端与支撑外壳1上端面内侧接触;锁紧杆3为直径由上向下缩小的阶梯杆,锁紧杆3上端穿过压缩弹簧2中径活动套设于支撑外壳1内,下端位于支撑外壳1外部;锁紧杆3下端外侧壁上围设有若干防滑块5,防滑块5通过弹性圈4箍设在防滑块5外侧,锁紧杆3下端为截面直径由上向下依次增大的圆锥体。为了预防在提拉锁紧杆3的过程中防滑块5脱离开锁紧杆3,锁紧杆3下端端头设有限位环6,限位环6为与锁紧杆3一体成型或卡设在所述圆锥体底部,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环6与锁紧杆3一体成型。为了预防在提拉锁紧杆3的过程中,由于防滑块5的膨胀致使弹性圈4发生上下移动,防滑块5外侧壁中部设有用于容纳弹性圈4的限位槽7。为了增加防滑块5与电池模组接触后的摩擦力,防滑块5的外侧壁上设有凸凹的防滑纹。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防滑块5的数量是3个,防滑块5为橡胶防滑耐磨材质。优选地,弹性圈4为能够多次反复拉伸的弹性材质,所述弹性材质为橡胶圈。优选地,锁紧杆3为一体成型或通过若干截面直径不同的杆件连接而成。此外,参照图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吊装装置,包括两个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倒U形支撑部8和把手9,倒U形支撑部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的支撑外壳1上端连接,把手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的锁紧杆3上端连接。优选地,为了方便把持,把手9为倒U形杆或直杆。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外壳、压缩弹簧、锁紧杆、弹性圈和若干防滑块,所述支撑外壳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体,所述支撑外壳上端面为局部开口;/n所述压缩弹簧套设于支撑外壳内,且上端与支撑外壳上端面内侧接触;/n所述锁紧杆为直径由上向下缩小的阶梯杆,所述锁紧杆上端穿过压缩弹簧中径活动套设于支撑外壳内,下端位于支撑外壳外部;/n所述锁紧杆下端外侧壁上围设有若干防滑块,所述防滑块通过弹性圈箍设在防滑块外侧,所述锁紧杆下端为截面直径由上向下依次增大的圆锥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外壳、压缩弹簧、锁紧杆、弹性圈和若干防滑块,所述支撑外壳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体,所述支撑外壳上端面为局部开口;
所述压缩弹簧套设于支撑外壳内,且上端与支撑外壳上端面内侧接触;
所述锁紧杆为直径由上向下缩小的阶梯杆,所述锁紧杆上端穿过压缩弹簧中径活动套设于支撑外壳内,下端位于支撑外壳外部;
所述锁紧杆下端外侧壁上围设有若干防滑块,所述防滑块通过弹性圈箍设在防滑块外侧,所述锁紧杆下端为截面直径由上向下依次增大的圆锥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杆下端端头设有限位环,用于预防防滑块脱离锁紧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块外侧壁中部设有用于容纳弹性圈的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块的支撑外壳设有凸凹的防滑纹,所述防滑块为橡胶防滑耐磨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模组锁定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明源张若斌伍智仁任旭生熊志江
申请(专利权)人: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