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辅助磁记录介质和磁存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2613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辅助磁记录介质和磁存储装置,热辅助磁记录介质依次具有基板、底层、及包含具有L1

Thermal auxiliary magnetic recording medium and magnetic stora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辅助磁记录介质和磁存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辅助磁记录介质和磁存储装置。
技术介绍
将近场光等照射至磁记录介质以对其表面进行局部加热,从而使磁记录介质的顽磁力(coercivity)下降并进行写入的热辅助记录方式,是一种可实现1Tbit/inch2左右的面记录密度的记录方式,作为下一代的记录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采用热辅助记录方式时,即使是室温下的顽磁力为数十kOe的磁记录介质,藉由磁头的记录磁场,也可容易地对其进行写入。为此,磁性层可使用磁晶各向异性常数Ku为106J/m3左右的高Ku材料,这样,不仅可维持磁性层的热稳定性,而且还可将磁性颗粒的粒径微细化至6nm以下。作为高Ku材料,熟知具有L10结构的FePt合金(Ku~7×106J/m3)、CoPt合金(Ku~5×106J/m3)等。为了提高热辅助磁记录介质的面记录密度,需要通过提高磁性层的结晶取向性(orientation),对磁性颗粒进行微细化,并降低磁性颗粒间的交换耦合,来提高热辅助磁记录介质的顽磁力。在磁性层使用具有L10结构的FePt合金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磁性层的结晶取向性,磁性层需要进行(001)取向。为此,底层最好使用进行了(100)取向的MgO。这里,MgO的(100)面可与具有L10结构的FePt合金的(001)面进行晶格匹配(latticematching)。此外,还公开了这样一种技术,即:为了对磁性颗粒进行微细化,并使磁性颗粒间的交换耦合降低,形成以MgO为主成分,且含有从SiO2、TiO2、Cr2O3、Al2O3、Ta2O5、ZrO2、Y2O3、CeO2、MnO、TiO、及ZnO中选出的至少一种氧化物的底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652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还希望进一步提高热辅助磁记录介质的面记录密度,即,进一步提高热辅助磁记录介质的顽磁力。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顽磁力较优的热辅助磁记录介质。[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形态,提供一种热辅助磁记录介质,依次具有基板、底层、及包含具有L10结构的合金的磁性层,其中,所述底层包括第一底层,所述第一底层包含氧化镁和从由氧化钒、氧化锌、氧化锡、氮化钒、及碳化钒所组成的组中选出的一种以上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总含量位于45mol%~70mol%的范围内。[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形态,可提供一种顽磁力较优的热辅助磁记录介质。附图说明[图1]本实施方式的热辅助磁记录介质的层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图2]本实施方式的热辅助磁记录介质的层结构的其它例子的剖面图。[图3]本实施方式的磁存储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斜视图。[图4]图3的磁头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基板2A、2B底层3磁性层4第二底层5第一底层6第二底层100A、100B、100磁记录介质101磁记录介质驱动部102磁头103磁头驱动部104记录和再生信号处理系统201主磁极202辅助磁极203线圈204激光二极管(LD)205激光206近场光生成元件207波导路208记录磁头209护罩210再生元件211再生磁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下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超出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还可对下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和置换。[热辅助磁记录介质]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辅助磁记录介质的层结构的一个例子。热辅助磁记录介质100A依次具有基板1、底层2A、及包含具有L10结构的合金的磁性层3。这里,就底层2A而言,第二底层4和第一底层5依次进行了层叠。此外,第一底层5包含氧化镁(magnesiumoxide)和从由氧化钒(vanadiumoxide)、氧化锌(zincoxide)、氧化锡(tinoxide)、氮化钒(vanadiumnitride)、及碳化钒(vanadiumcarbide)所组成的组中选出的一种以上的化合物,上述化合物的总含量位于45mol%~70mol%的范围内。另外,第二底层4包含氧化镁。热辅助磁记录介质100A通过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可提高包含具有L10结构的合金的磁性层3的(001)取向性。此外,还可对热辅助磁记录介质100A的磁性层3中所含的磁性颗粒进行微细化,进而可降低磁性颗粒间的交换耦合。其结果为,可提高热辅助磁记录介质100A的顽磁力。这里,包含氧化镁的第二底层4由于进行了(100)取向,所以可使包含具有NaCl型结构的氧化镁的第一底层5进行(100)取向。其结果为,第一底层5的(100)面可与具有L10型结晶结构的磁性层3的(001)面进行晶格匹配,由此可提高磁性层3的(001)取向性。另一方面,第一底层5中所含的上述化合物可对第一底层5中所含的氧化镁颗粒进行微细化。此外,还可促进在一个氧化镁晶粒之上进行用于构成磁性层3的一个磁性晶粒的成长的“Onebyone成长”。据此,可提高磁性层3的(001)取向性。另外,不仅可对磁性层3中所含的磁性颗粒进行微细化,而且还可促进磁性颗粒间的分离,从而可降低磁性颗粒间的交换耦合。这里,由于上述的“Onebyone成长”可被进行促进,所以第一底层5优选与磁性层3进行了接触,但第一底层5也可不与磁性层3进行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使用金属状态的钒、锌、锡来取代上述化合物,则当与磁性颗粒进行接触时,金属状态的钒、锌、锡的至少一部分会扩散至磁性颗粒内,导致磁性颗粒的磁性下降。第一底层5中的上述化合物的含量位于45mol%~70mol%的范围内,但优选位于45mol%~55mol%的范围内。如果第一底层5中的上述化合物的含量小于45mol%,则难以充分地对第一底层5中所含的氧化镁颗粒进行微细化,如果超过70mol%,则第一底层5中所含的氧化镁颗粒的粒径的方差(variance)会增大,导致第一底层5的(100)取向性下降。第一底层5中的氧化镁的含量优选为30mol%以上,较佳为45mol%以上。如果第一底层5中的氧化镁的含量为30mol%以上,则可提高第一底层5的(100)取向性。第一底层5的厚度优选位于0.2nm~2nm的范围内,较佳位于0.5nm~1.5nm的范围内。如果第一底层5的厚度为0.2nm以上,则可进一步对第一底层5中所含的氧化镁颗粒进行微细化,如果为2nm以下,则可进一步改善向热辅助磁记录介质100A进行写入时的散热性。第二底层4中的氧化镁的含量优选为50mol%以上,较佳为70mol%以上。如果第二底层4中的氧化镁的含量为50mol%以上,则可提高第二底层4的(100)取向性。磁性层3中所含的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辅助磁记录介质,其依次具有基板、底层、及包含具有L1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27 JP 2018-1216621.一种热辅助磁记录介质,其依次具有基板、底层、及包含具有L10结构的合金的磁性层,其中,
所述底层包括第一底层,
所述第一底层包含:
氧化镁;和
从由氧化钒、氧化锌、氧化锡、氮化钒、及碳化钒所组成的组中选出的一种以上的化合物,
所述化合物的总含量位于45mol%~70mol%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辅助磁记录介质,其中,
所述第一底层与所述磁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伸福岛隆之张磊柴田寿人山口健洋徐晨神边哲也茂智雄丹羽和也桥本笃志
申请(专利权)人: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